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e康俱乐部->看懂化验单->尿十一项
名医名院 | 健康自测| 看懂化验单


尿十一项



尿十一项 (尿液自动分析仪)

【正常值】

PRO (蛋白质) neg (<0.25~0.3g/L, 或<25~30mg/dl)

PH (酸碱度) 反映4.5~9.0范围变化

GLU (葡萄糖) norm (<2.8mmol/L,或<50mg/dl)

KET (酮体) neg 乙酰乙酸<0.86mmol/L,或<5mg/dl

丙酮<6.89mmol/L,或<40mg/dl

BIL (胆红素) neg (<8.55umol/L,或<0.5mg/dl)

NIT (亚硝酸盐) neg (<0.03mg/dl)

LEU (白细胞) neg (<25/μ1)

ERY或BLD (红细胞或隐血) neg (<10/μ1)

SG (比重) 随机尿 1.005~1.030, 晨尿1.015~1.025

UBGURO (尿胆原) norm (<2.8mmol/L,或<50mg/dl)

VTC (维生素C) <0·6mmol/L (

注 : neg : 阴性,norm : 正常。

【临床意义】

(1) 蛋白质 (PRO):

在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 (原尿)中,主要含有一些低分子蛋白质,它们的总量约为0.10~0·20g/L (10~20mg/dl)。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通过上皮细胞的胞饮和吞噬作用,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几乎全部被重吸收,因此在正常人24小时的尿液内,所含蛋白只有20~80mg。正常人每天的尿量在1000~1500毫升之间,因此每百毫升尿液的蛋白含量只有2~5mg。

当肾小球通透性能亢进 (如肾炎),或血浆中低分子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人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便产生蛋白尿,前者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后者称为血浆性(或溢出性)蛋白尿。此外,当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重吸收能力降低或丧失时,则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 (如汞、铅、镉及药物中毒)。常见原因如下:

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等。

②肾小管性蛋白尿: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铅、镉)中毒,应用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等。

③混合型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累及肾小球与肾小管,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④溢出性蛋白尿:尿中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常出现本一周氏蛋白尿;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常见肌红蛋白尿。

⑤生理性蛋白尿:因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而导致的蛋白尿。如功能性蛋白尿,指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所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定性一般在±~+;体位性蛋白尿(直立性蛋白尿),因直立体位腰部脊柱向前弯曲、突出使肾血运异常引起的蛋白尿,晨尿定性常阴性,直立若干时间后尿蛋白2+~3+。

(2)尿液酸碱度 (pH):

正常人的尿pH在6.0左右波动,但受饮食的影响很大。强酸性尿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强碱性尿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3)葡萄糖 (GLU):

尿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在正常情况下,尿中含微量葡萄糖,其浓度为2~20mg/dl,每天排出总量为40~85mg,用一般检查方法呈阴性反应。在血糖超过肾糖阈或肾糖阈降低时,便产生葡萄糖尿。糖尿分以下几类:

①饮食性糖尿:健康人短时间内服用大量糖类或一次性进食200克以上的葡萄糖,即可产生糖尿。

②暂时性糖尿:因暂时性原因而引起糖尿。如剧烈运动后、头部外伤、脑溢血、癫痫发作、各种中毒、皮质激素用量过多,可有暂时性糖尿。

③持续性糖尿:见于糖尿病,甲亢等。

发现尿糖阳性后,除了反复作尿糖检查之外,还要检查血糖,必要时作糖耐量试验。

(4)酮体 (KET):

KET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痫、禁食过久及全身麻醉后。

(5)BIL(胆红素):

胆红素是由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的血红蛋白产生的。在阻塞性黄疸或肝细胞性黄疸血液中滞留的直接胆红素达2.0~3.0mg/d1以上时,则排至尿中。溶血性黄疸的间接胆红素不能通过肾脏排至尿中。尿内胆红素的检查对于黄疸的诊断和判断预后上有重要价植。

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硬变、肝炎。

(6)亚硝酸盐 (NIT):

已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及绿脓杆菌有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的能力,凡由这些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NIT呈阳性反应。而肾盂肾炎、膀胱炎多由大肠杆菌引起,其NIT阳性率可达69%~80%。所以尿检亚硝酸盐阳性时,多见于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7)白细胞 (LEU):

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可以有少数白细胞,当每微升(μl)尿液中的白细胞数>25个时,LEU为阳性反应,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8)红细胞(ERY)或隐血 (BLD):

尿液中如混有0.1%以上的血液时,用眼睛可以看到血尿,血量在0.1%以下时,便只能用隐血反应或借助仪器检测才能发现。在正常人的尿液中允许有极微量的红细胞 (<10μ1),当每微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10个时,ERY或BLD则呈阳性反应。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肿瘤,肾结核等。另外,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也可引起血尿;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引起血尿。

(9)比重 (SG):

以水的比重作为1.00,因为尿里含有体内代谢产物在内,所以尿的比重应该大于1.00。尿比重的高低随尿中水分、盐类及有机物含量而异,病理情况下还受尿蛋白、尿糖及细胞成分等影响。尿比重的数值可粗略的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10)尿胆原 (UBG或URO):

尿胆原是无色的,在体外容易被氧所氧化变为褐色的尿胆素,因此也把两者合称为尿胆素体。阳性见于溶血性贫血、疟疾、严重烧伤所致黄疸和肝细胞严重受损。由于尿中尿胆原的排出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动很大,所以当尿胆原含量仅有少许变化时,很难说明有什么意义,只有明显增高或缺少时,才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11)维生素C (VTC):

尿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0.6mmol/L(>lOmg/dl)时,会对上述10项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当检测结果反映VTC超过标准时,应考虑其对结果的影响,可让病人暂停使用维生素C制剂后再进行检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