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

 

痛经

病因症状

凡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的无其他原因的腹痛及腰骶部疼痛,称为痛经。疼痛

常为阵发性或持续性而有阵发加剧,有时放射到阴道、肛门及腰部,并引起尿频,

排便感,严重时,面色苍白,手足冰凉,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昏厥,一般都

在经血流畅后腹痛缓解。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①原发性痛经:

指月经初潮后即有疼痛,而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未婚或未

孕的妇女,往往在婚育后自愈或减轻。原发性痛经与精神因素、体质因素及子宫痉

挛性收缩有关。②继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盆腔炎和子宫粘膜下肌瘤引起的痛经。只要治好了原发病,痛经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如果仅感小腹或腰部轻微胀痛不适,这是正常现象。这里只介绍原发性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阵发性小腹疼痛,称“痛经”或“经行腹

痛”。本病以未婚或已婚未孕的青年妇女多见,其临床表现为月经前后或行经期间

出现小腹阵发性疼痛,有时疼痛可放射至会阴部及腰骶部,疼痛时间可数小时或1

-2天,常伴有恶心、呕吐、尿频、便秘或腹泻,甚则可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发冷、

昏厥等。

中医认为,痛经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一般来说经前或经期疼痛多属实;经后

疼痛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者多属

寒;遇热痛剧者多属热;痛甚于胀,血块排出后则痛减者或刺痛者为血瘀;胀甚于

痛者多为气滞。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不

足和湿热下等五个方面。痛经的治疗,一般在月经期以调血止痛,治标为主;经后

以辨因治本为主。

 

自疗注意事项

(1)气血不足,身体虚弱者,平时要适当增加营养。

(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但经期不宜作

剧烈运动而应注意休息。

(3)保持情绪的舒畅,正确认识月经是妇女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对月经

产生恐惧、羞涩、厌恶等不正常心理,以免血液流动不畅而加重痛经的症状。

(4)少吃寒凉、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特别是在经前或月经期,以免寒凉之性导

致血管收缩,行经不畅而发生痛经。

(5)经期不宜游泳并尽量避免淋雨、涉水。

(6)经期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

(7)注意经期卫生,勤换月经带同内裤,以免细菌滋生。

(8)月经期绝对禁止房事,以免加重痛经和易使细菌侵入阴道而引起感染。

(9)多吃些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加重痛经的症状。

(10)分清痛经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柴胡疏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益母草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

(本方适宜于气滞血瘀型,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月经量少色紫暗,有瘀块,

块下痛减,乳房作胀)

(3)艾附暖宫丸,每次6克,每日3次。

(4)温经丸,每次6克,每日2次。

上述(3)、(4)方适宜于寒湿凝滞型,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舒,

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等。

(5)八珍益母丸,每次6克,每日3次。

(6)归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

上述(5)、(6)方适宜于气血不足型,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温喜

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薄,面色无华等。

(7)归肾丸。每次9克,每日2次。

(8)河车大造丸,每次9克,每日2次。

上述(7)、(8)方适宜于肝肾不足型,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腰酸膝软、

头晕乏力、目糊耳鸣、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等。

2.验方自疗法

(1)生姜120克(切碎)、葱头49个(洗净捣烂)、食盐500克,将上药

置锅内炒熟,用毛巾包后烫痛处。妇女在行经前后,或在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

甚则剧痛难忍,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者,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

(2)益母草30克、香附12克。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气滞血瘀型。

(3)陈艾叶10克、柴胡6克、香附12克。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气滞血瘀型。

(4)陈艾叶、生姜各10克。水煎取浓汁,加红糖10克饮之。每日2次。用于

寒湿凝滞型。

(5)干姜15克、花椒6克、大枣10枚、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2次。于

临经前2-3天起服用。用于寒湿凝滞型。

(6)当归、红糖、米酒各15克。当归水煎取浓汁,加入红糖、米酒调匀,分2

次服,月经期每日1剂。用于气血不足者。

(7)黄芪3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甘草6克、艾叶6克。水煎服,每

日2次。用于气血不足者。

(8)黄精、制首乌各15克,鸡血藤、枸杞子、制香附各12克,小茴香6克,

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肝肾不足者。

(9)丹皮10克、黄连5克、生地15克、败酱草15克、苡仁24克、红藤1

2克、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水煎服,每

日2次。用于湿热下注型。

3.饮食自疗法

(1)鲜姜15克、红糖15克。水煎,每日2次温服。本方主治妇女痛经,以寒

湿凝滞、气血虚弱型效果为佳。

(2)生姜9克、木香6克、小茴香15克,水煎服。本方主治寒湿凝滞型腹痛为

主的痛经。

(3)生姜1块、葱白连根3-5根,红糖150克、胡椒粉1匙。生姜压碎,和

葱白、红糖一起放入锅内,加2碗水,煮开后约过5-8分钟,再加胡椒粉,趁热

服下,数小时后只有微痛,继续再服,每天3次即可止痛。本方不仅可以治疗妇女

痛经,也可用来治疗女人产后瘀血不下。

(4)生姜10-15克、艾叶10-15克、红糖适量。将三味药共煎,热饮,

每日2次。每日1剂。本方主治寒湿凝滞而致痛经者,腹痛得热减轻,量少色暗有

块者。

(5)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延胡索15克。共煮,蛋熟去壳再煮10分钟,

吃蛋喝汤,每日1次,经前7天起服,服至月经来潮。用于气滞血瘀型。

(6)韭菜250克、红糖60克。韭菜捣汁,加入红糖共煮征刻饮之,每日1次,

连服3天,饮后俯卧片刻,经前2-3天起服。用于寒湿凝滞型。

(7)乌骨鸡1只(约1000-1500克)、黄芪100克、当归150克。

先净鸡洗净,黄芪、当归用纱布包好,纳入鸡腹中,加水适量,文火炖煨至烂熟后

食之。用于气血不足者。

4.外治自疗法

(1)食盐250克、葱白100克、生姜50克。共捣烂炒热,用布包好敷于气海穴。每日3次。

气海穴:脐下1.5寸处。

(2)益母草、宁麻根各100克。洗净切碎,加黄酒少许炒热,敷于小腹部,每日2次。

(3)肉桂、吴茱萸各10克,小茴香20克。共研细末,加白酒适量炒热,用布

包好,敷脐部,冷后再炒再敷。

(4)白芷10克,五灵脂6克、青盐100克。共炒热用布包好,敷于小腹部,每日2次。

 

避免误诊

忌仅知痛时就医而不知平时治本,下次临经将疼痛依然。

一般调理服药,不宜痛而服药,这样效果不明显,应以经前5-7天服药为佳。

不可盲目使用止痛药,据研究发现,痛经患者经常使用止痛药,其癌症的发生率比

一般人高出6.5倍。

治疗痛经,必须注意寒、热、虚、实的不同,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疼痛剧烈的患者,如见汗出、肢冷、面色青紫等,不宜延误,应严防其昏厥。

痛经久治无效者,不宜坚持自疗,应到医院作妇科检查,以排除生殖器炎症及其它

性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