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 >> 教学点滴 >> 文章内容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之“四关键”

[日期:2012-04-20]   来源:中学生物学  作者:宋玉蓉   阅读:372[字体: ]

 摘要“面向全体学生”是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共同关注的重要教育教学问题,而常态的课堂教学离此还较远。“面向全体学生”的生物课堂教学关键点有四点:教学目标多层次;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程序渐进性;教学检测全面性。 

  
我国《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01年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美国从全民教育的理念出发也于2001年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不因为教育导致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明确提出要以人为本,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同时要求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和结果公平等。笔者认为:教育结果均等的公平性之于课堂应该就是追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纵观现在的课堂教学,存在较多的与“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理念不吻合的现象:教学目标层次单一,不考虑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教学方式单一,不符合不同学习特质学生的学习;教学程序简化,不适合每个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教学检测形式化,不具有促进全体学生自我检查和督促巩固的作用。而这种教学的结果,必然导致班级不少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很早出现厌学情绪,两极分化明显,甚至使一大半学生掉队。
综合上述因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提出“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四个关键点。
1 关键之一——教学目标多层次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一堂课的基调,如果教学目标只定位于班级中等以上学生,那么这堂课就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将会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奢望了。一堂课的目标制定如果着眼点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有所得,各有发展,那这个目标必定是分层次的:有基于所有层次学生的较低要求,有基于中等成绩学生的有思维度的较高要求,另外还有有利于拔尖学生思维突破的尝试。最重要的是:因为有了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意识而设计了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才会关注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特质,教学检测的针对性也才会高。
2 关键之二——教学方式多元化
笔者随堂听课中,教师从头至尾采用讲授法的课堂几乎达到85%,采用了辅助手段的也不外乎是多媒体展示、教师板书等少数几种,甚至因为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师的语速、讲授内容更多,一味地单一方式地灌输的结果只有一个:使即使学习中听觉优先的学生也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率降到极低。
班级教学的弊端之一是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学习特质: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优先,有的学生学习时听觉优先,还有的学生更易于在活动、操作中学习。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为利于所有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接受、高效构建,教师必须将口头教学、直观教学、实践教学、复现性教学和探索性教学以及其他教学方法最优结合,教学方法的多元组合可以保证具有不同的知觉、思维、记忆、注意特点,以及不同活动速度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高效率。
例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节教学时,学生此前已经从摩尔根的实验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已具备DNA结构的相关知识,但基因具有怎样的结构,其与DNA、染色体的关系是此节课学习的难点。为建立学生学习必需的基础情境,教师可以口头导人,或者辅助学生自我回顾导人,对于基冈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基因与DNA的关系可以通过一系列资料分析让学生在理性思维中进行总结、归纳。但由于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涉及从宏观到微观的大跨越,学生在遗传分析中往往存在跨越困难问题,所以此处最好能够从相反方向再做一个实践联系:让学生尝试自己进行染色体上基因的定位绘图,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定位绘图以及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定位绘图,并分析基因不同的实质。通过这样的操作性训练,更多的学生才能够完成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概念定位,也才能够在遗传分析中理解不同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及其对性状的控制本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相对于讲授法来说,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不同学习特质的学生尽可能地调动耳、眼、口、手多种感官、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参与学习,保证了全体学生学有所得,学得牢固。
3 关键之三——教学程序渐进性
教师课堂教学中之所以采用一贯的讲授法,主要是师本位的教学观所致,教师看不见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总想尽可能多地一堂课灌给学生足够多的知识,殊不知学习如行路,选错了道反而欲速则不达。而这样的讲授课堂最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使较多学习中听觉、视觉不敏感的学生由于不能适应教师的思维进度和知识更新速度而掉队,一旦前面的学习有落差,就会恶性循环地影响对后面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接受可能性,从而彻底地使这部分学生失去发展的机会。而如果教师在教学程序上充分考虑班级全体学生的学习基础,从学生已有的(且全体学生几乎都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先学习最基本的第一层次知识,在带领学生掌握并且巩固的基础上归纳或演绎出第二层次的知识,再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知识应用性的方法指导,使学习得法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样渐进的课堂既是分层次教学的课堂,又是可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发展的课堂。
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是简单采用多媒体辅助的手段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全部光合作用的反应流程、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特点及联系以及光合作用的应用等,而是采用在“光合作用的发现”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等前提性知识,再导出光合作用流程图(第一层次知识),带领学生分析出光反应、暗反应特点、相互联系等属于第二层次的知识,并当堂巩固流程图:先填图、再徒手绘图,进而解读自己绘的图。在填图、绘图、分析图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结合了视觉、听觉、操作、交流的训练,围绕流程图所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指向一个目标——使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心中有图。而教师围绕流程图,开展对影响光合作用进行的因素分析的方法指导,更使得悟性较高的学生学会了解这一类题的通式性方法。即使是中等层次的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方法指导并且辅以适当的训练后解题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这样渐进性的课堂教学程序从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的基础入手,再辅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课堂巩固手段,使所有学生下课后能够做到心中有图、析图有法、用图得法,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课堂发展也就成了囊中之物了。
4 关键之四——课堂检测全面性
在很多课堂中,教师在检测上节课所学内容以及
课后复习巩固检测环节会采取让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的方式,板书时多数教师跟其他学生一起观看板书学生的答题过程,然后教师与全体学生一起讲评。板书一般只是2、3个,最多4、5个学生的事情,而这样不到10%甚至不到5%的抽测率显然达不到促使所有学生在上一节课后认真复习、在本节课尽力参与学习的效果,也达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如果教师在检测时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通过一定的手段培养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式的参与习惯,并且,检测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在座位上参与检测的学生的检测结果,就会得到更多的学生学情的反馈信息,从而有利于进行纠错、更正或强化。同时,在讲评学生的板书检测结果时,参与检测的全体学生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检测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允许学生相互交流,更可以达到个性地面批的效果。课堂检测的全面参与与否直接关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例如:在每一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时间内,笔者一般会提醒学生马上要检测上节课所学内容,在2min的自由复习后(有任务驱动的限时复习效果更好)会请2位左右的学生板书,板书的内容有绘图形式、有填空形式、有识图形式,同时提醒其他学生有同学板书时自己应该怎么做。经过一周左右的强化后,学生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一旦有学生到黑板前板书,下面就会响起一片开文具盒、拿笔记本的“噼里啪啦”的声音,然后所有学生会同步参与检测。而笔者巡视的过程中会发现并纠正一部分学生的错误,板书的学生即使没有错误,笔者也会将巡视发现的问题提交全体学生评价、纠错。这样的检测因为教师的要求和出发点的不同,不仅可发现学生学习内容、学习习惯的问题,更迫使全体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参与习惯和课后复习巩固习惯,长期坚持,全体学生的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师心中有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有经常处于教师关注角落的学困生,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检测等环节给予学困生特别多一点的关爱,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收获的喜悦,有成功的鼓舞,有继续前进的动力,最终实现美好人生的期望。
参考文献:
[1]王娟涓、徐辉.同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7-12.
[2]宋玉蓉.小立生物课程,大作活动功夫[J].中学生物教学,2011(5):8-10.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