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花园社区【教学讨论区】【疑难区】 → 请求帮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


  共有1404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请求帮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

客人(61.184.*.*)
  1楼


请求帮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4/6 8:20:16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上述实验的设计具有很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具体表现在

A. 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C.曝光处理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理作为对照实验

根据它的选项,我个人理解题中所指的对照实验应该指的是对照实验的对照组,对照组指的是已知结果的一组或自然状态下的一组。曝光处理应该是对照组,而遮光处理是试验组,我觉得选C。这道题来自湛江市一模拟试题,答案选D。

求助大家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yichun1997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园主 贴子:3424 积分:46943 威望:20 精华:144 注册:2006/2/20 13:17:21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4/6 8:54:37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定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生物实验一直是生物高考必出的内容之一。主要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内容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文学的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为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其基本思想就是“对照”。但在生物对照实验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

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例1、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对这个实验的设计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具体体现在( )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答案选C。但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选D,即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例2、(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20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 )

①实验组 ②对照组 ③黑暗中培养 ④在光下培养 ⑤生长育好 ⑥生长不良: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答案选B。但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选C,即①④⑤。

例3、为了解土壤微生物是否能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了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下列有关事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B、 向a、b中喷入等量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恒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C、 检测敌草隆消失的情况,预计a组敌草隆含量不变,b 组的全部消失? D、 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几种典型土壤混合后的好

答案选:A、C。但多数教师和学生认为A是正确的。

从以上例题中可以看出师生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定上存在着较大分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好多师生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判断依据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是认为处于正常情況下的实验是对照组,而经过特別处理的是实验组。这是例1中选择C、例2中选择B、例3中选择A、C的师生的理由。

2、 是认为显示正结果的实验为对照实验。这也是上述部分师生的理由。

3、 是认为处于正常情況且有正结果的是对照实验。这种说法结合了以上两种说法。

4、 是认为沒有限制因素的为对照实验。这是例1中选择D、例2中选择C、例3中选择C的师生的理由。

5、 是认为具负(相反)结果的是对照实验。这也是上述部分师生的理由。

6、 是认为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这也是例1中选择D、例2中选择C、例3中选择C的师生中目前提出的最多的理由。

    在此主要对6的判断依据依据做一下分析: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实验都是要验证(探究)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每一个实验都有实验目的,按照实验目的,找出实验中要研究的因素(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特定实验对象的因素),及相应的实验因素中的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特定实验对象的因素的变量)。变量是相应的因素的具体表现形式,因素是自变量的对象,这种关系如遗传中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一样。如例1的实验中,实验中要研究的因素是光(光照强度),而相应的因素的变量为曝光(正常的光照强度即光照强度不为零)和遮光(光照强度为零),这样曝光组和遮光组接受实验变量,由此可知接受实验变量是实验组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究竟实验组和对照组判段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通常,一个实验总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实验(即对比实验)只是一个 条件(即因素)不同,其他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组实验,借此条件(因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用于对比的实验对象组一般称为对照组。我们不难发现对照组起到一种衬托作用、实际上它就相当于物理学中参照物的作用,既然作为衬托作用的对照组其实验过程、结果、现象对实验者已经有感性上或理论上的认识,也就说在未真正做实验之前,实验者对对照组的结果已经知道。如果发现真正做实验之后对照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之前的结果是不相符合的,说明此实验操作过程有误,宣布实验已失败,必须重做;如果在实验设计中所有的对象组的结果实验者都不清楚,既此所有的对象组为相互对照实验,我们可以根据这来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如例1中在实验设计中曝光组实验结果实验者以有一定感性认识(实验结果已经清楚),既其为对照组,遮光组为实验组。同理例2、例3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与答案一样。这种确定对照实验的理念,与验证或探究实验过程的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同时它又能与科学探究过程中收集及分析资料信息的方法相融,因此可以应用到所有实验中。

    总之,在探究性学习中,要使学生准确掌握有关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首先要求教师把握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的基本理论,并持之以恒地有效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同时还能为改进实验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特别是为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钟祥一中 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教学实录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客人(220.162.*.*)
  3楼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4/7 12:44:40  

例题3中的C错在哪??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客人(222.84.*.*)
  4楼


  发贴心情 Post By:2007/8/5 22:09:16  

我认为错在b组全部消失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WAP版【生物百花园】 |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2000 - 2095 生物百花园
www.biobox.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 Design:生物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