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凶残的野兽对自己的

为什么凶残的野兽对自己的“子女”却那么慈爱?

在动物世界中,狮、虎、豹等食肉兽类以凶残而闻于世。然而,与其凶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它们在对待自己的“子女”方面,却又表现得非常慈爱。

平时,各类猛兽差不多都是过着雌雄分居的独居生活,只是到了发情季节雌雄才活在一起。不过交配后仍然各自分开,雄兽又过起逍遥自在的游荡生活,而哺养“子女”的重担,则完全落在雌兽身上。

雌兽的“母爱”,首先表现在临产前为未来的“子女”寻找安全而舒适的“产房”,它拖着沉重的身体,不顾奔波的劳累,翻过沟沟坎坎,山山岭岭,直到选中草木丛生而且又十分隐蔽的地方才肯罢休。

雌兽一旦作了母亲,那种慈母心肠表现得更为突出。为了后代的安全,从产后那天起,差不多每隔三五天就要搬一次家,怕的是在一处住久了,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伤及幼仔。

别以为搬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每搬一次家都是相当麻烦的。事前,母兽要先出去勘探新址,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幼仔一只一只的叼到新居。这种搬家的繁重劳动,直到幼仔能跟随母兽外出活动,弃家过起游荡飘泊的生活才算告止。

母兽对幼仔的启蒙教育,真也称得上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了。待到幼仔退下“乳毛”换上新装,并长成相貌堂堂的“小伙子”时,母兽也就开始给幼仔断奶,让它们逐渐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你瞧,在充满阳光的林中草地上,仔兽们在母兽示范动作的启示下,相互追逐,彼此搏斗,爬树腾扑……更为有趣的是,母兽向仔兽传授猎捕的技术。开始,母兽先将遇到的猎物逮住,待仔兽赶来时,又将猎物放掉,让仔兽自行角逐,而母兽则在一旁静静观看,直到它们捕获成功。

仔兽们在与大自然“真枪实弹”的搏斗中,逐渐掌握和增长了独立生活的本领。一般来讲,半岁后就基本上掌握了搜索、潜行、扑腾、迂回、扼杀等行猎的技巧。大约到一岁以后,才逐渐离开母兽,过起独立自主的新生活。

现在你可能要问凶残的猛兽为什么在对待“子女”方面是那样“慈爱”呢?

原来“母爱”是所有动物的一种基本属性,这虽然是一种复杂的行为,但却不是有意识的活动,而仅仅是属于一种本能罢了。这种本能实际上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原因固定下来的,它对于猛兽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都有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猛兽对“子女”的慈爱是它们传宗接代的需要,如果没有母兽对仔兽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仔兽就不可能在自然界中众多“敌害”的困扰下“长大成人”,这样,它们的种族就有灭绝的危险。所以说猛兽对“子女”的慈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大自然的一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