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 >> 教研活动 >> 文章内容

“班氏试剂”和“斐林试剂”有什么不同?

[日期:2014-09-16]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   阅读:249[字体: ]

高中生物选修本 “血糖的调节”一节有一个演示实验——尿糖的测定。

将两只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加入班氏(Benedict)糖定性试剂1mL。在1号试管中加入正常人的尿液0.1 mL,在2号试管中加入糖尿病病人的尿液0.1 mL。混匀后,可以看到两只试管中的溶液都呈现蓝色。将两只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煮沸1—2min。

冷却后,观察两只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该实验所用试剂为糖定性试剂——班氏试剂。由于该实验在现象和结果上与必修本“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完全一样,因此有很多的学生误认为该实验中的班氏试剂就是必修本中的斐林(Fehling)试剂。其实二者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做以下介绍:

首先,二者的配方不同。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其中0.1g/mL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0.05g/mL的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为: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酸钠和50g无水Na2CO3;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CuSO4溶液;③把CuSO4溶液倒入柠檬酸钠-Na2CO3溶液中,边加边搅拌,如产生沉淀可滤去。

其次,二者在反应原理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产生Cu(OH)2,Cu(OH)2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Cu(OH)2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OH-,与柠檬酸钠-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时,Cu2+和OH-结合,生成Cu(OH)2,Cu(OH)2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三,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反应产生Cu(OH)2,Cu(OH)2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得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Na2CO3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OH-数量有限,与CuSO4溶液混合后产生的Cu(OH)2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

当然,无论利用班氏试剂还是斐林试剂,归根结底都是Cu(OH)2与还原糖的醛基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由浅蓝色到棕色最终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因此二者反应现象一样。这就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值得一题的是:由于斐林试剂中的Cu(OH)2产物作为弱氧化剂参与与还原糖的反应,而Cu(OH)2是一种沉淀物,放置过久沉淀过多则不利于反应。因此,一定要现用现配,否则实验难以得到满意结果。而班氏试剂是斐林试剂的改良,它利用柠檬酸钠作为Cu2+的络合剂,使溶液稳定、灵敏度更高且可以长期使用,故用班氏试剂鉴定还原糖比用斐林试剂更简便。老师和同学们不妨一试。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