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滑翔的动物

会滑翔的动物

在动物世界里,除了鸟儿、昆虫和蝙蝠是真正会飞行的动物外,还有一些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也会“飞行”,也就是滑翔。

飞鱼和飞乌贼

在热带海洋上航行的人们经常能看见成群的飞鱼,它们犹如群鸟一般掠过海空,此起彼伏,有时飞鱼甚至会落到轮船的甲板上面,使船员“坐收渔利”。

飞鱼叫文鳐鱼,体长40~50厘米。它的胸鳍特别发达,长度可达身长的2/3,伸出在身体的两侧,活像鸟儿的翅膀,所以叫“翼状鳍”。飞鱼就是依靠这对强大的翼状胸鳍,在空中迎风滑翔。飞鱼在飞出水面之前,首先在水下作快速游动,当快接近水面时,就将胸鳍和腹鳍紧贴身体,然后依靠强有力的尾巴剧烈地摆动,使其产生一种后坐力,并立即展开胸鳍,迎着海面上的气流滑翔。飞鱼以10~20米/秒的速度,可滑行200~400米,顺风时可滑行500米以上。滑行的高度,一般在5~6米,最高可达12.5米。

飞鱼之所以跃出水面,主要是为了逃避金枪鱼、箭鱼等大型鱼类的追逐,或者在靠近舰船时受惊,跃出水面避难。但是,飞鱼在水上滑翔飞行时并不十分安全,有时会被空中飞行的海鸟所捕获;有时落到船的甲板上,成为人们的美肴。

乌贼是海洋中的头足类软体动物,在遭敌害攻击时,能施放墨汁以掩护潜逃;有几种乌贼还能在空中“飞行”,以躲避袭击。

乌贼“飞行”的动力来自颈部的特殊管道——水管向外喷水而获得的反作用力。在飞出水面之前,乌贼在水中将腕足紧紧叠成锥状,长长的触腕伸直,后鳍紧贴住外套膜,把摩擦阻力减少到最低限度。然后就以喷射方式剧烈运动,当达到最大速度时,猛然跃出水面。在空中,乌贼立即将鳍尽量展开,第二、第三对腕足也最大限度地张开成拱状,形成了最佳的“飞行”状态。乌贼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9~12米。由于乌贼在飞行中后鳍长长的末端拖在水里,因此飞不高,高度通常不超过1米,也飞不远,最多50~60米。当然,这样的飞行距离对于逃避敌害也完全足够了。

飞蛙

100多年前,人们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飞蛙。1964年,人们拍摄到了飞蛙滑翔姿态的照片。这种绿色大蛙是一种大型树蛙,完全树栖,即使在繁殖期间也不下树。它身躯扁平,足趾已经大大增长,趾间有发达的蹼膜相连,趾端扩大形成一个富有粘性的吸盘。这种独特的“装备”,使飞蛙能够在树枝间跳跃、攀爬。飞蛙从树上跳下时,马上伸出四肢,紧紧地绷着,足上的蹼膜完全张开,好像趴在空中,它下落的速度被小降落伞似的蹼膜作用减缓了,能轻易地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上,空中滑行距离可达10米以上。

1957年,在我国西双版纳首次发现了两种飞蛙:一种叫黑蹼飞蛙,与爪哇飞蛙属于同种;另一种红蹼飞蛙为一新种。这两种飞蛙均属珍贵动物。

会飞的爬行动物

飞蜥是分布在亚洲南部和我国广西、云南、海南岛热带雨林中的树栖蜥蜴,全长20厘米,俗称飞龙。它的体侧有一对翼状的皮膜,膜由五六对延长的肋骨支持。这些肋骨游离,不参与构成胸廓,活动受肋间肌的控制,用于皮膜的伸展或合拢。皮膜平时折叠在腰际,不引人注目。飞蜥一遇到险情,在纵身跳离树干时,大口吸入空气,尽量扩张胸部,撑开肋骨,居高临下,展膜滑翔,可飞到20米开外的矮树上。然后它合好皮膜,快速爬上树去,转瞬间便消失踪影。

飞壁虎栖息在马来半岛,它的飞行器官同飞蜥的完全不同,虽然不如飞蜥那样完善,却仍然能滑翔。飞壁虎的滑翔结构是由身体两侧向外长出的厚度构成,平时、两边的皮膜收在腹部,靠得很近,但互不重叠。头部和尾部两侧,长着同皮膜相似而稍小的皮肤褶皱;前后足趾间都长有宽大的蹼,它在俯冲滑翔时,这些蹼会全部张开来;下冲时的空气压力迫使皮褶扩展,于是“降落伞”全部打开了。

在斯里兰卡的热带雨林中,有一种无毒蛇——树蛇,当地人叫它“卡拉沃拉”。它能爬树,整日攀在高高的树冠上,通常以变色龙、鸟和蛙为食。树蛇会“飞”,当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时,就把身子绷得很紧,同时把腹部弯曲成凹状。当空气进入这个凹状腹腔时,蛇身就把空气压向下方形成一个“气垫”,这样既可减少空气阻力,又不会使自己很快坠落。树蛇可滑行50多米远。

在莫桑比克鲁伍马河流域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当地人叫“飞蛇”的无毒蛇。这种飞蛇能从草丛里跃起3~4米高,每次可滑行6~7米远,快得像支离弦的箭,甚至能捕食飞行中的小鸟。

飞兽

在澳大利亚的负鼠科动物中,有一种滑翔负鼠,它能够灵巧地从这棵树飞越到另一棵树上。这种负鼠长得像老鼠一样大小,它的后腿和前腿之间,有一层薄膜相连,“飞行”时,就把膜展开,以增强空气的浮力。曾经有人记录过,它能滑翔40米远。它尾巴上的毛长得很稠密,滑翔时尾巴就成了方向舵。

鼯鼠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兽,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热带森林以及我国海南和云南山区丛林中,一般体长16~20厘米,外貌很像松鼠。白天,它们常常蜷伏在树洞里或地洞里,夜里出来活动和觅食。鼯鼠身体两侧前后脚之间有一层薄膜,膜的两面长有细毛。它们利用这种独特的皮膜,能从高处飞向低处,滑翔20~50米的距离。又长又大的尾巴是它们的“飞行舵”,如果把尾巴卷起来或者摇动爪子,就可改变滑行的方向。需要降落时,就把尾巴伸直,以减低飞行速度。鼯鼠的飞膜非常坚韧,滑行时甚至能割断较粗的藤。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林区,栖居着一种鼯猴,它如猫般大小,绿灰色,它的滑翔器官——翼膜,可以伸展,翼膜连着颈部和前肢,并从身体两侧向后延展到后肢和尾部。鼯猴没有巢穴,也没有固定的隐藏场所,它只是在树林的上层活动,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然后迅速往上爬,接着又向第三棵树滑翔过去。它每次少则能滑翔60米,多则可滑行100米开外,还能控制滑行的方向和高度。

在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中,有一种叫袋貂的小兽,个头大的如猫,小的和老鼠差不多。它的身体两侧也有与鼯鼠相似的皮膜,依靠皮膜能滑翔较长的距离。

我国湖北有一种珍奇怪兽叫飞狐、它与恐龙、中华鲟、大熊猫齐名,是历经久远年代而保留下来的动物种类,人称活化石。

飞狐的模样颇为奇特:头宽似猫,有白色花纹;嘴短向下,似兔;身躯如松鼠,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7厘米;肢长15厘米,四肢上有爪,锐利坚硬,状如鹰爪。前后肢间有飞膜、展开时体形似一把芭蕉扇,可以从这山头飞到那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