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9-05-08]   来源:  作者:   阅读:212[字体: ]

 2019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理科综合试卷生物试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izmdX4p5tZmjB_c2t8PgQ 提取码: u8m8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较大,利于气体交换的进行
B. 肾小管细胞膜上分布大量的水通道蛋白,是重吸收水、无机盐的通道
C. 吞噬细胞膜流动性强,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
D. 根尖分生区间期细胞的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低,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答案】B
【解析】
【分析】
水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自由扩散,但也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行协助扩散运输;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但有的也可以通过离子通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如静息电位时钾离子外流和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
【详解】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体积和表面积之比较大,有利于提高对氧气的运输能力,A正确;肾小管细胞膜上分布大量的水通道蛋白,是重吸收水的通道,、不是无机盐的通道,B错误;溶酶体能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的间期染色质存在的时间比染色体长,细胞的染色质螺旋化程度低,利于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D正确。故选B。
2.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使海豚和鲨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
B. 海豚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
C. 海豚具有与鲨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D. 相同的环境因素诱导两者控制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详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海豚哺乳动物与其它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近于海豚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故海豚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B正确;海豚具有与鲨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C正确;环境因素不能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D。
3.以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匹配正确的是
A. 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不再吸水,说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一致
B. 动物脂肪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能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微滴,说明脂肪细胞代谢旺盛
C. 层析分离结果显示在相邻色素带之间,叶绿素a与叶黄素间距最大,说明相邻色素间,此二者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最大
D. 低温处理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高倍镜下观察分裂期细胞,均看不到纺锤体,说明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详解】发生质壁分离后完全复原的细胞,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细胞吸水量受到限制,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A错误;动物脂肪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细胞已被破坏,能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微滴,但不能说明脂肪细胞代谢旺盛,B错误;色素条带间距大,说明两种色素的溶解度差异大,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相差大,C正确;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纺锤体高倍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故选C。
4.研究人员对陆生型空心莲子草叶片喷施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探究IAA对空心莲子草根系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对照组根系的生命活动也受到IAA调节
B.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C. 对叶片进行不同浓度IAA处理时,需保证喷施天数、每天喷施次及溶液用量一致
D. 在0-100mg•L-1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可确定IAA促进根系合成蛋白质的最适浓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
【详解】据图可知,对照组根系的生命活动也受到IAA调节,A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IAA),因变量是空心莲子草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B正确;根据等量原则,对叶片进行不同浓度IAA处理时,喷施天数、每天喷施次数及溶液用量等无关变量需保证一致,C正确;在0~100mg•L-1范围内IAA起促进作用,促进根系合成蛋白质的最适浓度可能大于100mg•L-1,D错误。故选D。
5.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人和迁出
B. 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 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內是均匀分布的
D. 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在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需注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合适,并且样本数据足够大等。
【详解】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这样测得的种群密度才准确,A正确;选取样方面积既能保证物种数较全,又能保证面积最小,取样方便,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不同,由于乔木体积大,所以样方面积要比调查灌木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大,B错误;标志重捕法所标记的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內不一定是均匀分布的,C错误;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鱼鳞病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病,X染色体上基因A(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的缺失或隐性突变、常染色体某基因显性突变都可能导致此病。下图为该病患者家系图(图示不存在近亲婚配),用基因探针方法检测,发现图中三个患者DNA中均含有基因A的某特定片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家系患者发病原因为常染色体基因显性突变或基因A的缺失
B. Ⅰ2、Ⅱ5能檢测到与患者相同的基因A片段,Ⅲ2不能检测到
C. 如果Ⅱ5与Ⅱ6再生一男孩,该孩子患病概率为1/4
D. 若生育,建议Ⅲ2生女儿,Ⅲ4不需考虑子代性别因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图谱:男性有的患病,有的正常,该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Ⅱ5与Ⅱ6结婚生了患病男性,该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根据题意,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X染色体上基因A(编码类固醇硫酸酯酶)隐性突变为a导致此病,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该家系患者发病原因为X染色体上基因A隐性突变,A错误;Ⅰ2、Ⅱ5能检测到与患者相同的基因A片段,说明Ⅰ2、Ⅱ5是该病的携带者,Ⅲ2一定含有Ⅰ1的致病基因,也能测到与患者相同的基因A片段,B错误;Ⅱ5与Ⅱ6再生一男孩,XAXa×XAY→1/2×1/4XaY,该孩子患病概率为1/8,C错误;Ⅲ1正常与Ⅲ2生女儿都正常,由题意知该图示不存在近亲婚配,Ⅲ4不是致病基因携带者,不需考虑子代性别因素,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系谱图推断该遗传病可能的遗传方式,再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下图表示夏季晴天二倍体和四倍体黄毛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四倍体黄毛草莓可由二倍体黄毛草莓经过__________(药物)处理,导致_________加倍形成。图示17点到19点之间,两者净光合速率都明显下降,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结果表明四倍体草莓叶绿素含量比二倍体草莓高,据此解释图中两种净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两种草莓光合午休的原因,进一步实验发现13:00时气孔开放程度下降较小,且叶肉胞间 CO2 浓度略微升高,因此科研人员认为导致光合午休的主要因素不是气孔关闭所致,若该推测成立,导致光合午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因此,在晴朗的中午可通过_____________等措施降低光合午休的幅度,以提高产量。
【答案】 (1). 秋水仙素 (2). 染色体(组) (3). 光照强度 (4). 四倍体草莓叶绿素含量高,更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促进了光反应,进而光合速率更高 (5). 过强的光照或过高的温度引起有关酶的活性降低或破坏 (6). 适当遮荫、通风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1)使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黄毛草莓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加倍,再经培养获得四倍体黄毛草莓。图示17点到19点之间,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太阳西落,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降低,合成的ATP和[H]减少,暗反应降低,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2)据图可知,四倍体草莓叶绿素含量比二倍体草莓高,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叶片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能力将显著增强,更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促进了光反应,进而光合速率更高。
(3)叶肉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使光合速率下降,导致利用CO2减少,因此细胞间CO2浓度升高。导致光合午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过强的光照或过高的温度引起有关酶的活性降低或破坏。因此,在晴朗的中午可通过适当遮荫、通风等措施降低光合午休的幅度,以提高产量。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8.图示人体免疫反应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T 细胞依据其膜表面糖蛋白的不同,可分为图示中初始CD4+T细胞和初始CD8+T细胞等不同类型。

(1)细胞免疫主要包含图中a、b、c等过程,a表示树突细胞对抗原进行_______,激活初始CD4+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
(2)图中d、e、f、g、h、i表示____________免疫主要过程,过程f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___________激活初始B细胞。
(3)简要说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如何分工协作,实现对各类抗原的全面清除: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处理、提呈 (2).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3). 体液 (4). 淋巴因子 (5). 细胞免疫主要清除感染细菌或病毒的宿主细胞以及发生变异的自身细胞,体液免疫通过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使暴露于细胞外的抗原凝集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解析】
【分析】
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合成释放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也可以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详解】(1)细胞免疫主要包含图中a、b、c等过程,a表示树突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激活初始CD4+T细胞,b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2)图中d表示树突细胞增殖分化为初始CD8+T细胞,图中e表示增殖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图中f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刺激初始B细胞,图中g表示树突细胞增殖分化为初始B细胞,图中h表示初始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图中i表示浆细胞产生抗体,图中d、e、f、g、h、i表示体液免疫主要过程。
(3)细胞免疫主要清除感染细菌或病毒的宿主细胞以及发生变异的自身细胞,体液免疫通过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使暴露于细胞外的抗原凝集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表达的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及能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9.研究人员在调查某一沙地的植被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半灌木→多年生灌木
(1)该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_________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而不是草本或乔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请尝试解释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者通过种植灌木进行沙漠治理,灌木固沙林形成后,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经过分解者的_____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发育。
【答案】 (1). 水平 (2). 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 (3). 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 (4). 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 (5). 分解(呼吸)
【解析】
【分析】
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意义: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能力;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所以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
意义: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镶嵌分布。
【详解】(1)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半灌木和多年生灌木有垂直分层结构,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水平结构,该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灌木阶段替代草本植物阶段,灌木较为高大,在争夺阳光中具有优势,获得更多阳光,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
(2)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取较多水分,成为该沙地的优势种。
(3)灌木固沙林形成后,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发育。
【点睛】要求考生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结果;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准确判断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
10.果蝇X染色体上有下列三对等位基因:红眼(A)和白眼(a)、正常眼(B)和棒眼(b)、直刚毛(E)和焦刚毛(e) ,某实验室培育有多个品系的纯种果蝇。
(1)能否以上述品系的纯种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______
(2)XY染色体上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如何通过杂交实验,确定控制刚毛性状的等位基因(E、e)是否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写出杂交方案及相应结果分析)__________
(3)红眼(A)和白眼(a)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出现白眼雄蝇658只,红眼雌蝇670只,白眼雌蝇1只。对白眼雌蝇的来源,有人提出如下假设:①母本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产生XXY的白眼雌蝇(XXY雌蝇可育,能产生X、XY、XX、Y的配子),②将其它杂交组合的后代混入统计。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以区分上述两种假设(写出杂交方案及相应结果分析)。________
【答案】 (1). 不可以。因为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无法自由组合 (2). 选取纯种的直刚毛雄蝇与焦刚毛雌蝇交配,观察后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若后代雌雄均表现为直刚毛,则控制刚毛性状的(E、e)位于X、Y 染色体同源区;若后代雌雄个体表现不同(雌蝇全部直刚毛,雄蝇全部焦刚毛),则控制刚毛性状的(E、e)不位于X、Y 染色体同源区 (3). 将该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交配,观察后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若后代出现红眼雄蝇或白眼雌蝇,则符合解释①若后代雌蝇全部红眼,雄蝇全部白眼,则符合解释②
【解析】
【分析】
在摩尔根的杂交实验中,F1红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WXw,表现为显性性状(红眼),而没有表现出隐性性状(白眼)。
【详解】果蝇X染色体上有下列三对等位基因:红眼(A)和白眼(a)、正常眼(B)和棒眼(b)、直刚毛(E)和焦刚毛(e) ,某实验室培育有多个品系的纯种果蝇。
(1)根据题意,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无法自由组合,因此不能用以上述品系的纯种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2)选取纯种的直刚毛雄蝇与焦刚毛雌蝇交配,观察后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若后代雌雄均表现为直刚毛,则控制刚毛性状的(E、e)位于X、Y 染色体同源区;若后代雌雄个体表现不同(雌蝇全部直刚毛,雄蝇全部焦刚毛),则控制刚毛性状的(E、e)不位于X、Y 染色体同源区。
(3)将该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交配,观察后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型。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红眼雌蝇(XAXa)、白眼雄蝇(XaXaY)、白眼雄蝇(XaY),后代出现红眼雄蝇或白眼雌蝇,由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XX没有分开,进入到一个配子中,产生XX的配子,形成(XaXaY)的白眼雌蝇(XXY雌蝇可育);白眼雌蝇(XaXa)与红眼雄蝇(XAY)→红眼雌蝇(XAXa)、白眼雄蝇(XaY),后代雌蝇全部红眼,雄蝇全部白眼,出现白眼雌蝇,则有可能将其它杂交组合的后代混入统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1.研究表明,香菇含有多种有效药用成分,其提取物有抗菌、抗肿瘤等多种功能。为研究香菇中的酚类物质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活性,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香菇酚类物质___________一的特点,可采用萃取法提取。
(2)制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的菌液。
(3)用___________法将3种菌液分别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使其均匀生长。
(4)将浸透___________的无菌圆纸片分别贴在各个平板上。
(5)将步骤4的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不同平板的培养温度不一定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说明香菇酚类物质对___________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圈直径可以判断香菇类物质的活性高低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如何设计对照组?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易溶于有机溶剂 (2). 涂布(稀释涂布平板) (3). 香菇酚类物质 (4).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能不同 (5). 黑曲霉菌 (6). 香菇酚类物质在平板上扩散使周围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抑菌能力越强,抑菌圈直径越大 (7). 同时将无菌水浸泡的相同大小的无菌圆纸片分别贴于接种了3种菌液的培养基上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1)根据香菇酚类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采用萃取法提取香菇酚类物质。
(2)制备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菌的菌液。
(3)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用涂布(稀释涂布平板)法将3种菌液分别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使其均匀生长。
(4)将浸透香菇酚类物质的无菌圆纸片分别贴在各个平板上。
(5)将贴有浸透香菇酚类物质的无菌圆纸片的各个平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由于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可能不同,因此不同平板的培养温度不一定相同。
(6)从实验数据看出,黑曲霉菌的抑菌圈直径为0,说明香菇酚类物质对黑曲霉菌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圈直径可以判断香菇酚类物质抑菌活性高低的原理是香菇酚类物质在平板上扩散使周围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抑菌能力越强,抑菌圈直径越大。为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应设计对照组,同时将无菌水浸泡的相同大小的无菌圆纸片分别贴于接种了3种菌液的培养基上。
【点睛】本题探究香菇中的酚类物质对不同微生物的抑菌活性,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功能,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科研人员将荧光素酶基因整合到慢病毒载体,利用载体将荧光素酶基因导入人淋巴瘤细胞。操作过程中含有以下几个过程:
(1)利用PCR技术扩增荧光素酶基因片段,首先需要设计两种引物,序列分别为(5'-CAACA·········AAAAC- 3')和(5' -CAAGT·········TCCCC-3')。
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分别与_____________互补,且引物必须具有一定长度(如15一30个左右碱基),以确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切割慢病毒载体DNA,用___________酶将其与荧光素酶基因连接,构建出荧光素酶慢病毒重组载体。用重组载体去感染人淋巴瘤细胞,最终获得能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淋巴瘤细胞。对获得的淋巴瘤细胞进行培养,培养温度应为_________,需要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其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统计细胞数量,比较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淋巴瘤细胞(甲)和不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淋巴瘤细胞(乙)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a),据图可看出这两种细胞生长趋势基本相似,说明________________;再分别取第5、6、7、8、9、10代的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淋巴瘤细胞,加人荧光素酶底物,检测荧光强度,结果如图(b),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淋巴瘤细胞注入裸鼠(无胸腺)体内,通过检测_________,可反映出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大小和转移情况。
【答案】 (1). 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特定片段 (2). 引物会特异性识别目的基因的特定片段(引物的特异性) (3). DNA连接 (4). 37℃ (5). 维持培养液的PH (6). 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不影响淋巴瘤细胞生长 (7). 荧光素酶基因能在细胞生长分裂过程中稳定表达 (8). 荧光强度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详解】(1)利用PCR技术扩增荧光素酶基因片段,首先需要设计两种引物,序列分别为(5'-CAACA·········AAAAC- 3')和(5' -CAAGT·········TCCCC-3')。两种引物的碱基序列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特定片段互补,为确保引物会特异性识别目的基因的特定片段(引物的特异性),设计的引物必须具有一定长度(如15~30个左右碱基)。
(2)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慢病毒载体DNA,用DNA连接酶将其与荧光素酶基因连接,构建出荧光素酶慢病毒重组载体。细胞培养的所需的温度为37℃,需要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利用CO2来维持培养液的PH。
(3)据图(a)可以看出,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淋巴瘤细胞(甲)和不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淋巴瘤细胞(乙)的生长趋势基本相似,说明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不影响淋巴瘤细胞生长;据图(b)可以看出,在细胞生长分裂过程中,荧光素酶基因产生的荧光素酶与荧光素酶底物,荧光强度保持不变,说明荧光素酶基因能在细胞生长分裂过程中稳定表达。
(4)将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淋巴瘤细胞注入裸鼠(无胸腺)体内,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可反映出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数量、大小和转移情况。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工具、细胞培养及基因表达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的能力。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izmdX4p5tZmjB_c2t8PgQ 提取码: u8m8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