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7-03-09]   来源:网络  作者:   阅读:141[字体: ]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eSIGH4e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和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细胞都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B.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时有水的生成
C.核酸的结构组成中不含糖类成分
D.寒冬季节,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相对含量降低
2.如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该结构的基本骨架
B.构成该结构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
C.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则其常与多糖相结合
D.如果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需要消耗ATP
3.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氨基酸只能由一种tRNA转运
B.神经递质通过血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
D.分泌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转运是双向的
4.下列是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图象,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色素带I是胡萝卜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B. 如图利用样方法调查得该植物种群密度为10株/m2 C. 如图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 如图中①②④处细胞都不分裂,③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5.下列有关ATP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代谢离不开酶和ATP
B.酶和ATP的组成元素中都含有P
C.酶的催化必然伴随ATP的供能
D.ATP的合成和水解都离不开同一种酶的催化
6.下列有关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不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
C.无氧呼吸过程不产生[H] D.有氧呼吸只有第三阶段产生ATP
7.现用山核桃甲(AABB)、乙(aabb)两品种作亲本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测交类型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
F1 乙 1 2 2 2
乙 F1 1 1 1 1

A.F1自交得F2,F2的基因型有9种
B.F1产生的基因组成为AB的花粉可能有50%不育
C.F1花粉离体培养,所得纯合子植株的概率为0
D.上述两种测交结果不同,说明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8.下列有关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Y这对性染色体上不存在成对基因 B.正常人的性别决定于有无Y染色体
C.体细胞中不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
9.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主要通过F、G散热
B.A、B两种感受器主要存在于下丘脑
C.冷热感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D.体温的相对稳定受神经一体液共同调节
10.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将适量的该物质加入到培养液中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细胞中的转录发生障碍
C.细胞的增殖过程受到抑制 D.所有细胞都停留于分裂前期
11.下列有关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B.培养温度、离心时间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C.该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
D.用含32P的大肠杆菌作实验材料不影响本实验结果
12.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 抑制生长”一句中,“低浓度”、“高浓度”分别指(  )
A.小于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小于C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C.小于B的浓度、大于B的浓度 D.小于A的浓度、大于B的浓度
13.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产物对固定化酶的活性没有影响
B.实验室常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
C.若发酵底物是大分子,则固定化细胞优于固定化酶
D.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14.某株玉米白化苗的产生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该种变异类型属于(  )
A.染色体数目变异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重组
1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的发生可以不经过隔离 B.进化时基因频率可能不变
C.自然突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6.某玉米地内的玉米、甲、乙昆虫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如图是两种昆虫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17.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调节
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离不开生物膜的转移和融合
C.效应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
D.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18.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的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后,可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操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所用的卵母细胞应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过程②中细胞数目增加,所含有机物不变
C.过程③获取囊胚内的滋养层,经过程④形成大量胚胎干细胞
D.完成过程⑤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9.下列有关用鸡血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鸡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后,用玻棒搅拌
B.用蛋白酶纯化溶解于2mol/LNaCl溶液中的DNA
C.在溶有DNA的滤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后,用玻棒轻缓搅拌
D.将卷在玻棒上的丝状物加入到4mL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加热,冷却后观察
20.如图为某鱼塘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m-2•a-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鲈鱼所占营养级为第五、第六营养级
B.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8.9%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图只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2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质的组成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的消失和重现
D.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22.下列有关各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为30 B. M点对应的月份为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 C. 为葡糖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 D. 图示现象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3.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培养时常用胃蛋白酶制备细胞悬液
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信息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多次筛选的目的和方法相同
2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例或现象与所对应的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实例或现象 解释或描述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的贫血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所以是缺铁所致
B 农田施肥过多,造成烧苗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植物过多失水
C 细胞癌变 细胞膜糖蛋白增多,染色质收缩,细胞周期变长
D 无子番茄的培育 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

A.A B.B C.C D.D
25.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B.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5.0分)
26.人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都表现出一定的昼夜节律.研究表明,下丘脑SCN细胞中PER基因表达与此生理过程有关,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图1为该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2和图3是对其部分过程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PER基因 ______ (是/否)存在于垂体细胞中,其表达产物的浓度变化周期约为 ______ 小时.
(2)据图1中的过程③可知,PER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为 ______ .该图过程②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 ______ .
(3)图2和图3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过程 (填写数字序号),图2中碱基配对方式与图3中不同的是 ______ .
(4)图2过程的进行需要 酶催化,图3中决定氨基酸“天”的密码子是 ______ .
(5)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并使睡眠质量降低.据图3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部分tRNA由于没有携带氨基酸而成为空载tRNA,空载tRNA进入核糖体,导致 ______ 终止,而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27.长期的情绪压力会导致人体身体机能异常,如血糖升高、生殖机能减退等.请据图回答问题:
(1)激素d分泌的调节方式为 ______ ,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有识别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的 ______ 的受体.激素d可使血糖升高,人体内与之具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是 ______ .
(2)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况下,会导致生殖机能减退,原因是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依次 ______ ,最终导致激素c的分泌量 ______ ,从而降低性腺的功能.其中激素b的名称是 ______ .
(3)图2是科研小组利用成年雌鼠做实验材料,研究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结果.实验的自变量有培养天数和 ______ ,实验结果表明 ______ 激素能抑制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
28.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携带了24只欧洲兔来到了澳大利亚.如图1为引进欧洲兔后的100多年内,欧洲兔对袋鼠等本地生物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图2为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其中的澳洲塔斯马尼亚狼数量稀少,已于1933年灭绝.请据图回答问题:
(l)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类型类似于 ______ 型,由图2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______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______ .
(3)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4)图2中的食物网包含 ______ 条食物链.杂食性小鸟的食物分配是 来自于昆虫, 来自于蜗牛, 来自于草,则杂食性小鸟增重1千克,至少需要消耗草 ______ 千克.
(5)澳洲塔斯马尼亚狼的灭绝,使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随之丧失.
29.如图为绿色荧光小鼠制备流程图.Gfp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可推知,载体上的Neo为 ______ 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与 ______ 发挥作用而最终将 的胚胎干细胞筛选出来.
(2)完成过程①需要的工具酶是 ______ ,完成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完成过程⑤后,胚胎干细胞应与囊胚中的 ______ 部位相结合.
(3)进行过程⑥之前,要对代孕母鼠用某种激素处理,目的是 ______
(4)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装置应置于 ______ 的气体环境中,以保证培养环境pH的相对稳定.
30.如图所示果酒、果醋工厂化生产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家庭自制葡萄酒所用菌种常来自于 ______ ,图中的候选菌A、B经筛选和纯化分别获取 ______ 和 ______ 菌种.
(2)图中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 ______ 法进行灭菌.
(3)在纯化菌种A时接种了5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l mL样品并培养.其中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纯化菌种A的接种方法是 ______ ,推测出现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______ .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操作正常,其菌落数分别是210、230、470、190,则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 ______ 个/mL.
(4)果酒发酵罐与果醋发酵罐需要控制的温度条件差异是 ______ .
31.盆栽天竺葵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植物,图1中的Ⅰ、Ⅱ表示其细胞内的两项生理过程;图2为利用密闭的透明装置测定其一昼夜CO2浓度变化结果;图3表示其在某光照强度和最适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的物质a是 ______ ,过程Ⅰ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 ______ .
(2)分析图2可知,一昼夜中天竺葵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约为 ______ 点钟;B点时刻迅速提高装置中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含量将 ______ (增多、减少或基本不变).
(3)图3中在 ______ 点时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
(4)从气体进出细胞的情况分析,图1所示生理状态与图2中 ______ 两点之间的曲线段的含义相同.若处于图3中A点之前的环境条件,天竺葵叶肉细胞在光下可发生图1中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
32.如图1中的甲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示意图,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部分变化曲线图,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种生物不同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2分析,图1中甲细胞内的1号染色体是 ______ (X、Y或常)染色体,该细胞的变化处于乙图曲线中的 ______ 段,丙图曲线中的 ______ 段.
(2)根据基因组成分析,图1中甲细胞可能来自于图2中的 ______ 细胞,此时其细胞名称为 ______ .若要对该生物进行测交,则另一亲本应是图2中的 ______ 细胞所示的生物.
(3)图1中甲细胞内含有 ______ 个染色体组.如果细胞内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形成这一异常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 .
33.如图为某家庭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图中阴影个体表示患者,相关基因为D、d.调查表明,社会女性中,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色觉正常中携带者占16%.不考虑变异情况的发生,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遗传病为 ______ (填“隐性”或“显性”)遗传病.
(2)如果该遗传病是伴Y遗传,则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的个体有 ______ (填数字序号).
(3)如果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2的基因型是 ______ ,Ⅱ3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于第1代中的 ______ 号个体,该致病基因的传递过程体现了 ______ 的遗传特点.
(4)如果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则图中可能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是 ______ ;Ⅲ2与一家族无该病史的异性婚配,生下携带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Ⅲ1色觉正常,若他与一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______ .


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D 3.C 4.C 5.A 6.A 7.D 8.B 9.B 10.D 11.D 12.B 13.D 14.C 15.A 16.D 17.C 18.D 19.D 20.B 21.ABC 22.ABCD 23.BC 24.BD 25.AD
26.是;24;(负)反馈调节;由右向左;T-A;GAC;PER蛋白的合成
27.神经调节;神经递质;胰岛素;减少;减少;促性腺激素;激素种类;孕
28.J;缺失天敌;生物多样性;捕食;欧洲兔对病毒的抗性增强;13;20;直接、间接和潜在
29.标记;G418;DNA连接酶;显微注射法;内细胞团;同期发情处理;含有一定量(5%)的CO2
30.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酵母菌;醋酸菌;高压蒸汽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不均匀;2100;前者18~25℃,后者30~35℃
31.水;线粒体;18;基本不变;D;光照强度;B-C;II
32.X;8-9;EF;丁;极体;甲;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3.隐性;1、3、4;XDXD或XDXd;Ⅰ2;交叉遗传;Ⅲ2; ;

【解析】
1. 解:A、所有细胞都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A正确;
B、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是经过脱水缩合形成的,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有水的生成,B正确;
C、核酸的结构组成中含有核糖或脱氧核糖,C错误;
D、寒冬季节植物细胞的代谢较弱,其细胞内自由水相对含量较低,而结和水的相对含量较高,D正确.
故选:C.
1、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等,这类物质是无机物;另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这类物质是有机物.
2、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
3、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4、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明确各种化合物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 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支持蛋白质,A正确;
B、构成该结构的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可以运动,体现膜的流动性,B正确;
C、蛋白质A与多糖相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细胞识别功能,进行信息交流,C正确;
D、蛋白B具有运输功能,则其发挥作用时可能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D.
据图分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A和蛋白质B的结构不同,则功能不同.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过关.
3. 解:A、细胞中有多种tRNA,由于大部分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故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tRNA转运,A错误;
B、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组织液)作用于突触后膜,不经过血液的运输,B错误;
C、胰岛素是大分子的分泌蛋白质,胰岛B细胞以胞吐或外排形式分泌胰岛素,C正确;
D、分泌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的转运是单向的,内质网边缘与“出芽”形式形成小泡,移到高尔基体中,D错误.
故选: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经过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随后神经递质被酶分解.细胞中有多种tRNA,由于大部分氨基酸有多种密码子.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递质、翻译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明确.
4. 解:A、图中色素带I是胡萝卜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A错误;
B、样方调查时四条边上的计数时应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统计完后除以面积就是密度.因此样方内种群数量为10,而面积为4,则种群密度为10÷4=2.5株/m2,B错误;
C、若细胞正处于图丙状态,可能正在失水、吸水或正好处于平衡,如果处于质壁分离,细胞可能失水过多而死亡,因此细胞置于清水中,可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
D、③细胞的特点是成正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分裂旺盛,表示分生区,但细胞不一定处于分裂期,绝大多数处于间期,D错误.
故选:C.
1、分析甲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2、分析乙图,样方内的个体数为10,而面积为4m2.
3、分析丙图,当细胞外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
4、分析丁图,①表示成熟区,②表示伸长区,③表示分生区,④表示根冠.
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样方法、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 解:A、细胞代谢离不开酶和ATP,A正确;
B、酶大多数为蛋白质.蛋白质中不含P元素,B错误;
C、如果反应是放能反应就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ATP合成酶催化ATP的合成,ATP水解酶催化ATP的水解,D错误.
故选: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本题考查ATP和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 解:A、人体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因此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A正确;
B、葡萄糖既能作为有氧呼吸的底物,也能作为无氧呼吸的底物,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以及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H],C错误;
D、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D错误.
故选:A.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点 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条件 O2和酶 酶
产物 CO2和H2O C2H5OH和CO2或乳酸
能量 大量能量 少量能量


点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第一阶段的场所及转变过程相同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 解:甲乙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由表格信息可知,测交时子一代做母本,aabb做父本,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说明子一代母本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且都能进行受精,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果子一代做父本,aabb做母本,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2:2:2,由于母本只产生一种配子是ab,因此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2:2:2,说明子一代产生花粉,基因型为AB的花粉一半不育.
A、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因此子一代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9种,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子一代做父本产生的可育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B:Ab:aB:ab=1:2:2:2,即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育,B正确;
C、子一代产生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幼苗,基因型是AB、Ab、aB、ab,没有纯合子,C正确;
D、由于子一代做母本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D.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B:Ab:aB:ab=1:1:1: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aabb=1:1:1:1.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学会解释性状或基因型偏离比现象.
8. 解: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成对的基因,A错误;
B、正常人的性别决定于有无Y染色体,含有Y为男性,不含Y为女性,B正确;
C、体细胞中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例如决定红绿色盲的基因等,C错误;
D、由于初级精母细胞在减一后期时X和Y两条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是X染色体,也可能是Y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1、X和Y染色体的区别:

Ⅰ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有成对的基因;Ⅱ-1片段是女性特有的区域,在Y没有对应的基因;Ⅱ-2片段是男性特有的区域,在X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
2、XY型性别决定生物:凡是雄性个体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XY型.这类生物中,雌性是同配性别,即体细胞中含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记作XX;雄性的体细胞中则含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其中一个和雌性的X染色体一样,也记作X,另一个异型的染色体记作Y,因此体细胞中含有XY两条性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在动物中占绝大多数.
3、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4、X和Y为同源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但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X或Y这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也就是说次级精母细胞有的含X染色体,有的含Y染色体.
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对伴性遗传的理解,要注意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例如性染色体不能理解成仅仅有决定性别的基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不能简单的类比成色盲的遗传,在性染色体上还有同源区段等.
9. 解: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体内散热机制为F和G,即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汗液增多,A正确;
B、A、B两种感受器主要存在于皮肤,B错误;
C、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C正确;
D、图中B→C→E途径表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D正确.
故选:B.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识记体温调节的过程以及调节方法,再结合题图进行准确分析.
10. 解:A、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而加入该物质使DNA双链不能解开,因此DNA复制发生障碍,A正确;
B、加入该物质后,DNA不能正常解旋,这会导致DNA的复制和转录发生障碍,B正确;
C、该物质能抑制DNA的复制,因此对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C正确;
D、该物质能抑制DNA的复制,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D错误.
故选:D.
1、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2、紧扣题干信息“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答题,明确该药物能抑制DNA的复制和转录.
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以及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及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准确判断各选项.
11. 解:A、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或过短(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A正确;
B、培养噬菌体的时间、温度等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所以时间长短和温度高低要适宜,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从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
D、用含32P的大肠杆菌作实验材料,会导致上清液和沉淀物都有很强的放射性,得不到应有的实验现象,会影响本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D.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含量升高.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噬菌体繁殖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2. 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B对应的浓度都起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大于C点的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所以低浓度、高浓度分别小指于C的浓度和大于C的浓度.
故选:B.
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 解:A、某些反应产物可能与酶结合,致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A错误;
B、实验室常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B错误;
C、若发酵底物是大分子,由于大分子物质不易进入细胞,因此固定化酶优于固定化细胞,C错误;
D、固定化细胞固定的是一系列酶,而固定化酶固定的是一种酶,因此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D正确.
故选:D.
酶和细胞的固定方法和特点

固定对象 酶 细胞
适宜固定法 交联法、吸附法 包埋法
特点 体积小,固定一种酶.
包埋法容易丢失 体积大,固定一系列酶.
难以化学结合和吸附
发挥作用需要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pH 适宜的温度、pH、

本题考查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固定化酶或细胞的方法,能对酶和细胞固定方法和特点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4. 解:根据题意可知,玉米白化苗的产生是由于控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有害性.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故选:C.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本质 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或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或染色体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发生时期及其原因 减Ⅰ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不分离,出现多倍体;或减数分裂时,偶然发生染色体不配对不分离,分离延迟等原因产生染色体数加倍的生殖细胞,形成多倍体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变异类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15. 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以不经过隔离,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16. 解: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且先减少者甲为被捕食者,A错误;
B、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样方法,B错误;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不能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与甲的同化量比值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D.
种间关系:
(1)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使得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4)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分析图示可知,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且先减少者甲为被捕食者,后减少者乙为捕食者,可以表示为甲→乙.
本题考查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 解:A、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调节,A正确;
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释放神经递质,其排出方式是胞吐,涉及到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正确;
C、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而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C错误;
D、激素只有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细胞免疫过程:

本题考查了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细胞免疫的过程,掌握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传导的过程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8. 解:A、过程①所用的卵母细胞应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A错误;
B、过程②中细胞数目增加,所含有机物减少,B错误;
C、过程③获取囊胚内的内细胞团,经过程④形成大量胚胎干细胞,C错误;
D、完成过程⑤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治疗性克隆的流程图,其中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从囊胚中获取内细胞团的过程,④表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⑤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本题结合治疗性克隆流程图,考查动物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细胞克隆的具体过程及相关应用;识记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9. 解:A、鸡血细胞中加入蒸馏水后,用玻棒搅拌,使细胞吸收胀破,A正确;
B、DNA在2mol/LNaCl溶液溶解度高,再结合酶的专一性原理,可用蛋白酶纯化溶解于2mol/LNaCl溶液中的DNA,B正确;
C、DNA不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因此在溶有DNA的滤液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后,用玻棒轻缓搅拌,这样可以进一步纯化DNA,C正确;
D、将卷在玻棒上的丝状物先溶于2mol/LNaCl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入4mL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观察,D错误.
故选:D.
1、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2、DNA粗提取和鉴定的过程:
(1)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3)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方案二是利用蛋白酶分解杂质蛋白,从而使提取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方案三利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对高温耐受性的不同,从而使蛋白质变性,与DNA分离.
(4)DNA的析出与鉴定
①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②取两支20ml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NaCl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
20. 解: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是鲈鱼,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
B、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840+1483)÷(3780+4200)=28.9%,B正确;
C、太阳鱼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由图可知,只知道同化量和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不能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错误;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不能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2)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3)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4)能量传递效率:10%-20%.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具体过程,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数据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1. 解:A、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此外还有少量RNA,A正确;
B、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则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
C、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的末期核膜和核仁重现,C正确;
D、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D错误.
故选:ABC.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本题考查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注意: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
22. 解:A、图A中唾液淀粉酶随温度的升高催化反应的速率一直升高,说明其活性随温度升高一直升高,据此题图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A错误;
B、由于图B中m点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故消灭害虫的最佳时期应在m点以前,B错误;
C、据图C所示可知,该图示为线粒体的结构图,其中①为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而葡糖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呼吸作用(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
D、图D中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浓度小于背光侧),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并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ABCD.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2、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种群数量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
3、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
本题结合题图综合考查了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细胞呼吸、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知识,考生识记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明确种群增长的曲线,通过分析各曲线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3. 解:A、动物细胞培养时常用胰蛋白酶制备细胞悬液,A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含有两个亲本的遗传信息,C正确;
D、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对细胞进行多次筛选的目的和方法不相同,第一次采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目的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通过抗体阳性检测法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错误.
故选:BC.
1、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2、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本题考查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及意义;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4. 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贫血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而缺铁也会造成贫血,该种贫血是缺铁性贫血,二者的原因不同,A错误;
B、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发生“烧苗”现象能够体现外界溶液浓度过高,植物过多失水,B增强;
C、癌变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而染色质收缩是衰老细胞具有的特征,C错误;
D、无子番茄的培育,体现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D正确.
故选:D.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引发贫血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分裂增殖:永生不死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细胞物质改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粘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癌细胞膜表明含肿瘤抗原,肝癌细胞含甲胎蛋白等.
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细胞癌变、渗透作用等一些生物现象,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5. 解:A、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从而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A正确;
B、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错误;
C、不断的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C错误;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D正确.
故选:AD.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2)水资源短缺;(3)臭氧层破坏;(4)酸雨;(5)土地荒漠化;(5)海洋污染;(6)生物多样性锐减.
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及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主要危害,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6. 解:(1)由于细胞的全能性,per基因存在于包括下丘脑SCN细胞在内的所有正常细胞中.由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昼夜节律有关,因此PER基因表达产物的浓度变化周期约为24小时.
(2)据图1中的过程③可知,PER蛋白的合成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根据多肽链的长短,可判断核糖体在图中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向左.
(3)图2表示转录,对应于图1中的过程①,图3表示翻译,对应于图1中的过程②,图2中转录的碱基配对方式与图3中翻译不同的是T-A.
(4)转录过程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催化;密码子是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因此图3中决定氨基酸“天”的密码子是GAC.
(5)长期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昼夜节律,并使睡眠质量降低.据图3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体内氨基酸水平较低,部分tRNA由于没有携带氨基酸而成为空载tRNA,空载tRNA进入核糖体,导致PER蛋白的合成终止,而影响人体昼夜节律.
故答案为:
(1)是 24(2)(负)反馈调节 由右向左
(3)①②T-A
(4)RNA聚合 GAC
(5)PER蛋白的合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译过程,③过程表示PER蛋白能进入细胞核,调节per基因的转录过程.
图2表示转录;
图3表示翻译.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本题以下丘脑SCN细胞和PER蛋白为素材,结合转录和翻译图,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解,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各小题作出正确的判断.
27. 解:(1)据图分析,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肾上腺髓质属于效应器,激素d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d分泌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有下丘脑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激素d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血糖调节,与其起到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与其起到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
(2)在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通过垂体分泌激素b促性腺激素减少,间接对性腺进行管理,最终导致激素c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导致生殖机能减退,从而降低性腺的功能.
(3)根据图2所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天数和激素种类.实验结果表明孕激素一组,培养天数越长,细胞增殖越少,可推知孕激素能抑制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
故答案为:
(1)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胰岛素
(2)减少 减少 促性腺激素
(3)激素种类 孕
据图分析,情绪压力→下丘脑→肾上腺髓质,使之分泌减少d,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
情绪压力→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综合考查血糖调节、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解题关键是①理解下丘脑对激素c分泌的调节与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类似;②结合图形分析激素调节过程.
28. 解:(l)a年之前,欧洲兔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类型类似于J型,由图2分析,其主要原因是缺失天敌;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之间为捕食关系.
(3)d年后,欧洲兔对病毒的抗性增强,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
(4)图2中的食物网包含13 条食物链.杂食性小鸟的食物分配是 来自于昆虫, 来自于蜗牛, 来自于草,则杂食性小鸟增重1千克,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质量为 ÷20%+ ÷20%÷20%+ ÷20%÷20%=20千克.
(5)澳洲塔斯马尼亚狼的灭绝,使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随之丧失.
故答案为:
(l)J 缺失天敌 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欧洲兔对病毒的抗性增强
(4)13 20(5)直接、间接和潜在
据图1分析,欧洲兔急剧增加,呈现J型曲线,而袋鼠减少,引入狐狸后欧洲兔数量小幅度减少,而袋鼠仍然减少,说明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黏液瘤病毒后,欧洲兔的数量减少,而袋鼠的数量恢复.
据图2分析,表示澳大利亚草原上的营养结构示意图,该食物网包含13条食物链.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9. 解:(1)据图分析可推知,Gfp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而载体上的Neo为标记 基因,其表达产物可与G418发挥作用而最终将导入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筛选出来.
(2)将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需要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完成过程⑤后,胚胎干细胞应与囊胚中的内细胞团部位相结合.
(3)进行胚胎移植之前,要对代孕母鼠用促性腺激素处理,目的是同期发情处理.
(4)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装置应置于含有一定量(5%)的CO2的气体环境中,以保证培养环境pH的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标记 G418 导入目的基因
(2)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法 内细胞团
(3)同期发情处理
(4)含有一定量(5%)的CO2
分析题图:图示为绿色荧光小鼠制备流程图,其中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②表示将表达载体导入胚胎干细胞;③表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④表示冲卵,即冲出胚胎的过程;⑤表示将胚胎干细胞团注入囊胚;⑥表示胚胎移植过程.
本题结合绿色荧光小鼠制备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干细胞、胚胎移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答题.
30. 解:(1)家庭自制葡萄酒所用菌种常来自于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图中的候选菌A用于酿酒,因此需要经过筛选和纯化获取酵母菌菌种,而候选菌B用于发酵酿醋,因此经筛选和纯化需要获取醋酸菌菌种.
(2)图中所用的培养基都需要在接种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3)分析图乙中培养基培养结果,可以推知采用的纯化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倒置菌落分布很不均匀.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操作正常,其菌落数分别是210、230、470、190,则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210+230+190)÷3÷0.1=2100个/mL.
(4)果酒发酵罐与果醋发酵罐需要控制的温度条件差异是前者18~25℃,后者30~35℃.
故答案为:
(1)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 酵母菌 醋酸菌
(2)高压蒸汽灭菌
(3)稀释涂布平板法 涂布不均匀 2100(4)前者18~25℃,后者30~35℃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两种微生物的筛选、分离、纯化的过程及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其中候选菌A是酵母菌,候选菌B是醋酸(杆)菌.
本题结合果酒、果醋生产流程图,考查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和计数,果酒、果醋的制作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1. 解:(1)图1中的物质a是由氧气和[H]氧化分解产生的水.I为光合作用,过程I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
(2)分析图2可知,一昼夜中天竺葵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就是二氧化碳含量最少的时候,即约为18点钟.若图2中B点和C点的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而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B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B点时刻迅速提高装置中CO2浓度,二氧化碳固定过程增强,叶绿体内C3化合物生成量增多,但是消耗量不变,含量将增加.
(3)图1表示光合作用增长率,只要光合作用增长率为正值,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都在不断增加,所以在增长率达到0时(即D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此时CO2浓度仍在继续上升,故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CO2应是光照强度;
(4)图1所示生理状态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与图2中的B~C两点之间的曲线段的意义相同.若处于图3中A点之前的环境条件,天竺葵叶肉细胞在光下可发生图1中的生理过程是II.
故答案为:
(1)水 叶绿体
(2)18 增加
(3)D 光照强度
(4)B-C II
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可知:水分解成氧气和[H],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氧气与[H]结合生成水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二氧化碳在[H]和ATP的作用下合成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生成[H]和ATP,是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a是水,b是二氧化碳,c是丙酮酸.I为光合作用,II为有氧呼吸.
图3是在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光合作用增长速率类似于加速度,因此只要增长速率大于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断增加.图中可以看出,BC段增长速率最大,到D点是增长速率降为0,此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探究实验等方面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分析过程图和曲线图,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分析实验装置,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2. 解:(1)结合图2分析,图1中甲细胞内的1号染色体是X染色体,该细胞的变化处于乙图曲线中的8-9段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图曲线中的EF段.
(2)根据基因组成分析,图1中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组成为aaBBdd,可能来自于图2中的丁细胞.由于丁细胞含两个X染色体,所以此时其细胞名称为极体.若要对该生物进行测交,则另一亲本应是图2中的甲细胞所示的生物,即雄性隐性纯合体.
(3)图1中甲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所以含有2个染色体组.如果细胞内的每一极有4条染色体,形成这一异常结果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故答案为:
(1)X 8-9 EF
(2)丁 极体 甲
(3)2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图1中乙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0-1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8依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8-9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图1中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变化曲线.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测交,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识记测交的概念,能根据题中和图中信息判断该生物的基因型,进而推动测交生物的基因型.
33. 解:(1)由于Ⅱ1和Ⅱ2正常,而Ⅲ1患病,所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
(2)如果该遗传病是伴Y遗传,则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应该患病,女性都正常,所以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的个体有1、3、4.
(3)如果该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Ⅲ2的基因型是XDXD或XDXd,Ⅱ3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于第Ⅰ代中的2号个体,该致病基因的传递过程体现了交叉遗传的遗传特点.
(4)如果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遗传,则图中可能为显性纯合子的个体是Ⅲ2;Ⅲ2与一家族无该病史的异性婚配,生下携带致病基因男孩的概率是 × × = ;由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则正常个体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 .Ⅲ1色觉正常,若他与一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后代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16%× = .
故答案为:
(1)隐性
(2)1、3、4(3)XDXD或XDXdⅠ2交叉遗传
(4)Ⅲ2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及伴性遗传,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利用口诀,根据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能利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eSIGH4e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