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二试题 >> 文章内容

天津市蓟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日期:2015-12-20]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228[字体: ]

2015-2016学年天津市蓟县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hrnCvTq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精子 B.病毒 C.变形虫 D.卵细胞
 
2.自2005年7月下旬以来,有关四川“怪病”﹣﹣猪链球菌病致死多人的消息成为世界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体为一种细菌﹣﹣猪链球菌,下列关于猪链球菌的推测错误的是(  )
A.遗传物质是DNA B.没有核膜
C.不含核糖体等复杂细胞器 D.具有细胞壁
 
3.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分别为(  )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
 
4.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能进行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 B.①④ C.③⑤ D.②⑤
 
5.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有关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6.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7.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 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8.如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温度从0℃逐渐上升至80℃环境中,有机物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催化剂)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A. B. C. D.
 
9.果子酒放久了会产生沉淀,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它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10.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11.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是(  )
A.1:6 B.1:3 C.1:2 D.1:1
 
12.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
 
13.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掉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14.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1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1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17.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18.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都用于还原CO2 B.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
C.都用于还原O2 D.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19.将置于阳光下稳定进行光合作用的盆栽植物,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和突然移至黑暗处,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多、减少 B.增多、增多 C.减少、增多 D.减少、减少
 
20.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光照太强,叶绿素分解
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
C.暗反应过程中C3产生得太少
D.水分蒸腾散失太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少
 
21.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人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A. B. C. D.
 
22.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经过一段时间,长势最旺的和最差的依次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23.观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④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A.③①④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④③⑤②
 
24.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
A.染色体、纺缍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纺缍体、核仁、细胞壁 D.纺缍体、细胞壁、细胞膜
 
25.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2时,该细胞处于(  )
A.中期或后期 B.后期或末期 C.前期或后期 D.前期或中期
 
26.在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中用到了乳腺细胞,绵羊的乳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这个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B.卵细胞的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
C.卵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物种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D.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7.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8.将红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

A.Ⅱ>Ⅰ>Ⅲ B.Ⅱ>Ⅲ>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
 
29.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
A.丙酮酸、CO2、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CO2
C.CO2、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CO2
 
30.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都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叶绿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1.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的瓶子肯定混有酵母菌
B.发热的瓶子肯定混有乳酸菌
C.只盛放葡萄糖液的瓶子能量会增加
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物质种类会减少
 
32.将唾液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如图(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  )
A. B. C. D.
 
33.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2O B.K+ C.甘油 D.脂肪酸
 
34.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氨基数目至少为(  )
A.48、3、51 B.50、3、3 C.48、3、48 D.48、3、3
 
35.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CO2 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a B.b C.c D.d
 
36.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氧气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D.只要提供氧气,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和ATP
 
37.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38.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数量加倍
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39.如图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与CO2浓之间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cd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或光照强度
C.如果提高光照强度,c点应向右上方移
D.当CO2浓度为400mg/l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约为80mg/h
 
40.温室栽培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可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A.增加室内CO2浓度 B.适当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二、简答题
41.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
(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      ,试管中出现      ,说明发芽的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2)利用含有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使RNA呈现      ,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绿色主要位于      中
(3)若要观察小麦细胞的质壁分离,宜选择小麦根的      区细胞为材料.
(4)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      .如想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      .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      .这一现象说明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42.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①是      ④是      ⑥是      .
(2)此化合物的名称是      .
(3)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      .
(4)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      ,此反应在      (一种细胞器)中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
(5)能正确表示蛋白质由繁到简的结构层次的一组顺序是      (填选项)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缩合
④多肽链 ⑤形成一定空间结构A.①③④②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②①③④⑤
 
43.(10分)(2015秋•蓟县期中)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
(3)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和      .
(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
(6)13[中心体]与动物细胞      (过程)有关.
(7)       是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8)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甲状腺细胞吸收碘是通过      的方式.决定甲状腺细胞具有这功能特点的是结构      .

 
44.根据如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      .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      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      .④氧气参与      阶段的反应.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      ,E表示的物质是      .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

 
45.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B代表      ;C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46.(10分)(2015秋•蓟县期中)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过程,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变化,并回答:

(1)图B中有      个染色体,      个DNA分子,      个染色单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2)图B表示的分裂时期相当于图A中      段,图中m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      .①和②两条染色体是经过      和      所形成.
(3)现要观察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择图A中      段;
(4)上述细胞分裂全过程中,参加分裂的细胞器除(2)题中提到的外还有:      .
 
 
 

2015-2016学年天津市蓟县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的是(  )
A.精子 B.病毒 C.变形虫 D.卵细胞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
【解答】解:A、精子只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B错误;
C、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因此其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C正确;
D、卵细胞只属于细胞层次,不属于个体层次,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明确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自2005年7月下旬以来,有关四川“怪病”﹣﹣猪链球菌病致死多人的消息成为世界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体为一种细菌﹣﹣猪链球菌,下列关于猪链球菌的推测错误的是(  )
A.遗传物质是DNA B.没有核膜
C.不含核糖体等复杂细胞器 D.具有细胞壁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猪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此外,原核生物也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解答】解:A、猪链球菌是含有细胞结构,同时含有DNA和RNA,其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猪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核膜,B正确;
C、猪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
D、猪链球菌细胞具有细胞壁,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以猪链球菌病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猪链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还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异同,能正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分别为(  )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
【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本题是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功能,先分析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分别是什么,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内容分析判断.
【解答】解: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化合物是蛋白质,作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化合物是核酸,作为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是磷脂.
A、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不是糖类,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不是脂类,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是磷脂不是核酸,A错误;
B、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不是磷脂,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是磷脂不是核酸,B错误;
C、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不是糖类、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是磷脂不是核酸,C作为;
D、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化合物是蛋白质,作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化合物是核酸,作为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是磷脂,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考查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解题时要注意对题目要求进行明晰,对于的化合物的顺序不能颠倒.
 
4.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必定为动物细胞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  ④植物细胞必定含叶绿体 
⑤能进行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A.①③ B.①④ C.③⑤ D.②⑤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细胞器分布的归纳: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2、含有细胞壁的细胞有:植物细胞、真菌细胞、绝大多数原核细胞.
3、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蓝藻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和酶,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生物.
【解答】解:①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不一定为植物细胞,如真菌细胞、原核细胞,①错误;
②含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为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②错误;
③同一动物体不同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强度不同,所需能量不同,因此不同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含量不同,③正确;
④植物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如根尖细胞,④错误;
⑤能进行光能自养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蓝藻,⑤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化和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对不正确的叙说举出反例.
 
5.在唾液腺细胞中参与合成并分泌唾液淀粉酶有关的细胞器有(  )
A.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叶绿体
C.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核糖体:蛋白质的“装配机器”,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
【解答】解: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故选:C.
【点评】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首先要求考生明确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其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掌握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涉及的细胞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考点】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分析】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PI无法通过活细胞膜,活细胞核不被染色,而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PI可以通过活细胞膜,细胞核被染色,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解答】解: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是相同的,故A错误;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也是相同的,故B错误;
C、染色剂PI对于活细胞来说是有害物质,细胞不会吸收,故C错误;
D、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阻止对细胞有害的染色剂PI,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如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 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三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吸收K+和NO3﹣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ATP.A、B两点表示不同温度下吸收NO3﹣的量,则载体相同,影响因素是能量,B、C两点表示在同一氧浓度下吸收K+和NO3﹣的量,则能量相同,影响因素是载体.
【解答】解: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与载体和能量有关,据图可知:A、B两点在同一曲线(吸收NO3﹣)上,载体数量相同,因变量是氧浓度,A点大于B,A点有氧呼吸较强,提供能量较多,则主动运输吸收的NO3﹣较多;而B、C两点对应的氧浓度一样,说明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一样,不同的是B所在的曲线NO3﹣载体数量多于A所在曲线K+载体数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8.如图表示某有机物中加入相应的水解酶后,温度从0℃逐渐上升至80℃环境中,有机物被分解的总量与温度的关系.根据该图判断把这些物质(包括某有机物、分解的产物、催化剂)从80℃降温处理,其关系图应为(  )

A. B. C. D.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酶的特性: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据图可知,当温度超过40℃时,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不再增加,这送说明酶的活性已经丧失;当温度从80℃降到0℃时,一开始酶已经失活,因此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不会增加.
【解答】解:A、当温度从80℃降到0℃时,一开始酶已经失活,有机物的分解量不在发生变化,A错误;
B、高温使酶的活性失活,当温度从80℃降到0℃时,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不在发生变化,B正确;
C、当温度从80℃降到0℃时,一开始酶已经失活,因此有机物的分解总量不会增加,C错误;
D、高温使酶的活性失活,当温度从80℃降到0℃时,有机物的分解量不会随温度的降低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B.
【点评】考查酶的特性,主要考查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9.果子酒放久了会产生沉淀,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它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本题是对酶的作用的专一性的考查,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本题涉及的酶的种类不同,底物相同,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说明沉淀中含有蛋白质,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其他酶不能催化蛋白质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果子酒为素材,考查酶作用的专一性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通过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
 
10.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细胞内ATP生成量与氧气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解题关键有二,一是曲线的起始点,二是曲线走势.
【解答】解:细胞无氧呼吸能生成少量的ATP,ATP生成量与O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正比关系,超过一定范围,随着O2浓度的增加,ATP生成量不再增加.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动物组织内ATP的生成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关系.
 
11.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是(  )
A.1:6 B.1:3 C.1:2 D.1:1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是利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进行计算的题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6O2+6H2O 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是: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酵母菌呼吸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氧气吸收量的2倍,设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X,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得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是6X,产生的二氧化碳是6X;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Y,根据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得,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是2Y;则: =2,化简得X:Y=1:3.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根据反应式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信息“C0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即是酵母菌呼吸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是氧气吸收量的2倍.
 
12.下列各项是关于酶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有关知识.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等.
【解答】解:①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①正确;
②酶具有催化功能,②错误;
③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蛋白质有很多种,除了催化作用的酶外,还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运输作用的血红蛋白、调节作用的胰岛素等,③错误;
④酶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④正确;
⑤酶作用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⑤错误;
⑥根据酶的专一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⑥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酶知识的综合理解.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还要注意,低温使酶失活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13.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掉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  )
A.抑制有氧呼吸 B.促进有氧呼吸 C.抑制无氧呼吸 D.促进无氧呼吸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H2O、CO2和热量,不利于水果和粮食的贮存.因此可利用呼吸作用原理,通过抑制呼吸作用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如降低温度、减少氧气浓度等方式.
【解答】解:有氧呼吸进行得快慢主要与氧的含量、温度、周围二氧化碳浓度的高低有关系;氧气的含量低(抽取空气),有氧呼吸进行得慢,并且CO2对有氧呼吸有抑制作用.因此充加CO2或抽掉空气,主要是为了抑制有氧呼吸.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4.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首先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一般真核细胞中如果没有线粒体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解答】解:A、蛔虫寄生在动物体的肠道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因此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人体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即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产生,C错误;
D、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与其它植物器官不同,一般植物无氧呼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着重考查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考生要能够识记在动物体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物为乳酸,一般植物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但是马铃薯块茎和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15.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考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本题是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异同点的考查,梳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①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①错误;
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催化,②正确;
③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③错误;
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④正确;
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⑤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对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是解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专题】正推法;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组成,“﹣”是普通化学键,“~”是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中含有较多的能量,因此ATP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解答】解:A、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A错误;
B、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是A﹣P~P~P,B错误;
C、ATP高能磷酸键中含有大量的能量,C错误;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ATP的结构简式和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ATP的结构简式和特点的识记.
 
17.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本题考查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
1、结构上不同之处:线粒体形状是短棒状,圆球形;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上有基粒;基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叶绿体形状是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主要分布在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表皮细胞内;内膜光滑无折叠,基粒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基质中含有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2、结构上相同之处:都是双层膜结构,基质中都有基粒和酶,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3、功能上不同之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
4、功能上相同之处:都需要水作为生理功能的原料,都能产生ATP,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解答】解: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线粒体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叶绿体的能量来源于光能,A正确;
B、需氧型的细菌没有线粒体,植物的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双层膜、DNA和酶,叶绿体还含有色素,C正确;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对最重要的两种细胞器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点是重点知识,也是难点知识.可以画图比较在结构上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异同点.
 
18.光合作用产生的[H]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分别用于(  )
A.都用于还原CO2 B.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
C.都用于还原O2 D.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在线粒体基质进行,第三阶段[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光合作用中,通过光反应将水光解,生成[H]和ATP,[H]作用于暗反应将C3还原.呼吸作用中,产生[H]作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O2反应生成H2O,即还原O2.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9.将置于阳光下稳定进行光合作用的盆栽植物,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和突然移至黑暗处,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分别是(  )
A.增多、减少 B.增多、增多 C.减少、增多 D.减少、减少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将置于阳光下稳定进行光合作用的盆栽植物,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暗反应阶段的二氧化碳的固定环节受到抑制,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减少;突然移至黑暗处,光反应阶段受到抑制,产生的ATP和[H]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0.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在光照最强的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光合作用不继续增强,反而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夏季光照太强,叶绿素分解
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降低
C.暗反应过程中C3产生得太少
D.水分蒸腾散失太多,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少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本题是对光合午休现象的解释,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
在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蒸腾作用过强,植物为了保持水分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解答】解:A、光照过强不会引起叶绿素分解,并且中午过后光合速率又不断恢复,如果叶绿素分解,将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光合速率不会恢复,A错误;
B、夏季气温太高,酶活性有所降低,但不会导致气孔关闭,B错误;
C、夏季中午由于阳光过强,植物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使气孔关闭,但同时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暗反应中二氧化碳固定减少,生成的C3太少,C正确;
D、中午光照最强,因此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应该较多,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属于高频考点,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明确在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最终影响光合速率.
 
21.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人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  )
A. B. C. D.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碳酸氢钠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植物的叶片如果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当细胞间隙中充满了气体,沉在水底的叶片就可以浮出水面.
【解答】解:A、煮沸过的自来水中二氧化碳的量很少,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浮起很慢,A错误;
B、在0摄氏度和无光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无法浮起,B错误;
C、25摄氏度时,温度适宜,碳酸氢钠提供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叶片最先浮起,C正确;
D、没有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浮起的较慢,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以及光合作用的需要的条件,需要进行简单的分析实验,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本题容易出错的是对碳酸氢钠的作用比较模糊.
 
22.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经过一段时间,长势最旺的和最差的依次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本实验是研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是红光和蓝紫光,绿色植物的作用光谱与吸收光谱基本是一致的.
在同一阳光照射的条件下,甲添加的品红色光,这种光在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范围内,比单独在阳光下的光合作用有所增强;乙添加的是绿色光,不在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范围内,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说属于无效光,对光合作用几乎没有影响;丙添加了品红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品红色光通过,其余的光很少或不能通过,特别是蓝紫光不能通过,所以光合作用相对较弱;丁添加的是绿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绿色光通过,而绿色光不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所以丁植物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甲:在同一阳光照射的条件下,甲添加的品红色光,比单独在阳光下的光合作用有所增强,所以长势最旺;
乙:乙添加的是绿色光,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说属于无效光,对光合作用几乎没有影响;
丙:丙添加了品红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品红色光通过,其余的光很少或不能通过,光合作用相对较弱;
丁:丁添加的是绿色滤光片,这种滤光片只能让绿色光通过,而绿色光不是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所以丁植物几乎不进行光合作用,因而长势最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掌握应用,难度适中.
 
23.观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  )
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
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
④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
A.③①④⑤②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④③⑤②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①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发生在分裂前期;
②染色体变细伸长成染色质﹣﹣发生在分裂末期;
③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④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发生在分裂中期;
⑤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发生在分裂后期.
因此,这些变化的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⑤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4.用光学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清晰可见的细胞结构是(  )
A.染色体、纺缍体、细胞壁 B.染色体、赤道板、细胞壁
C.纺缍体、核仁、细胞壁 D.纺缍体、细胞壁、细胞膜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是: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这个假象的板上,染色体的形态最清晰,数目最稳定.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解答】解: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象可观察到染色体、纺锤体、细胞壁,A正确;
B、赤道板是一个假象的板,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有丝分裂中期以及任何其它时期都不可能看到赤道板,B错误;
C、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核仁就逐渐解体消失了,所以不可能在有丝分裂中期看到核仁,C错误;
D、植物的细胞膜紧贴着细胞壁,在显微镜下只能看到细胞壁而看不到细胞膜,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25.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2时,该细胞处于(  )
A.中期或后期 B.后期或末期 C.前期或后期 D.前期或中期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A错误;
B、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C错误;
D、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比为1:2:2,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6.在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中用到了乳腺细胞,绵羊的乳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但用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这个细胞核仍然具有全能性,这主要是因为(  )
A.细胞核内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B.卵细胞的细胞质为细胞核提供营养物质
C.卵细胞的细胞质内含有物种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D.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考点】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1、在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2、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该技术证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答】解: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由于受高度分化的细胞质的限制,只能体现在细胞核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质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全能性能表达,原因是它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繁殖的全套的遗传物质,而这些遗传物质就在细胞核内.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及分布;识记核移植技术的概念,掌握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27.下列有关衰老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B.在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C.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D.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考点】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A错误;
B、衰老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B正确;
C、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C正确;
D、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衰老的特征,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28.将红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是(  )

A.Ⅱ>Ⅰ>Ⅲ B.Ⅱ>Ⅲ>Ⅰ C.Ⅰ<Ⅱ<Ⅲ D.Ⅰ<Ⅲ<Ⅱ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同学们从图中获取信息,其中Ⅰ溶液中红细胞形态基本不变,Ⅱ溶液中红细胞失水皱缩,Ⅲ溶液中红细胞吸水膨胀,再根据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进行判断.
【解答】解:Ⅰ溶液中,红细胞形态基本不变,说明Ⅰ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水分进出平衡;Ⅱ溶液中,红细胞失水皱缩,说明Ⅱ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Ⅲ溶液中细胞吸水膨胀,说明Ⅲ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所以三种溶液的浓度Ⅱ>Ⅰ>Ⅲ.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抽象,关键点在于动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
 
29.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
A.丙酮酸、CO2、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CO2
C.CO2、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CO2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光合作用过程及场所:
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包括2个反应:一个是水的光解,另一个是ATP的合成;
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也包括2个化学反应:一个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另一个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2)呼吸作用的三个过程及场所是:
第一阶段:反应物:C6H12O6产物是:2丙酮酸+[H]+能量(2ATP、少) 场所: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反应物:2丙酮酸+6H2O产物是:6CO2+[H]+能量(2ATP、少) 场所:线粒体基质
第三阶段:反应物:[H]+6O2 产物是:12H2O+能量 (34ATP、多) 场所:线粒体内膜
【解答】解: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中发生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
叶绿体基质发生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的产物是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的产物反应的产物是葡萄糖和五碳化合物.
故选:A.
【点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题目是经常考查的一类题目,会以不同的形式,选择题、图表题等等,所以这种基础性的题目必须明确相关的知识点.
 
30.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都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线粒体和核糖体 B.染色体和叶绿体
C.RNA和叶绿体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拟核、DNA和RNA.
叶绿体分布在植物细胞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
【解答】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均具有核糖体,A错误;
B、人的骨骼肌细胞没有叶绿体,B错误;
C、人的骨骼肌细胞没有叶绿体,蓝藻细胞中也含有RNA,C错误;
D、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细胞器,但是原核细胞中均不含,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区别;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DNA和RNA.
 
31.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的瓶子肯定混有酵母菌
B.发热的瓶子肯定混有乳酸菌
C.只盛放葡萄糖液的瓶子能量会增加
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物质种类会减少
【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是兼性厌氧呼吸,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答】解:A、酵母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题目中密闭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产生气泡,A正确;
B、由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热量,所以装有酵母菌的瓶子也会发热,B错误;
C、只盛有葡萄糖的瓶子有生物参与,能量由于呼吸作用会减少,C错误;
D、由于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以后,会产生很多的中间代谢物质,所以混有乳酸菌的瓶子物质的种类会增加,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密闭的条件表明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时,物质含的总能量会减少,这是由于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会产生热量而散失了;但是物质的种类会增加,这是由于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中间代谢产物的生成.
 
32.将唾液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如图(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  )
A. B. C. D.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过酸或者过碱都会使酶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变性失活,本题中酶已经在过酸环境中失去活性,之后无论PH值为多少酶都没有活性了.
【解答】解:A、该图是错误的,酶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中,酶都会失活变性,A错误;
B、这个图中,酶在过酸环境中,催化活性为零,B错误;
C、酶在过酸或过碱的环境中,酶都会失活变性,催化活性为零,C正确;
D、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7,在1.8时也没有催化活性且不能回到最大催化活性,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知识较简单,学生易理解.
 
33.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

A.H2O B.K+ C.甘油 D.脂肪酸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解答】解:A、水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故A错误;
B、K+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故B正确;
C、甘油属于脂溶性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故C错误;
D、脂肪酸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和实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34.由51个氨基酸形成某蛋白质的过程中共脱水48个,则形成的肽键数目、该蛋白质含多肽链的条数、该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氨基数目至少为(  )
A.48、3、51 B.50、3、3 C.48、3、48 D.48、3、3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4)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蛋白质分子中共脱去了48个水分子,因此形成的肽键数目是48个;该蛋白质中含有51个氨基酸,因此肽链数=51﹣48=3;又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所以该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氨基数目至少有3个.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氨基酸个数、肽链数、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目之间的关系,对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35.如图为存放水果时,空气中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CO2 相对量(y)之间的关系曲线.贮存水果应选择的最佳氧气浓度是(  )

A.a B.b C.c D.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据图分析,在a点时,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无氧呼吸;a﹣b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升高,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水果释放的CO2相对量减小;b﹣c段,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水果释放的CO2相对量增加.
【解答】解: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不利于蔬菜、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b点)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水果中有机物的消耗最少,就是CO2的释放量最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氧气浓度影响呼吸作用的曲线图,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另外注意水果保存的条件是低氧、低温、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
 
36.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氧气
B.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D.只要提供氧气,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和ATP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对比分析法;细胞器.
【分析】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主要场所,产生能量的条件是需要丙酮酸和氧气;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需要的条件是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二氧化碳等外界条件.两者之间的联系是线粒体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叶绿体为线粒体提供氧气和有机物.
【解答】解:A、叶绿体合成ATP不需要氧气,A错误;
B、叶绿体的光反应产生ATP,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场所,都能产生ATP,B正确;
C、无光条件下,叶绿体不能产生ATP,C错误;
D、线粒体不能为叶绿体提供ATP,暗反应需要的ATP是光反应提供,而且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应暗反应,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过程,解答好本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也是常考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就是:光反应产生的ATP只供应暗反应,而细胞的其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ATP都有呼吸作用提供,需要认真把握.
 
37.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等有关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
【考点】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本题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核酸的分类和功能,脂质、糖的分类,回忆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核酸的分类和功能,脂质、糖的分类,然后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解:A、蛋白质多样性 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空间结构的不同,A正确;
B、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因此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B正确;
C、脂质分为脂肪、类脂和固醇,固醇又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因此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C正确;
D、动物乳汁中的乳糖是二糖,不是多糖,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蛋白质的多样性原因,染色体的组成,脂质的分类,糖的分类,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38.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表示染色体复制,数量加倍
B.细菌与B~C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C.C~D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2:2
D.B~D段的团藻细胞中含有两组中心粒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题图:O~A段表示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B段表示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B~C段表示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建,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
【解答】解:A、O~A段表示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B~C段表示分裂中期,由于核膜、核仁在前期解体消失,中期细胞中没有核膜和核仁,而细菌细胞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所以细菌与B~C段细胞都没有核膜、核仁,B错误;
C、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所以此时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为1:0:1,C错误;
D、低等植物含有中心体,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2个中心体,B~D段是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因此B~D段的低等植物细胞中含有两个中心体,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特点,把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本题的难点是D选项,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还需要考生掌握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结合两者才能正确答题.
 
39.如图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与CO2浓之间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cd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或光照强度
C.如果提高光照强度,c点应向右上方移
D.当CO2浓度为400mg/l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约为80mg/h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点时CO2浓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当CO2浓度为100mg/l时,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CO2浓度超过400mg/l后,该植物有机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其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点.
【解答】解:A、b点时,净光合速率为0,所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A正确;
B、当CO2浓度为大于400mg/l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等,所以cd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温度或光照强度,B正确;
C、如果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会提高,所以c点应向右上方移,C正确;
D、当CO2浓度为400mg/l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约为80+30=110mg/h,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曲线图,同时理解有机物是否积累取决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
 
40.温室栽培不受季节、地域限制,可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
A.增加室内CO2浓度 B.适当增大室内昼夜温差
C.增加光照强度 D.采用绿色玻璃盖顶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影响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有:①CO2浓度;②温度;③光照强度.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绿色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含量,直接影响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适当增加温室内的CO2浓度,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故A正确;
B、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和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来影响绿色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呼吸作用,因而适当增大昼夜温差,能提高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故B正确;
C、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增强光照强度有利于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故C正确;
D、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绿光吸收最少,所以采用绿色玻璃盖不仅不能提高光合速率,反而降低光合速率,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二、简答题
41.请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
(1)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 水浴加热 ,试管中出现 砖红色沉淀 ,说明发芽的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2)利用含有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使RNA呈现 红色 ,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绿色主要位于 细胞核 中
(3)若要观察小麦细胞的质壁分离,宜选择小麦根的 成熟 区细胞为材料.
(4)将紫色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所看到的紫色结构中的液体是 细胞液 .如想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则应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 用吸水纸吸引 .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 0.3g/mL的蔗糖溶液 .这一现象说明 原生质层 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还原性糖的鉴定、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等,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1)鉴定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颜色反应为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所以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如果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发芽的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2)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所以用含有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细胞质中的RNA呈现红色,细胞核中的DNA呈现绿色.
(3)细胞质壁分离必须具备大的液泡,在小麦根尖中,只有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具有大的液泡.
(4)植物细胞的液泡中的液体称为细胞液.在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操作时,要用引流法,即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所以在分离出的空间中充满了0.3g/mL的蔗糖溶液.
故答案为:
(1)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2)红色 细胞核
(3)成熟
(4)细胞液 用吸水纸吸引 0.3g/mL的蔗糖溶液 原生质层
【点评】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42.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①是 氨基 ④是 肽键 ⑥是 羧基 .
(2)此化合物的名称是 三肽(多肽) .
(3)图中表示R基的代号是 ②③⑤ .
(4)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 脱水缩合 ,此反应在 核糖体 (一种细胞器)中发生,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36 .
(5)能正确表示蛋白质由繁到简的结构层次的一组顺序是 D (填选项)
①氨基酸 ②C、H、O、N等元素 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缩合
④多肽链 ⑤形成一定空间结构A.①③④②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②①③④⑤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此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形成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一肽链数;蛋白质或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分析题图:图示为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其中①为氨基(﹣NH2);②③⑤表示R基团(依次为﹣CH3、﹣H、﹣CH2﹣OH);④为肽键(﹣CO﹣NH﹣);⑥为羧基(﹣COOH).
【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①是氨基(﹣NH2),④是肽键(﹣CO﹣NH﹣);⑥是羧基(﹣COOH).
(2)题图中的化合物含有两个肽键(﹣CO﹣NH﹣),所以是由3个氨基酸形成的,因此该化合物为三肽,也叫多肽.
(3)题图中的②③⑤表示各氨基酸的R基(从左至右依次为﹣CH3、﹣H、﹣CH2﹣OH).
(4)氨基酸形成多肽的生物化学反应是脱水缩合,此反应是在核糖体中发生,题图中的该化合物所是由3个氨基酸脱去2个水分子形成的,所以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2=36.
(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等,由基本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即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是:C、H、O、N等元素→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相互缩合→多肽→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1)氨基 肽键 羧基
(2)三肽(多肽)
(3)②③⑤
(4)脱水缩合 核糖体
(5)D
【点评】本题结合多肽的结构简图,考查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的知识,考生识记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
 
43.(10分)(2015秋•蓟县期中)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 低等植物 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 9线粒体 .
(3)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11核糖体 和 13中心体 .
(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8内质网 .
(5)如果B图为大蒜根细胞,则应该没有 4叶绿体 .
(6)13[中心体]与动物细胞 有丝分裂 (过程)有关.
(7) 10核孔  是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8)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甲状腺细胞吸收碘是通过 主动运输 的方式.决定甲状腺细胞具有这功能特点的是结构 1细胞膜 .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专题】图形图表题;对比分析法;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比较,图A是动物细胞,其中1是细胞膜,3是细胞质基质,5是高尔基体,8是内质网,9是线粒体,10是核孔,11是核糖体,13是中心体;图B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其中1是细胞膜,2是液泡,3是细胞质基质,4是叶绿体,5是高尔基体,6是核仁,7是核基质,8是内质网,9是线粒体,10是细胞核,11 是核糖体,12是染色体,14是细胞核.
【解答】解:(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低等植物细胞.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
(3)核糖体.中心体是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4)内质网的膜结构的面积最大.
(5)大蒜根细胞没有叶绿体,即图中的13.
(6)13 是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8)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甲状腺细胞吸收碘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该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决定甲状腺细胞具有这功能特点的是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故答案为:
(1)低等植物
(2)9 线粒体
(3)13 中心体 11 核糖体
(4)8 内质网
(5)4 叶绿体
(6)有丝分裂
(7)10 核孔
(8)主动运输 1 细胞膜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异同点,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分布,旨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比较掌握,并学会解读细胞模式图,应用模式图综合解答问题.
 
44.根据如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 丙酮酸 .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①有氧呼吸的途径是 A、C、D .②其中产能最多的是 D 阶段.
③产[H]的阶段是 A、C .④氧气参与 D 阶段的反应.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E表示的物质是 C2H5OH和CO2 .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 C6H12O6+6H20+6O2 6CO2+12H2O+能量 .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综合考察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 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葡萄糖)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 20[H]+6CO2+少量能量 (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 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
①C6H12O6(葡萄糖) 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②C6H12O6(葡萄糖) 2C2H5OH (酒精)+2CO2+少量能量
【解答】解:(1)A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物是丙酮酸和[H].
(2)①A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C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D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②第三阶段产能最多;
③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产生还原氢;
④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A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由于B过程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E物质就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无氧呼吸.
(4)有氧呼吸方程式是:C6H12O6+6H20+6O2 6CO2+12H2O+能量,要注意配平.
故答案为:(1)丙酮酸
(2)①A、C、D ②D ③A、C ④D
(3)细胞质基质 C2H5OH和CO2
(4)C6H12O6+6H20+6O2 6CO2+12H2O+能量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可能不按题意回答问题,本题的第2小题要用字母回答问题.
 
45.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蛋白质 分子;B代表 磷脂双分子层 ;C代表 糖蛋白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选择透过性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流动性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bcd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b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a .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成分.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蛋白;a、e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e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d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
【解答】解:(1)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被动转运使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bcd.
(5)a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进细胞;b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进细胞;c(通道的形式)、d方式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进细胞;e方式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出细胞.氧气运转过程是自由扩散,即图中编号b;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而且是从膜外运输到膜内,即图中编号a.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3)流动性
(4)bcd
(5)b a
【点评】本题以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为载体,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和判断能力.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46.(10分)(2015秋•蓟县期中)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过程,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变化,并回答:

(1)图B中有 8 个染色体, 8 个DNA分子, 0 个染色单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 4 条染色体.
(2)图B表示的分裂时期相当于图A中 c~d 段,图中m所在位置哪种细胞器较多? 线粒体 .①和②两条染色体是经过 复制 和 着丝点分裂 所形成.
(3)现要观察该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择图A中 b~c 段;
(4)上述细胞分裂全过程中,参加分裂的细胞器除(2)题中提到的外还有: 核糖体、中心体 .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分析A图:A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其中oa表示分裂间期,ab表示前期,bc表示中期,cd表示后期,de表示末期.
分析B图:B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1)图B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但不含染色单体.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2)图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A中的cd段;图中m所在位置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因此含有线粒体较多.图B中①和②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复制和着丝点分裂所形成.
(3)有丝分裂中期(bc),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参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提供能量)、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和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1)8  8  0  4
(2)c~d   线粒体   复制  着丝点分裂
(3)b~c
(4)核糖体、中心体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hrnCvTq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