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开屏原因何在

孔雀开屏原因何在?

鸟类羽毛的颜色存在着千差万别,有的灰暗单调,有的绚烂艳丽;有的雌雄相仿,有的两性差异甚大。鸟羽的不同色彩作用何在呢?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对此提出一个颇令人信服的假说——性选择假说。他认为,在实行一雄多雌婚配的鸟类中,每只雄鸟所交配的雌鸟数目越多,产生的后代也越多。因此,任何能使雄鸟与更多雌鸟交配的特征都有利于繁殖后代,而雄鸟的鲜艳色彩就是这样的特征,因为雌鸟似乎更乐意与装饰华丽的雄鸟交配。这种“性选择”假说在当时曾被广泛接受,尤其是在解释孔雀开屏的原因时更为如此。

孔雀究竟为什么开屏呢?德国动物学家伯恩哈尔德·格日梅克肯定地断言,这是雄孔雀求偶的需要。他对孔雀的生活习性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曾不止一次地发现,当一只雄孔雀走进雌孔雀栖息的大树或峭壁,先是身子略略向后倾斜,然后展开自己美丽的彩屏,以便让高处的雌孔雀们能俯瞰到五彩缤纷的尾羽。而灰褐色的雌孔雀则并不漂亮,当它靠近求爱者时,雄孔雀立即一边倒退,一边迎着雌孔雀转动身子,为的是不让对方见到尾部的羞处。这时,雌孔雀在审视着,以明确对方羽屏的艳丽程度,如果符合要求便与对方进行交配。

但“性选择”假说,最近却受到了有力的挑战。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动物学家罗宾·佩克和利物浦大学的吉奥夫·派克,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不易被捕”假说。他们认为,凡是善于发现敌害,或者因为活泼机灵而极易逃脱的鸟,都以鲜艳的色彩来显示出自己的长处。因为它们能以这种方式告诉爱捕捉鸟类的动物,“我们别具一番身手,请打消捕捉我的念头,不要枉费心机”。而不善于发现和逃避敌害的鸟,则必须善于隐蔽自己,故而都不具备鲜艳的色彩。

这两位学者为了给“不易被捕”假说提供更为充分的证据,他们将欧洲和北非的516种鸟,根据显目程度,分为5等;然后再根据身体大小、摄食方式和婚配方式,分成各种等级。最后,他们以统计学方法研究这些特性与显目程度之间的关系。在他们所发现的规律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凡是不活泼的鸟,颜色都偏向于灰暗,而几乎所有生性活泼的鸟,则都有鲜艳的色彩。除此以外,在一雄多雌婚配的鸟类中,雌鸟负有孵卵的任务,故较之雄鸟更不活泼,因此在这一类鸟中,色彩鲜艳的都是雄鸟。

然而,雄鸟用美丽的毛羽试图吸引雌鸟,已成为非常肯定的事实,那么,用“不易被捕”假说又如何来解释这一现象呢?这两位英国学者指出,鸟类的“集体求婚”是非常有趣的,通常是一群雄鸟围着一只雌鸟,竭尽炫耀挑逗之能事,以取得雌鸟的“爱情”。但这种仪式通常都是在空旷地带进行,若有敌害,很容易被发现。而雄鸟的鲜艳色彩,就是给捕捉者发出的一个退避的信号。此外,有些鸟类的“集体求婚”是在草木丛中进行,而这类雄鸟的色彩一般都不鲜艳,以上这些都很符合“不易被捕”假说。

罗宾和奥吉夫认为,孔雀开屏曾做为“性选择”假说的经典例子,但用“不易被捕”假说也能进行很好的解释。比如在雄孔雀开屏后,张开的尾羽上有许许多多艳丽的“眼点”,可以用来迷惑敌人,因为其他动物很容易被同时呈现于眼前而又活动着的形象所迷惑。于是,就在敌人疑惑迷茫和举棋不定之际,雄孔雀便可以伺机逃脱。

目前,“性选择”假说和“不易被捕”假说还在继继争论中,谁是谁非,将有待于今后定论。

(裘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