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湖北省宜昌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12月月考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6-02-17]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78[字体: ]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o7m00uI
 
一、单项选 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年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该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囊泡膜属于生物膜的一种,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细胞膜和高尔基体
B.囊泡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其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C.草履虫捕食细菌和吸收K+时,细菌和K+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D.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
 
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B.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病家系中调查并多调查几个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4.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赤道板存在于上一时期的细胞中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不会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5.我国研究人员发现“DEP1”基因的突变能促进超级水稻增产,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和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一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
B.该突变基因可能在其他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
C.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有利
D.该基因突变是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
 
6.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B.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
C.给丙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两者明显不同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如图为某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光反应的产物中,被暗反应利用的是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2)研究者用18O标记的葡萄糖供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其转移途径是      .(依次写出出现放射性的物质)
(3)据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约为      ℃,图中      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8.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例如Ddd与dd表现型相同).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 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体细胞中增加一条染色体叫做三体,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其中的任意两条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

(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种.
(2)由甲图反应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      .
(3)图乙中,②、③的变异类型为      .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9.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可以代表的物质是      .它通过与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      .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
(4)饮水多时,抗利 尿激素的分泌量      (填“多”或“少”).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产生渴感,产生渴感的神经中枢是      .
(5)图示表明      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0.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用字母回答),图中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2)如果对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      ,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J/(cm2•y).
(4)农田属于湿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产量的原因是      .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回答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的产物,很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请将下列微生物与对应的发酵产物联系起来:
①乳酸菌 ②根瘤菌 ③蓝藻 ④醋酸菌 ⑤毛霉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曲霉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对应的微生物依次是      (填相应序号);
其中制作果酒时,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      ;
而制作泡菜时用到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为      .
(2)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对培养基采用      灭菌方法.倒平板操作中,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
(3)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      作为材料.植物组织培养时,常用MS培养基,在配好后还往往需要添加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如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结构表示      .选择      (时期)的卵母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细胞构建重组细胞A.②所示的细胞是      .
(2)将健康胰岛B细胞基因导入②之前,要      ,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图治疗糖尿病的操作过程,属于      治疗方法.
(3)重组细胞B在一定的      作用下诱导分化形成具有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其本质是发生了      .
(4)从免疫角度分析,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一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年10月7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该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囊泡膜属于生物膜的一种,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内能形成囊泡的细胞结构只有细胞膜和高尔基体
B.囊泡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其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 过性
C.草履虫捕食细菌和吸收K+时,细菌和K+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D.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膜结构有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
【考点】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专题】正推法;生物膜系统.
【分析】膜的融合表现在同一细胞的生物膜以出芽方式形成具膜小泡移到另一膜上,与该膜融合后成为该膜的一部分,如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
【解答】解:A、内质网也能形成囊泡,A错误;
B、囊泡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草履虫捕食细菌的方式为胞吞,而吸收钾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ATP,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能产生ATP,场所是类囊体薄膜,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以及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和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明确细胞膜上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及实例等.
 
2.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的量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B.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高
【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首先导致光反应中[H]和ATP的含量变化,进而影响暗反应过程;
二氧化碳浓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二氧化碳首先参与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 定,首先导致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的含量变化.
【解答】解:A、种子萌发时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多,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比休眠时低,A错误;
B、人体细胞在进行有氧呼吸时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其场所为线粒体,故同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氧气浓度降低,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所以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低,B错误;
C、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维持主要是由于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是Na+内流,所以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C错误;
D、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首先发生CO2的固定,即CO2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随后在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的前提下,C3被光反应的产物[H]还原,所以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存在形式及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兴奋的产生等相关知识,对于细胞内水的作用及存在想形式、光合作用的过程的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B.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D.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病家系中调查并多调查几个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蓝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A错误;
B、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正确;
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错误;
D、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应该随机调查,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以及实验材料的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如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赤道板存在于上一时期的细胞中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则b组细胞中不会出现联会和四分体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丙图中a组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b组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一样,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c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解答】解:A、赤道板只是一个空间位置,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不会出现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故A错误;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而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故B错误;[来源:学科网ZXXK]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同源 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该过程中,故C正确;
D、若图丙表示果蝇卵巢内的几种细胞,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一样,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出现联会和形成四分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意在考查考查的识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5.我国研究人员发现“DEP1”基因的突变能促进超级水稻增产,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和培育出更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一定能遗传给它的子代
B.该突变基因可能在其他农作物增产中发挥作用
C.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有利
D.该基因突变是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的适应性突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体细胞突变般不能遗传给子代,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频性,环境可对突变的基因进行选择作用.
【解答】解:A、水稻产生的突变基因若位于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它的子代,A错误;
B、该突变基因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其他农作物中,促进增产,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于生物来说大多有害 ,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和随机性,环境的改变能对突变的基因时行筛选,适应环境的突变能保留下来,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
 
6.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的消耗量大于产生量
B.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增加引起的
C.给丙注射胰岛素能够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D.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两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两者明显不同
【分析】分析题意:甲的胰岛功能正常,所以其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乙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丙体内含有抗胰岛素的受体,从而导致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而尽管注射胰岛素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乙丙二人来说,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极低甚至没有,从而出现尿中含有葡萄糖症状.因此,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是蓝色、砖红色、砖红色.在运动的初期,由于机体需能激增而导致血糖消耗速率迅速增加.由于机体血糖调节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导致血糖消耗速率大于产生速率,从而导致机体血糖浓度降低.在机体负反馈调节的作用下,机体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量会增加,其作用使血糖产生速率加快,最终达到血糖的动态平衡.
【解答】解:A、人体血糖浓度一般维持相对稳定,当人运动时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从而血糖浓度降低;故A正确.
B、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机体内存在反馈调节机制,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使肾上腺和胰岛B细胞分泌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明显增加,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故B正确.
C、丙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表明能分泌出正常的胰岛素出来,但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胰岛素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而尽管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故C错误.
D、用斐林试剂检测甲、乙、丙空腹时的尿样,可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浅蓝色、砖红色、砖红色;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血糖调节与糖尿病、免疫等知识,考查了考生识图能力,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如图为某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植物光反应的产物中,被暗反应利用的是 ATP、[H] .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蔗糖的形式运输至种子.种子细胞内的蔗糖浓度比细胞外高,说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主动运输 .
(2)研究者用18O标记的葡萄糖供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其转移途径是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依次写出出现放射性的物质)
(3)据图分析,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约为 20 ℃,图中 B、D 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专题】图像坐标类简答题;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据图分析: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为净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是实际呼吸作用的量,A点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为0,光合作用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产生的氧气完全被呼吸作用吸收,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逐渐增强,大于5℃后经光合作用大于0,即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实际光合作用等于净光合作用加上呼吸作用.
【解答】解:(1)植物的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题干信息表明种子细胞吸收蔗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氧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分析题图可知,净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更快,因此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高,在20℃植物净光合作用最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较弱,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宜温度.AB段随温度升高,净光合作用升高,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B点、D点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因此实际光合作用是呼吸作用的2倍.
故答案为:
(1)ATP、[H]主动运输
(2)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3)20 B、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温度对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影响,主动运输的过程和意义,正确解读题图曲线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对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综合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8.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例如Ddd与dd表现型相同).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体细胞中增加一条染色体叫做三体,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其中的任意两条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条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

(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色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 6 种.
(2)由甲图反应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3)图乙中,②、③的变异类型为 染色体变异 .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 黄色:橙色=1:3 ,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 黄色:橙色=1:5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 黄色:橙色=1:1 ,则其为突变体③.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分析图甲:根据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控制,说明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A抑制B的表达,所以形成橙红色物质的基因组成为aaB﹣D﹣.
分析图乙:突变体①和突变体③是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突变体②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异.突变体①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突变体②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突变体③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
【解答】解:(1)根据图甲,正常情况下,橙红花性状的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共4种,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共6种.
(2)由甲图反应出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图乙中,②、③的变异类型分别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
(4)让突变体aaBbDdd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由于突变体①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突变体②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突变体③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则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
故答案为:
(1)4 6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染 色体变异
(4)黄色:橙色=1:3 黄色:橙色=1:5 黄色:橙色=1:1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和基因与性状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 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③可以代表的物质是 神经递质 .它通过与 突触后膜 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 .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由负变正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 下丘脑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维持体温的恒定.
(4)饮水多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 少 (填“多”或“少”).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产生渴感,产生渴感的神经中枢是 大脑皮层 .
(5)图示表明 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 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解答】解:(1)神经系统释放到内环境中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通过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
(2)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其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起反馈作用.
(3)刺激皮肤感受器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负变为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4)饮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降低,尿量增多.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
(5)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
(1)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
(3)由负变正 下丘脑
(4)少 大脑皮层
(5)神经﹣体液﹣免疫系统调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识图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E .(用字母回答),图中过程直接揭示了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2)如果对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通常采用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 ,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种群密度 .
(3)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000J/(cm•y),则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 20% ;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 88  J/(cm2•y).
(4)农田属于湿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 价值.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提产量的原因是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 或抵抗力稳定性) .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E是无机环境.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图中①表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②表示流入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③表示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④表示自身呼吸散失的能量.
【解答】解:(1)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E是无机环境,E不属于生物群落,直接揭示了生 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小鼠的活动能力较强,所以调查某地区的田鼠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3)B捕食A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000×100%=20%;B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200﹣112=88J/(cm2•y).
(4)湿地在维持小气候以及水源净化、空气净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 价值.田间管理除草、除虫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是因为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向该农田中投放少量落叶等废弃物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E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标志重捕法 种群密度
(3)20% 88
(4)间接 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 或抵抗力稳定性)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回答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传统发酵技术中,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的产物,很多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请将下列微生物与对应的发酵产物联系起来:
①乳酸菌 ②根瘤菌 ③蓝藻 ④醋酸菌 ⑤毛霉 ⑥酵母菌 ⑦大肠杆菌 ⑧曲霉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对应的微生物依次是 ⑥④⑤① (填相应序号);
其中制作果酒时,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 C6H12O6→2C2H5OH+2CO2 ;
而制作泡菜时用到的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为 异养厌氧型 .
(2)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对培养基采用 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倒平板操作中,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 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
(3)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 幼嫩的茎段(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作为材料.植物组织培养时,常用MS培养基,在配好后还往往需要添加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脱分化 .[来源:学科网ZXXK]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植物的组织培养.
【专题】科技 生活 环保类简答题;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2、配制培养基的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3、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外植体 愈伤组织 胚状体→新植体.
【解答】解:(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⑥酵母菌;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④醋酸菌;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⑤毛霉;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①乳酸菌,故选⑥④⑤①.酒精发酵的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
(2)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对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倒平板操作中,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以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菊花的组织培养中,需要选择幼嫩的茎段(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为材料.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常用MS培养基,并且需要添加植物激素;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
故答案为:
(1)⑥④⑤①C6H12O6→2C2H5OH+2CO2 异养厌氧型
(2)高压蒸汽灭菌 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幼嫩的茎段(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 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脱分化
【点评】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识记培养基的制备过程;识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如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结构表示 细胞核 .选择 MII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时期)的卵母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细胞构建重组细胞A.②所示的细胞是 内细胞团细胞(或胚胎干细胞) .
(2)将健康胰岛B细胞基因导入②之前,要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图治疗糖尿病的操作过程,属于 体外基因治疗 治疗方法.
(3)重组细胞B在一定的 分化诱导因子 作用下诱导分化形成具有正常胰岛B细胞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其本质是发生了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4)从免疫角度分析,图示方法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克隆技术.
【分析】分析题图:①是分离得到的细胞核;②是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③是核移植技术;④是基因工程技术.过程图中涉及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早期胚胎培养等技术.
【解答】解:(1)图中①分别是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常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或MⅡ中期)的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囊胚中含有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其中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因此图中②是内细胞团.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基因工程在体外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因此上图治疗糖尿病的操作过程,属于体外基因治疗治疗方法.
(3)图中过程③基因工程技术将胰岛B细胞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所利用的技术为基因工程(或DNA重组). 图中重组细胞b的培养液中需加入分化诱导因子,以诱导其向胰岛B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图示方法所得细胞的细胞核来自于患者自身,与一般的异体移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故答案为:
(1)细胞核 MII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内细胞团细胞(或胚胎干细胞)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体外基因治疗
(3)分化诱导因子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没有免疫排斥反应
【点评】本题结合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的过程图解,综合考查基因工程、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基因治疗等知识,要求 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操作及应用;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过程及应用,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各结构的名称,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o7m00uI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