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属古猿是较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吗

两属古猿是较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吗?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一直假定较高等的灵长类动物(或类人猿)起源于非洲,因为最古老的已知类人猿化石是在那里发现的。但是,现在有一批科学研究人员认为,最古老的类人猿,甚至可能连猴子、短尾猿和人类在内的共同祖先,都来源于南亚。在将1978年发现于缅甸的化石腭骨和牙齿以及新近在同一场所发现的门牙进行仔细研究以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灵长类动物的两属古猿(Amphipithecus mongaungensis),或它的某种近亲动物,可能是类人猿同较低等灵长类动物(或原猴)之间的进化环节。可是,另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化石证据仍然不足,对两属古猿是否确系一种较高等的灵长类动物仍将信将疑。可以肯定的是,新的发现已引起了一项老的争论,即到底是原猴的哪一个分支演化成为类人猿。

20年代时,人们首次发现两属古猿腭骨的碎片,但由于腭骨不全,而且已经损坏,所以它们的分类位置一直难以确定。在埃及发现大批与此有关的埃及猿化石以后,使科学家们相信,被认为生活在3,000~3,500万年前的这种灵长类动物,是通往人类道路上的已知最早期类人猿。

现在,由于获得新发现的缅甸化石标本而重建下腭骨的完整半边之后,斯托尼布鲁克的纽约州立大学的古人类学家拉塞尔·乔琼、伯克利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唐纳德·萨维奇,以及缅甸研究人员索·廷特和巴·莫认为,已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认定,两属古猿(其缅甸化石被确定年代为4,000~4,400万年)是可能演化成为较晚种类的已知的最早期类人猿。

乔琼和他的同事们在1985年8月23日的《科学》杂志上概述了两属古猿与其他类人猿共同具有的特征。象较高等的灵长类动物那样,两属古猿具有在前部凝成一块的深而厚的腭骨。相比之下,大多数原猴的腭骨都较薄,并朝前逐渐缩小,最终连接在一起,而不是凝成一块的。两属古猿的臼齿有两枚很象类人猿,其前部和后部一样宽。新发现的门牙,95%是属于两属古猿的,十分直而光滑,可能是竖直排列的,这一切都同人类的门牙十分相似。

乔琼说,这既不是猴子,也不是短尾猿或人,而是它们之间的共同进化环节。从概念上说,我们认为这样的动物一定存在过,我们已经找到了这种动物的化石证据。此外,两属古猿还具有与这种动物的祖先原猴同样的一些特征,如第一臼齿朝前变狭,而所有臼齿又都具有较低等灵长类动物的尖顶特证。

特别是,乔琼研究小组强调两属古猿(由此而及于各种类人猿)同原始狐猴科(现今的狐猴和懒猿就是由它进化而来的)的较低等灵长类动物之间的类似点。这就使两属古猿恰好成了久已存在的一项争论材料。那争论的焦点是:哪一种较低等的灵长类动物演化成为类人猿,是原始狐猴,还是同现代眼镜猴有亲缘关系的称为omomyids的另一种原猴?

安阿伯的密执安大学古生物学博物馆馆长、原始狐猴起源论的极力主张者菲利普·金格里奇说:“我基本上赞同作者的见解。”而纽约市莱曼学院的古人类学家、omomyid起源论阵营的一个成员埃里克·德尔森认为,没有足够的化石证据可以断定两属古猿是一种类人猿,虽然他承认有这个可能性。他说:“但是即使如此,我认为它也不能说明原始狐猴同类人猿有亲缘关系。”

(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