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为寄生

虽为寄生,用处不小

寄生现象在植物世界非常普遍。有趣的是,人若为“寄生虫”式的人,那人肯定是个废物。寄生植物却不然,虽为寄生,它的用处可不小。

植物学家将一些依靠吸取其他活的植物体上的细胞或组织里的营养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植物称为寄生植物。而被吸取营养的则被称为寄主。

寄生植物长时间依靠寄主生活,所以它身上原本用来制造养料的器官都已极度退化,形状大多比较奇特。

菟丝子

诸多的寄生植物中,菟丝子名声最不好。

菟丝子又叫“菟丝”或“金丝藤”,是一种旋花科植物。和大多数旋花科植物一样,菟丝子的茎也缠绕生长,但却显得柔弱,苍白,根本不像是绿色植物。原来,菟丝子的茎里并无叶绿素,连叶子也似片片细小的鱼鳞,贴在茎上。

菟丝子自己不能制造养料,完全依靠掠夺别人的营养为生,为此叶子退化,全身都无绿色,发达的只是茎上的吸器,这吸器其实就是菟丝子的武器,它能伸入寄主茎部“吮吸”营养,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

菟丝子的寄主有豆科植物、菊科植物和藜科植物,但其中主要是大豆。有时候,豆田里长出了一棵菟丝子,会将整株整株或成片成片的大豆折磨得死去活来,菟丝子的危害不谓不厉害。

菟丝子对于大豆来说,虽说危害不轻,但在中医药书上,菟丝子却是一味良药:菟丝子的种子功能补肝益肾,主治肾虚、遗精、尿频和腰膝酸痛等症。此外,还可提取脂肪油。

桑寄生和槲寄生

与菟丝子不同,桑寄生(题图)过的是半寄生生活。

菟丝子本身不含叶绿素,完全依靠别人生活,而桑寄生则长有正常的叶,叶细胞也生有叶绿素,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对别人的依赖则比菟丝子小得多。

桑寄生四季常绿,是一种高仅1米的小灌木,它们常常长在大树树干上,依仗大树居高临下。桑寄生是如何爬到树上去的呢?

原来,桑寄生在每年的八九月份开花,九十月份便结出椭圆形的红色浆果来。这浆果红得耀眼,味道又很甜,因此吸引了很多鸟儿前来取食。

桑寄生的种子种皮很厚,包裹着很粘很粘的胶状物,吃完果子的鸟儿在树枝上刮着带有粘物的喙时,便极有可能将种子刮到树干上。有人会问,要是种子被吞进鸟腹中去,那又怎么办呢?

这个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因为还没有等到鸟儿将种皮消化,种子就很快随着鸟粪排出,落到树干或地面上。

说来也怪,桑寄生的种子的萌发能力特别强。一旦落在树干上,在获得水分和阳光以后,它马上就能萌发,并长出吸根来。这种吸根能穿过树皮,侵入寄主的木质部,吸取养分。

桑寄生的寄主不仅仅限于桑科植物,它还能寄生在山茶科和壳斗科植物的树干上。

植物学家告诉我们,桑寄生是一个很大的植物家族。桑寄生科植物共有65属1300种,它们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地区。中国共有11属64种,大多数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各省区。

桑寄生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它的茎和叶是传统的中药,被叫做“广寄生”。经动物实验证明,“广寄生”有降压、镇静和利尿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苦,功能补肝肾、祛风湿、降血压,养血安胎,能治疗腰膝酸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高血压病、四肢麻木、胎动不安和先兆流产。

经化验,桑寄生的带叶茎含有槲皮素和篇蓄甙,和桑寄生同属桑寄生科的槲寄生也含有这些物质,因而药效并不亚于前者。

槲寄生的果实也有粘粘的果汁,也能施展“诡计”让鸟儿替它们做“义务播种员”。

槲寄生又叫寄生子或北寄生,常寄生于槲树、柳树、榆树、梨树或桦树上。其茎、叶还含齐墩果叶酸、β-香树脂乙酸酯、内消旋肌醇、黄槲寄生甙、羽扇豆醇、肉豆蔻酸等。

近年来,对槲寄生的研究证明,它确实是一种大有前途的药用植物。槲寄生不仅能降血压,作用时间长达1小时以上,而且对于癌症也有明显的疗效。据悉,这是因为槲寄生含有一种非常少见的蛋白质,该蛋白质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因而可以增强癌症患者的抗癌能力。

人们发现,几乎每一种槲寄生都是抗癌药物。比如,产于广西的欧寄生含有槲寄生毒肽,这种毒肽是由46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具有抗癌作用。因此人们不仅将欧寄生当作降压药(所含的胆碱、乙酰胆碱和丙酰胆碱具有降压作用),还将欧寄生全草制剂用以抗癌。经过药物实验,人们发现欧寄生内含的蛋白质对恶性肿瘤能起抑制作用。欧寄生不仅能预防普通细胞转化成癌细胞,而且还能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

锁阳和列当

寄生植物并非只寄生在寄主的茎上,它们还可以寄生在寄主的根部,锁阳和列当就是两种寄生在寄主根部的寄生植物。

锁阳和列当都是有名的中药材,它们可以用来治疗阳痿。

锁阳属锁阳科,是一种寄生肉质草本植物。全身无叶,高不超过1米,暗红色的茎呈圆柱状。

锁阳没有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怎么生活的呢?原来,锁阳的叶都已退化成鳞片状,并且不含有叶绿素。所以,它只能依靠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过活。

锁阳的寄主叫白刺,是蒺藜科灌木,全身长刺,树皮灰白,叶呈肉质。白刺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和北部,耐盐碱和干旱,因此可作为防风固沙的好树种。白刺的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锁阳寄生在白刺的根上,过着寄生生活。入夏,它开出暗紫色的顶生穗状花序,花期很短,以后便结出坚果。

锁阳的分布范围很广,地中海地区和亚洲中部都有它们的踪迹。在我国,它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和陕西等地的荒漠上。

锁阳的肉质茎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供食用。中医师还将其当作补益药,专治阳痿病。

与锁阳齐名的还有列当。列当又称兔子拐棒,属列当科,也是寄生植物。

列当株高仅15~35厘米,全株黄褐色,无叶绿素。叶子也退化成鳞片状。它的寄主则是菊科蒿属的植物,列当在夏天开花,秋季结果,花呈蓝紫色,果呈椭圆状,长约1厘米。列当的种子小而多,果实成熟以后便开裂散出种子。这些种子若是落到地上遇到合适的条件,便会萌发。此时,它若是正好碰到了寄主的根便会分泌一种特殊的酶,分解寄主的细胞壁。这样,寄主的身体便成了列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粮库”。

中医学上以列当全草入药,除了可治阳痿外,还可医劳伤。

五倍子和没食子

说起寄生的方式,要数五倍子蚜最为奇特。

五倍子蚜的本身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蚜虫,属同翅目,绵蚜科,长约1.5毫米,体色黄褐或暗绿,成虫分为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

五倍子蚜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寄生方式。春天,孵出的五倍子蚜幼虫便向盐肤木等植物的幼嫩组织进攻,它们顺利地咬破寄主叶子的表皮细胞,钻入叶肉。此时,它们产生的分泌物往往刺激盐肤木的细胞,这些细胞就加速分裂,逐渐形成多角形的虫瘿将幼虫包围。这种虫瘿被称作角倍,是五倍子的一种,幼虫就在虫瘿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中国人的祖先早就观察到盐肤木的叶上会长五倍子,他们还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例如,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上就写道:“木状如椿(指盐肤木),其叶两两对生,长而有齿。面青背白,有细毛……叶上有虫,结成五倍子”。

我们通常所说的五倍子,除了角倍以外,还有肚倍。肚倍是五倍子蚜寄生于青麸杨或红麸杨的叶子上形成的虫瘿。青麸杨和红麸杨与盐肤木一样,同属漆树科。肚倍的形状大多呈囊状或长圆形,而不像角倍的形状为多角形。它和角倍一样,都含有大量鞣酸。

五倍子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它含有50%~80%的鞣酸、2%~5%的没食子酸以及其他物质,可抗菌、解毒、止泻、止血,治疗烧伤。因为鞣酸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因此五倍子能杀灭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炭疽杆菌等多种细菌,能使组织蛋白收缩,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皮肤溃疡面,压缩小血管,起到止泻、止血和医治烧伤的作用。

五倍子的解毒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含有能使生物碱和重金属毒物沉淀的鞣酸,当人误食毒物以后,服用五倍子即能使毒物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减轻了毒物对身体的影响。

制作五倍子,需在蚜虫未发育成熟,未离开虫瘿的时候进行。8月间,将角倍(肚倍是5月)采来,用沸水煮3~5分钟,杀死内部的蚜虫,晒干或阴干即成。

与五倍子齐名的还有没食子。

没食子的产生过程也很奇特。没食子是没食子蜂产生的,没食子蜂属膜翅目,与蜜蜂是亲戚。它们常在一种槲树的幼芽上产卵,雌蜂用产卵器刺伤幼芽后,就把卵产在伤口里。孵化出来的没食子蜂幼虫能分泌一种特殊的酶,这种酶刺激植物细胞分裂增生,形成球形的并带有疣状突起的虫瘿,这虫瘿就叫没食子。

没食子含有没食子酸,也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

寄生出美味

在植物世界,除了植物寄生于植物以外,植物还会被真菌寄生。许许多多种真菌都会侵染植物。它们夺取植物的营养,危害植物,给农业、园林业带来不小的损失。比如真菌可以侵染凤仙花、秋海棠、香石竹、大丽花和美人蕉等,造成白粉病、黑斑病、芽腐病、灰霉病等,令园艺工作者感到十分头疼。

然而,事物有它的两面性。真菌寄生在植物身上,固然会给植物带来不利的影响;但在某些场合,真菌却能将原本平平凡凡的植物改造成鲜滑嫩爽的美味。比如,茭白黑粉菌就是这样一种真菌。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茭白本来不叫茭白,而叫茭草。它是一种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由于幼时受到真菌的侵染,茎部便变得膨大起来,长成了遍布各地、栽种于低洼湿地和浅水池塘的白嫩茭白。

茭白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土下它可以连续几年保留着形状如根一样的根状茎。根状茎在地下越冬,来年萌发出新芽,长成幼茎。

若是在形成过程中,幼茎受到茭白黑粉菌的侵染,它的形态便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茭白黑粉菌会产生一种叫吲哚乙酸的植物激素,使茭白茎部细胞分裂加快,细胞增大,数量增多,茎部便迅速膨大。这种现象尤以茎的下部为甚。

茭白膨大了,它的味道也变好了,细胞的加速分裂生长,使它的细胞壁显得特别薄,因此吃起来尤其鲜嫩可口。茭白就这样从一种默默无闻的小草变成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茭白的营养丰富,它所含的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总重量的6.7%和2.3%。

然而,你会发现,有时候切开的茭白之中散布有一些粉末状的灰黑色小点,这又是什么东西呢?

原来,它们就是茭白黑粉菌在生长后期或条件不利时产生的厚壁孢子。我们看到的小黑点,其中每一点都含有无数个黑褐色的厚壁孢子。

这种孢子只有几个微米大小,它们可以留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当茭白幼苗开始生长时,孢子便萌发长出菌丝,侵入幼茎的生长点细胞,并刺激幼茎,形成肥大的茭白。与此同时,茭白的地下茎中也钻有越冬的菌丝体,它们对茎也能起刺激作用。菌丝体的颜色与茭白茎的颜色非常接近,肉眼很难分辨;而厚壁孢子肉眼可分辨。厚壁孢子产生后,茭白的颜色会发灰,味道也没有以前好,因此不受人们欢迎。但是,产生孢子是茭白黑粉菌生活过程中的必然事物,所以尽管人们不喜欢灰茭白,但灰莽白还是年年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