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 >> 教研活动 >> 文章内容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设计

[日期:2011-08-28]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948[字体: ]
一.教学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根本”,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活。因此,教师授课时要变决策者为参与者,提高学生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目的。
 
二.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的最后一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是: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本节的知识目标主要有两个:生物进化的历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相对知识目标,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能够适应“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讨论--总结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对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教学策略:
 
1.以学生自学生物进化的历程为基础,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
 
2 .通过资料分析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3 .最后组织学生辩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概述生物进化历程
 
2. 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的观念
 
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点: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说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共同进化。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七.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的方法。
 
八.课前准备
 
分组查阅相关的生物进化理论:
 
1.中性学说   2.自然选择学说   3.骤变论   4.渐变论 
 
九.教学流程示意图
 
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1.导课
 
 
 
 
 
 
  
 
 
 
 
 
 
 
2.探究新知
201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地震、火山爆发、洪灾、泥石流。现在人们最常说的就是:2012了!说到2012人们脑海中不禁浮现的是天崩地裂、山呼海啸的场景。其实这个场景并不陌生,早在五十亿年前,我们的地球就是这个样子的。
 
展示图片:原始地球、原始海洋和现在的地球、海洋和草原。
 
【方法】对比
 
原始地球和我们居住的地球相差很多,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和原始地球有什么不同?
 
(板书:生物多样性)
 
主干知识一: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对比原始地球、原始海洋和现在的地球和海洋。
 
【学生总结】区别: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重点指出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多么重要。
 
 
2.探究新知
 
 
 
 
 
 
 
 
 
 
 
 
 
 
 
 
 
 
 
 
 
 
 
 
 
 
 
3.运用知识
 
 
 
 
 
 
 
 
 
 
 
 
 
 
 
4.思考讨论
 
 
 
 
 
 
 
 
 
 
 
 
 
 
主干知识二: 生物进化的历程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地球上的生物又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生物进化的历程。
 
展示图片生物进化的历程示意图。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生物正在一点一点的发生着变化,我们可以将生物进化的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接下来我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一下这几个阶段中生物有什么特点?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方法】观察图片,探究讨论
 
在进化的过程中,植物和动物是独立进化的吗?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比方说:在中生代,植物的进化方向是怎样的?动物的进化方向呢?他们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渗透共同进化的观点)
 
【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思考与讨论]:
 
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
 
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
 
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在了解生物进化历程后,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有哪几个比较关键的转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短片,这个短片将近30多亿年的生物进化历程浓缩为3分钟。请同学们在观看短片的时候总结生物进化的趋势。
 
 
 
 
 
 
 
 
学生讨论、分析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生物特点:
 
前寒武纪:古细菌,蓝藻,细菌真核细胞
 
古生代:寒武纪大暴发无脊椎动物藻类蕨类
 
中生代:恐龙出现到灭绝哺乳动力裸子植物
 
新生代:哺乳动物被子植物
 
 
 
【学生总结】植被越来越高,动物体形越来越小以适应环境。得出共同进化观点。
 
 
 
 
 
 
 
解决教师提出的6个问题:
 
1.最早出现的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2.在寒武纪出现,它们生活在海洋中。
 
3.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
 
4.陆地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5.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灭绝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
 
6.化石。
 
【学生总结】生物进化的历程中的几个关键点:
 
1.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出现后,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2.寒武纪大暴发形成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有重要影响;
 
3.原始两栖类出现,生物登陆并改变陆地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陆地条件。
 
观看短片,作记录
 
【学生总结】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原核到真核;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阅读教材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5.探究新知
 
 
 
 
 
 
 
 
 
 
 
 
 
 
 
 
 
 
 
 
 
 
 
 
 
 
 
 
 
 
 
 
 
 
 
 
 
 
 
 
 
6.深入探究
(板书:共同进化)
 
主干知识三:共同进化
 
【方法】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我们发现地球上没有哪一种生物是独立进化而来的。这就是共同进化。接下来请同学来阅读下面的两段小资料。(教材P123
 
[思考与讨论]
 
1.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2.“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有什么启示?
 
3.在自然界,除了动物有所谓的“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植物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展示图片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
 
4.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并不少见。想一想,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
 
5.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有关呢?
 
6.原始大气氧气含量变化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
 
利用所给信息构建生物与无机环境关系的图解
 
有氧环境无氧环境出现臭氧层
 
光合生物厌氧生物需氧生物陆生生物
 
【方法】讨论
 
环境在改变,生物在进化,生物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
 
提出共同进化的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结论:共同进化决定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学生总结】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2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学生总结】
 
1.共同进化的双方共同获得生存优势,繁殖媒介专门化可提高效率,避免无谓消耗。
 
2.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培养学生绘概括和总结能力
7.探究新知
 
 
 
 
 
 
 
 
 
 
 
 
 
 
 
 
 
 
 
 
 
8.知识拓展
 
 
 
  
 
 
 
9.小结
 
10.巩固练习
(板书: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主干知识四: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物种的形成,也有物种的绝灭。近几个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强度不断增大,致使物种绝灭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生态系统遭到了干扰和破坏。展示图片
 
阅读教材P126,找出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几个学说的主要思想。
 
【方法】根据学情可采用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来让学生体会生物进化观对人类思想观念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生物进化的依据也越来越多,除了主要依靠的化石之外,还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生物学等等,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也就更多了。
 
现在我们所不能解释的进化之谜远远多于我们进化理论所能解释的。无论是中性学说还是自然选择学说,无论是聚变论还是渐变论,虽然有所区别,但也彼此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共同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
 
 
 
 
 
 
 
 
 
 
  
 
 
 
 
 
 
 
 
 
通过分组讨论或辩论
 
【学生总结】
 
1、中性进化理论
 
2、自然选择学说
 
3、骤变论和渐变论 
 
 
 
学生总结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复杂和艰难,增强环保意识。
 
 
 
 
 
 
  
 
 
 
 
 
 
 
 
 
 
让学生形成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的观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色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
 
2.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生物进化历程的短片,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通过多媒体,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3.通过辩论形式使学生体会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值得商榷的地方  
 
1.小组讨论过程中,个别同学置身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强调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和分工。
 
2.有的小组关于几个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材料准备不充分,辩论陷入僵局。在课前应该将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同学。
 附录:补充材料:
 
1.中性学说
 
中性学说认为多数或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中性的。即无所谓有利或不利,因此对于这些中性突变不会发生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的情况。生物的进化主要是中性突变在自然群体中进行随机的“遗传漂变”的结果,而与选择无关。这是中性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不同之处。中性学说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微观演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修正、和补充。
 
2.渐变论与骤变论争论的焦点和各自的论据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是在长期的、连续的渐变中进化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来源于微小的有利变异的逐渐积累。综合进化理论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对渐变的机制做出了更深入的阐述。骤变论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生物的新种是骤变产生的。骤变论的系统提出者是德弗里斯(H. de Vires)。他在月见草的研究中得到许多新的变异类型,其中有的植株粗,有的特别短,有的叶脉呈红色。他将这些变异称为突变,认为突变是不连续的变异,并能直接产生新种,不必像达尔文所说的需要由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现代的骤变论者主要是一些古生物学家,他们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在进化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进化较为沉寂的时期,新种的化石很少;有时大量的物种化石集中出现在较短的地质年代,如寒武纪大爆发。
 
1972年,艾德里奇(N. Eldredge)和戈尔德(S.Gould)提出断续平衡论,也译为间断平衡说。这个学说认为化石的不连续性是历史的真实反映,这正说明生物的进化是不连续的,新物种是短时间内迅速出现的,然后是长时间的进化停滞,直到另一次快速的物种形成出现。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