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獴的高级群栖生活

倭獴的高级群栖生活

 

在食肉兽中,獴类是人们研究得很少的动物。其中倭獴,以前几乎没有人研究过。

根据统计资料,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獴有31种,绝大多数产在非洲,少数分布于亚洲。美国史密森研究院自然保护研究中心的乔恩·P·罗脱博士,是一位杰出的獴类专家。早在1970年,他就在非洲的乌干达考察獴类,以后又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自然公园考察和研究这种陌生的倭獴。

塞伦盖蒂国家自然公园相当于我国的一个大型自然保护区,保持自然生态系统不受人类干扰,野生动物在那里生长良好。那里不仅是倭獴王国,也是其他獴类比较集中之地。

各种獴的个头大小不一,其中倭獴最小,体重还不到373克,它们与非洲牛羚在一起,可说是微不足道;而大白尾獴,体重可达4103克,像一只大家猫。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总认为獴类主要是吃蛇的,特别是眼镜蛇那样凶恶的毒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可能出自“獴蛇之斗”一说。根据罗脱博士观察,大多数獴随机捕食,猎取它们能够得到的任何小型猎物;有的种类喜欢吃脊椎动物,另一些种类则爱食无脊椎动物。

多数獴种性情孤僻,是孤独者。例如一只性情凶猛的细獴,专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常常单枪匹马侵入倭獴窝穴,杀食倭獴幼仔。有的种类是成对生活,少数种类(如缟獴)则成大群活动,一群可多达40多只。倭獴是夜间入窝休息,白天外出活动;白尾獴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人们晚上开车经过它们的生活区时,可见其清秀的体色,在汽车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可爱。

群居生活

倭獴的生活方式与大多数小型食肉动物不同,为紧密结群生活。一个典型的倭獴群,其成员包括一对占统治地位的繁殖獴,以及幼小獴、缺乏繁殖能力的成年獴和从异地移入的獴。

在较大型的群居食肉动物中,捕猎可能是它们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例如狮子、鬣狗、非洲野犬、狼等食肉动物,常常成群捕猎食物。特别在捕杀比自己身体大的,或捕杀一些狡猾的猎物时,彼此协同围攻或诱捕,这比起孤独出击的捕猎方式要有效得多。罗脱博士发现,倭獴主要挖取甲虫和白蚁为食,可是它们在杀死这些小猎物时极少协同作战,那么倭獴为什么也成群生活呢?

根据罗脱博士对倭獴的近10年来的研究,他十分肯定地提出:倭獴的群居生活并不是为了有利于共同捕猎食物,而是为了获得一个有效的抵抗敌害的能力。因为倭獴是一种数量多、个体小、抗敌力弱的小型食肉动物,如果不是紧密群栖,那是容易遭到敌害的袭击和杀害的,也就不可能在鹰、豺横行的塞伦盖蒂林地里生存如此长久了。

为了证实倭獴群栖抗敌的本领,罗脱博士步行跟踪一群倭獴。这种獴出没在白蚁垤周围,通过垤上洞口入内为窝。它们灵敏、警觉,尽管罗脱博士的步伐是如此的小心翼翼,但离倭獴群大约10米处时,几个成员已经发现了罗脱博士,并发出“tchee,tchee”的惊叫声。当这一信号传开以后,所有倭獴立即进入隐蔽处,顿时无影无踪。为了进一步观察倭獴防御自然敌害的情景,罗脱博士守候在离獴窝大约40米远的地方,用双筒望远镜窥视它们的行动。几分钟以后,一只鹰在倭獴群上空作圈状翱翔,不时停于空中俯视,罗脱博士猜想它已发现了地面的倭獴群了。这时,倭獴群中的个别成员停止了原来的行动,“竖耳细探”,似乎发觉了鹰的企图。正当鹰以直线滑翔而下时,那獴同步发出“警报”,其他成员按获得“警报”先后,逐个挨次警叫,同时迅速潜逃入洞,在鹰还未停落地面之前,倭獴群所有成员已消踪匿迹。

繁殖与建群

在繁殖季节,当倭獴群中占统治的雌獴进入动情期,占统治的雄獴紧紧地尾随它,之后与之交配。在此期间,占统治的雄獴一旦发现从属的雄獴接近它的配偶,会立即怒吼或袭击,使之退避三舍,俯首从命。这似乎已成了倭獴群中严格的“家规”了。

繁殖是动物的本能。在倭獴群中,一般个体到1~2岁时就开始性成熟,各个体都存在着繁殖基因,有性欲。可是在倭獴群中,成功的繁殖者只能是占统治地位的繁殖对(一雌一雄),这使已性成熟的年轻倭獴处于进退两难的窘境:如果继续留在出生群中,必须等待几年,直到地位较高的成员死去才可能取代,无疑是“埋没青春”;如果离开出生群外迁,又会失去群的保护,面临较大捕猎者的威胁。总之,年轻的性成熟倭獴企图以各种方法获得自己的繁殖地。一般来说,雄獴比雌獴更适于离开它们的出生群,个别的也有一些雄獴留下,一些雌獴外迁。

根据罗脱博士用无线电跟踪测定,外迁的倭獴常常旅行很长距离,最大的迁移距离可达到4.8千米,甚至还要远一些。在迁移过程中,彼此会物色相对应的性别獴结合一起,建立新的倭獴群,通过交配繁殖扩大群中成员。有时候,一些外迁的倭獴也会加入一个现成的群。但是在此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两种现象:不是遭到群中性保守者的攻击,便是顺利地被接纳作为群中的新成员。

在一个干旱的季节里,罗脱博士发现一群倭獴遭到火灾。其中8只獴被火烧死,仅幸存一只成年雄獴和4只幼獴。当时,罗脱博士将这5只獴逐个作了标号,以观察它们能否建立起繁殖群。一年后,这只年长的雄獴与一只个头较大的雌獴结合,终于产下了后代,在原来地区继续建立起繁殖群。

幼仔与保姆獴

具有通风穴道的白蚁垤,常常是倭獴现成的上等繁殖窝。每年11月至来年5月,占统治的雌獴在窝内产下3~6只幼仔,此时正值一年中雨量最大,猎物最丰富的时期。在产后的头几个星期里,母獴不离开幼仔。之后,母獴为了保证给幼仔供应充足的乳汁,离窝外出觅食,尽可能多吃高能量食物。在母獴的外出期间,幼仔由群中其他雌獴照料,充当临时保姆。

幼仔出生后3~4个星期,它们开始离窝,在白蚁垤上或附近做游戏。保姆獴继续关怀它们,不时挖些昆虫给它们吃。

保姆獴在倭獴的群栖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母獴产后与幼仔实际接触的时间不多,全靠保姆獴加以照料。有时母獴产后不久死去,幼獴的成长就全靠保姆獴了,不然,幼獴会无依无靠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