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百花园社区【教学讨论区】【疑难区】 → 疑问及解答:必修3 第4章 “种群”


  共有1386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

主题:疑问及解答:必修3 第4章 “种群”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万里云
  1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园主 贴子:652 积分:8530 威望:20 精华:32 注册:2005/12/31 8:02:06
疑问及解答:必修3 第4章 “种群”  发贴心情 Post By:2008/9/13 11:51:47  

 

一、种群的特征

  1.下列属于种群的实例的是: (   )

  A.一个养蜂场的所有工蜂 B.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C.一个养蜂场的所有蜜蜂 D.一个蜂巢中的所有工蜂

  解答:选C。种群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总和不管雌、雄,只要是同种个体就是一个种群里的。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符合种群概念的是 (   )

  A.某村庄中所有的l06个人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上的所有汉族人

  C.某城市的所有成年人 D.全世界的华人

  答案是A。其它选项如何解释?

  解答: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总和。而B、C、D只说了人这个物种的一部分。B中还有其它族的人。C中还有老年人和幼年人。D中还有其它国家的人。

3.物种的范围大还是种群范围大?

  解答:“物种是生物圈内各种生物间本质区别的分类名称.而几乎每一个物种都可分布在多个自然地域内,形成多个种群”,种群是一个地域内同一生物个体的总称,物种是一个分类单位,概念的角度不同,不能进行比较。

4.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法:植物的一般用样方法、动物的一般用标志重捕法。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   )

  A.季节的变化  B.土壤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  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本题的答案给的是B。 对吗? 因为 ,蝗虫的产卵量受到相对湿度的影响,飞蝗的发生量又与降雨量有密切关系。 那么土壤的含水量可以理解是间接关系吗?

  解答:对,B是间接因素。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5.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竞争

  解答: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竞争,竞争一般只能用于描述种间关系。

6.决定种群大小和数量的因素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比例 C.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答:选C。年龄组成是可以预测一个种群的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才是决定种群的数量。

7.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年龄组成也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吗?年龄组成应该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决定种群密度吧,年龄组成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这句话不对是吗?

  解答:应该不能算正确的。出生率、死亡率--决定;年龄组成--预测。

8.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解答: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是直接影响因素;性别比例与年龄组成是间接影响因素。

9.在下列生态因素中哪一种因素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最小(  )

  A.寄生  B.代谢废物的累积  C.捕食  D.严寒的冬天

  请大家说说看,所给答案是D,我认为是B,但我解释不清楚。

  解答:B是正确的,A、C和D都不对,因为寄生和捕食是控制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重要的生物因子,也称为密度制约因子。它们的作用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几乎所有的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寄生物和捕食者,虽然种群的被寄生率和被捕食率是随着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一般是比较高的,有些年份则非常高。严寒的冬天则是控制种群数量的最重要的非生物因子,也称为非密度制约因子。大多数动物都是冬季的死亡率最高,特别是严寒的冬季往往会造成生物的大量死亡,以致会使生物种群在尔后生殖期的数量恢复中受到很大限制。代谢废物的累积与种群数量的相关性最小,因为对自然种群来说,代谢废物大都能被其他生物所利用或被自然分解,不会对种群数量的增长带来很大影响。

10.下列影响或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中,与种群本身密度无关的是 (   )

  A、捕食  B、寄生  C、传染病  D、气候

  参考答案选择D

  解答: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有气候,但气候的影响与种群本身的密度无关。

11.在影响种群密度的各种因素中,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外,还有_______和________.

  解答:应该是填迁入率和迁出率,这是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原因,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它的存在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不影响着种群密度的变化,而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的!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2.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为什么不同?

  解答: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

  种群增长速率就是“J”型曲线上通过每一点的切线斜率,斜率是变化着的 。

13.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有何区别?K/2时是增长率还是增长速率?

  解答:增长速率=(种群增长数)/单位时间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数-死亡数)/单位时间

     增长率是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增长率的变化量,“S”型曲线中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

14.种群中“S”型曲线中,当种群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解答:这是因为“增长速率≠增长率”。“K/2”时有一个拐点,此时“增长速率”最大,之后增长变慢。“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且斜率最大时在“K/2”。“增长率”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某两端相比较。不能把增长速率等同于增长率。

15.在“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中,增长速率是怎样变化的呢?

  解答:应该是逐渐增大。增长速率是增长的数量除以时间。在“J”型增长曲线中也就是曲线的斜率。从课本图中可发现曲线的斜率在不断增大,而每年的增长率(λ)是不变的。

16.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

  答案是B。请问,在K/2时,我认为是种群增长率最大,但不一定是增长量最大?

  解答:增长率和增长量是不同的概念,在“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率越来越小,而增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应该是增长量最大。由于K/2时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所以其增长量也就最大。

17.某沙滩,现有黄泥螺3000吨,每年最多可新增300吨。为了不影响可持续发展,问最大捕捞量为多少?

  解答:捕捞量应该是300吨。理由:题目中提到的“每年最多可新增300吨”,所说的300吨并没有说是沙滩环境最大的容纳量,因此不能按照K/2的算法,另外,为了不影响可持续发展,每年的捕捞量不可能高于300吨,如果高于300吨的话,那就说明沙滩上黄泥螺的总量会初年减少,最终会减少至0。

1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

  C.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D.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答案是B,请帮忙解释?

  解答:答案是B。种群达到K值后,由于环境阻力的增大(空间压力、食物不足、天敌增多等)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种群数量将在K值上下波动。此时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增长率为零 。

19.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图:“J”型增长,还是“S”型增长?为什么?

  解答:一开始应该是J型增长吧。这时条件适宜,营养物质、氧气充足,繁殖速度快。

20.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   )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 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的旅鼠 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解答:应该是选B。K值的增加要看环境条件在干旱环境中有利于飞蝗大量繁殖,而其他的都不利于生物的生长K值会减少。

21.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为什么其种群的增长不呈S型曲线增长,而是呈J型曲线增长?

  解答:因为人适应环境的能力要远远大于其它动物。比如食物:当动物缺少食物时就会发生种内斗争使数量下降;而人却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来提高粮食的产量获取食物,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现在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如果地球得了癌症,那么癌细胞就是人类” 。


 

 


钟祥一中 课堂实录教学视频 精品课件
支持(0中立(0反对(0回到顶部
WAP版【生物百花园】 |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2000 - 2095 生物百花园
www.biobox.cn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 Design:生物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