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二试题 >> 文章内容

钟祥一中高二(上)生物周练7

[日期:2012-08-04]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341[字体: ]

高二生物周练(二十)
1.下列叙述中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
A.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 B.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
2.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
B.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该种群密度的大小
C.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种群密度会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而波动
D.一个种群是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4.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低碳生活现在已经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该图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5、右图所示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 效率为10%—20%,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
A、4.5×107kj B、4.5×108kj C、7.1×107kj D3.5×107kj
6.下列选项中,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09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7.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错误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
B.K值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种群增长率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8.下图中,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坐标曲线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右图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9.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 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10.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3个种群 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D.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12.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
1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以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B.分解者包括细菌、真菌以及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C.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的营养级不同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14.在食物链“A→B→C”中,能量流动逐级减少。其原因不包括
A.总有一部分A和B会自然死亡和被分解者利用
B.A、B和C生命活动的维持总要消耗能量
C.B、C摄入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被排出 D.照射到A上的太阳能不能被全部固定
15.在调查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 )
A.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多少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C.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以随机抽样的人群为调查对象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丰富度时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数量
16、关于物质循环错误的是
A.碳循环中,碳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是光合作用
B.大气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C.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际上就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17.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18.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D.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19.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B. 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 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 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20.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21.右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 绿藻上升 B. 白鲢下降 C. 水溞下降 D.乌鱼上升
22.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23、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24.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 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 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6.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
A.1:1 B. 1:2 C. 2:1 D. 3:1
27.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草原类型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 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 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 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 25.0 49.1 78.0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28.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29.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30.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 B. 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31.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D.基因多样性较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
32.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33. 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34.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垂直带 І Ⅱ Ⅲ Ⅳ V Ⅵ
海拔(m) <1000 1000~ 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 3500 >3500
植被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35、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 C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 C。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 C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36、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37.某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数量与猎物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曲线①,能反映这类捕食者消耗的猎物比例与猎物种群密度关系的曲线是
A.Ⅰ B.Ⅱ C.Ⅲ D.Ⅳ
38、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
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有利的
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D.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39、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掠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掠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掠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掠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掠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区
A. 灰掠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 鸟的种类必然增加
C. 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
40.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质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 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 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 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41.紫茎泽兰具有外来引进植物的许多特点: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并能毒害动物。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
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性 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42.下列关于植物育种和生长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诱变育种很可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②三倍体无籽西瓜的种子种下去可继续发育成无籽西瓜 ③穗小粒少的小麦种到西藏后会长成穗大粒多的小麦 ④植物在扦插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生根 ⑤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②④ B.①⑤ C.④⑤ D.②③
43.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种群数目的多少 B.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个体总数的多少
C.一个区域中物种丰富度与温度有关
D.一个区域中物种丰富度与该生态系统形成的时间长短有关
44、以洋葱为实验材料,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A.根尖细胞分裂旺盛,前期细胞可观察到四分体
B.内表皮颜色浅,可用于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的材料
C.鳞片叶表皮细胞呈紫色,可用于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D.根毛区细胞具有大液泡,可用于观察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45.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和c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
C.d不一定 是原核生物
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
46.有关豌豆植株的遗传,正确的是( )
A.由A、C、T、U四种碱基参与合成的核苷酸种类有7种
B.控制豌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分别是DNA和RNA
C.一个标记为15N的双链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次后,所得的后代DNA分子中含14N和15N的脱氧核苷酸单链之比为3∶l
D.已知豌豆体细胞2n=14,进行“豌豆基因组测序”要测定其8条染色体
47. 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48.黑腹果蝇的第V号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现有一子代是第V号染色体三体的个体,基因型为EEe。其父本的基因型为Ee,母本的基因型为ee。假设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是正常的,那么该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49.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50.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下图表示的是

51.下列有关几种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转运RNA、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在生物体内可以多次起作用
B.叶绿体中提取的4种色素其中叶绿素a含量最多,呈黄绿色
C.在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可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D.垂体细胞膜上识别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是不同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答案
题号 46 47 48 49 50 51
答案
52.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类似。
53、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 ,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54、在图中的食物网中,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效率为10%~20%,鸟增加的能量积累为A,请根据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鸟增加的能量积累为A的过程中,需要生产者提供的能量应不少于________。
(2)在鸟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如肉类、昆虫)占2/5,植物性食物占3/5,则至少需要生产者的能量为________;若将鸟的食物构成比例改为各占一半,则消耗的草最多应为________。
(3)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用y表示生产者提供总能量,x表示肉类食物所占比例,则x与y的函数关系式可表示为________。
55.请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和____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56、(11年全国卷)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
(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
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
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
物种为食。据表中数据绘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57.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__________KJ和____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___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草原的__________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_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高二生物周练(二十)

1 ACDDA CDABB
11CABDD ADDDB
21BCDDC ADCAC
31CDCDA DDDDB
41DDBBC CBCBA B

52、(1)出生率 死亡率 (2)D、E 水平 (3)B和F
53、⑴竞争;⑵c、a;⑶降低;⑷ 400

54、(1)5A (2)13A 55A (3)y=20Ax+5A
55.(10分)
(1)CO2(1分)  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2分)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或发酵)(每空1分,共2分)
(3)3(1分)  兔和鼠(2分)
(4)食物链  营养级(每空1分,共2分)
56.(11分)
(1)竞争 捕食 寄生
(2)


57答案:(1)自动调节 抵抗力 分解者
(2)10 400 增加 生物多样性
(3)捕食 900 偏高
(4)升高 下丘脑 肾小管和集合管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