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鸟类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捍卫者

为什么说鸟类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捍卫者?

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不论森林、草原、湖泊都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还有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这些成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它们之间通过相互的种种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破坏了其中的一环,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在这期间,鸟类为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做了积极的贡献,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在全世界鸟类有9000余种,我国迄今已记录到的鸟类有1186种,是世界上拥有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鸟类分布在多种多样的环境内,为消灭各种害虫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这样说:人类离开了鸟类,就不能安然的生存。

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不妨我们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在200多年前,西欧有个强大的普鲁士王国。国王菲特烈二世有个嗜好爱吃樱桃,据说有一天,他去果园游玩,看到雀鸟在树上啄食他心爱的樱桃,就大发雷霆之怒。回宫后发出命令,公开悬赏,凡捕杀一只麻雀者奖钱6芬尼。此令一下,民众响应,结果,国内的麻雀和一些小鸟儿几乎被捕尽杀绝,没有遭殃的也被赶得无影无踪。国王心想,这一下樱桃可保险了。谁知好景不长,毛虫和其他果木害虫趁机大量繁殖生长,仅几年工夫,普鲁士的果树被毛虫吃光绿叶,一批批枯萎而死。这时,国王痛定思痛,终于明白捕杀驱赶鸟类的恶果。于是又下令奖励招引鸟雀者,园林才慢慢恢复了生机。

这个故事说明,由于国王的错误决定,造成了结果与自己的愿望适得其反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捕杀鸟类,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鸟类对农田,果园的保护,与人类生活更是休戚相关。在人类使用农药以前,农田及果园的害虫多是依靠鸟类防治,因为鸟类多数是以昆虫为食的,它们是农田、果园里多种害虫的天敌和克星,是啄食害虫的大肚汉,灭虫效率高得惊人。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这个事实,在《旧唐书》中记载:“开元二十年,贝州蝗食苗,有白鸟数万,群飞食蝗,一夕而尽。”说明当时鸟类消灭贝州地区蝗虫灾害的功绩。

国外也有这方面的事例。1846年,摩门人开拓美国的犹他州,遇到洪水为灾,随后,又来了成千上万的蟋蟀,所过之处,庄稼被扫尽吃光。正当农民束手无策之际,飞来了成群的加里佛尼亚鸥,很快将蟋蟀消灭,人们为了感谢海鸥,在犹他州盐湖城的广场上,竖起了两只价值40000美元的金色海鸥纪念碑。

据科学工作者调查,一只白脸山雀(大山雀)幼鸟,每天啄食的松毛虫可达180条,吃蛾子30头,一昼夜所吃的昆虫重量,大致和它的体重相当,甚至超过体重的1.5倍。

春季播种期间,几乎昼夜都能听到一种宏亮而多少有点凄惨的叫声“布谷——布谷”或者“割谷割谷——割谷割谷。”这就是杜鹃的叫声,前者叫大杜鹃,后者叫四声杜鹃,它们是消灭松毛虫的专家。它对松树林害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人做过实验,解剖了一只杜鹃,在它的胃里找到了173条松毛虫,12只金龟子和49条舞毒蛾幼虫。

有一种常夜间活动的夜鹰,它的食谱几乎全是害虫,有人在5~6月份解剖了3只夜鹰的胃,发现其中蛾类占75%,甲虫占24%。蚊子也是夜鹰的美味小菜,有人曾在一只夜鹰胃里拣出500多只蚊子,因而有的地方称夜鹰为“蚊母鸟”。

乌鸦的食性与麻雀有些相似,在春天里常啄食播在地里的种籽,可是在其他季节,它却是吃蝗虫、地老虎等农作物的克星,功与过评足起来,实在是功大于过。

猫头鹰的家族共有133种成员,许多猫头鹰是捕鼠能手。有一种叫长耳鸮的成员,鸟类学家分析了1000个不能被消化而吐出来的食团,发现食物中97%是鼠类。苏联鸟类学家曾做过统计,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可捕1000只左右的老鼠,而一只老鼠一个夏天要糟蹋粮食1000克左右。以此推算,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可替人类保护1吨粮食,相当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