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百科 >> 文章内容

昔日“丁克”如今艰难求子 人到中年遭遇生育难题

[日期:2012-08-09]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241[字体: ]

楚天都市报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数千年来,这种传统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颠覆这一观念的“丁克”家庭开始出现在各大城市,并逐渐成为一种新潮的生活方式。时过境迁,第一批“丁克”大都到了而立之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经历时光洗礼,心态变化,反而开始渴望有个孩子。40岁的关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反丁克”,但她已经错过最佳生育时机,日前只能尝试“试管婴儿”,期待奇迹出现。

新潮生活 为“丁克”7次做人流

关女士是武汉人,在一家大型企业做管理,结婚已经有15年了。“我和老公都是事业型的人,结婚的时候我们就商量好了不要孩子,做个‘丁克家庭’。”她告诉记者,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没有孩子的负担,一来可以一心发展事业,二来可以好好享受二人世界。在十几年前,“丁克”还是一个很新潮的概念,并且饱受争议,来自社会和家族的压力都非常大。关女士夫妇一开始瞒着父母,但是时间久了,纸里包不住火,只好向家里坦白,结果遭到意料之中的强烈反对。很多亲戚朋友都不理解他们,双方父母还为此大发雷霆,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们做“丁克”的决心。结婚第二年,关女士避孕失败,意外怀孕,她毫不犹豫地做了人流手术。此后,她先后6次怀上孩子,都狠下心没有要,前后一共做了7次人流。“最后一次怀孕的时候我36岁,已经有点动摇了,犹豫着要不要这个孩子,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有了孩子,生活就不可能这么舒服了。”关女士说,没有孩子的生活轻松自由,夫妻俩平时各忙各的工作,闲暇时就做自己喜欢的事,外出旅游摄影,在家摆弄盆栽。

心理变化 人到中年反而盼子心切

从前年开始,关女士明显感觉自己的心态在变化:“以前看到别人辛辛苦苦照顾孩子,就幸庆自己没有孩子的负担活得轻松;现在看到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就感觉自己活得太孤单。”在她看来,这也是自己“中年危机”的一种:“事业到了‘瓶颈期’,身体不如以前好,总是担心老了、病了、退休了,到时候只能老夫老妻相依为命。这些顾虑一开始决定做‘丁克’的时候也想到过,但当时年轻,无所谓,如今事到临头却完全是另一种心态,只觉得害怕。”几番思量,关女士夫妻决定开始“造人”计划,但是一年多过去了,她的肚子就是没动静。因为担心自己已经不能生育,关女士开始着急了,她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是双侧输卵管梗阻造成不孕,辗转各地求医,但治疗效果不佳,最终她只好放弃。日前,关女士夫妇到医院提取了精子和卵子,希望通过体外受精,怀上一个“试管宝宝”。但医生告诉他们,由于已经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加上关女士多次人流,对身体损伤很大,他们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不高。

专家提醒 “反丁克”生育难题多

记者从中南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了解到,因不孕不育到该中心就医者,超过六成年龄在35岁以上,其中“反丁克”家庭占有相当大比例,都是因为年轻时为了享受生活决定不要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又“丁不住”了。该中心副教授刘文惠介绍,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岁至30岁,35岁以后生育能力明显下降,作为高龄产妇,她们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分娩时间越迟,越容易生下畸形儿。而当“丁克”家庭决定“反丁克”的时候,绝大多数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面临多重生育难题。年龄过大、多次人流等都是引起不孕症的重要原因,而且,即使借助“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求子,年龄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40岁以上的不孕不育患者,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下降,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刘文惠提醒年轻夫妻,选择“丁克”应慎重,父母感受、养老问题、心理变化等方面的问题都应当考虑到。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对待孩子的看法也会改变,这种情况应当及早应对。

链接 什么是“丁克”?

“丁克”,是英文DINK(DoubleIncomeNoKids)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却不要孩子”,严格意义上的“丁克”标准为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并且主观上对自己“丁克”身份接纳和认可,认为“丁克”是一种生活方式。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丁克家庭”从欧美进入国人的视野,众多70后、80后夫妻效仿,成为“丁克”的忠实拥护者。早在2003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丁克家庭已经达到60万以上,其中98%集中在大中城市,家庭成员100%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