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为什么能耐旱

骆驼为什么能耐旱?

骆驼号称“沙漠之舟”,能够忍耐酷热干燥的环境,能在水源贫乏、昼夜温差无常的浩瀚沙漠里长途跋涉,有时一连几天甚至几星期滴水不进。骆驼为什么有这种超乎寻常的耐旱本领呢?它具有什么样的特殊生理机制呢?这些问题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论点。

最早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意大利的自然科学家蒲林尼。他提出,骆驼是反刍动物,所以紧接在真胃的前面有三个室,其中最大的一个是瘤胃。由于在解剖上不同于其他普通反刍动物的瘤胃,里面有许多肌肉带,而这些肌肉带可以把瘤胃分隔成几个部分,使它们起“水囊”的作用。当取水方便时,骆驼将水贮存在“水囊”里,以备口渴时使用,这就形成了骆驼在沙漠旱地里的生存力。

蒲林尼关于“水囊”的理论解释,似乎颇能说明问题,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美国杜克大学生理学家施密特·尼尔森却发现,“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的其余部分隔开,而且从形体看,其个体也太小,远远不足以构成一个有效的贮水器。他通过解剖进一步考证,在囊里并未找到水,只发现胃中所含的是浓绿色的肮脏液体,里面所含的水分甚至比其他反刍动物还少,而含有的盐分浓度则与血液大致相同,因此很难想象骆驼能利用胃里的水分。既然骆驼不能大量贮存水分,也不饮入超过自己当时需要的水,那么它又是怎样具备这种超常的耐旱本领的呢?

尼尔森认为骆驼耐旱的秘密,也许在于能够经得住脱水,他经过长期的考察后发现,一头骆驼如果不给它喝水,在暑热的沙漠中走8天,体重会减少100公斤。这大约相当于它们体重的22%。处于脱水状态的骆驼,肌肉会起褶皱、腿部消瘦、腹部瘪向脊骨。失水达其体重25%,但它依然能够生存。而其他哺乳动物则不然,如大鼠当脱水达到体重减轻12~14%时就要死亡。人如果失水达体重5%以上,便出现知觉紊乱;失水达10%时,会引起精神错乱,耳朵失听,痛觉消失。特别是在沙漠那样炎热的地方,即使失水在12%以内,人也会因严重中暑而死亡。然而骆鸵又是如何忍受如此严重的脱水呢?尼尔森解释说,动物或人在脱水状态,血液会因失水而变浓,粘性增加。这对心脏来说,泵送出这些浓稠的血液会变成沉重负担,血液循环变慢,身体各部因物质代谢所产生的热量,由于循环变慢不能有效通过皮肤而散发,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导致机体死亡。而骆驼脱水时尽管失去水分,血量却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失去的水不是来自血液,而是来自其他体液和组织。

除此以外,尼尔森和其他一些动物学家还发现,当骆驼呈脱水状态之后,一有水喝,就马上恢复。一头骆驼20分钟能喝约100公升以上的水,这样在沙漠中行走只要一遇上绿洲,就能在极短时间内恢复。显然,这又是骆驼耐旱的另一个原因,尼尔森的论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但是,有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

日本学者太田次郎在他所著的《生命的奥秘》一书中指出,骆驼耐旱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许是它出色的保水能力。因为骆驼除了在一天中最热时出汗外,通常不出汗,体温也不怎么上升。原因何在呢?因为它的体温会起变化,沙漠中气候温差大,白天极热,骆驼体温升高,夜晚寒冷体温又随之下降,而且它还身披厚厚的驼毛,能抵御白天火热的太阳,这样由于少出汗就保证了体内水分极少散失。

在这场研究骆驼耐旱原因的大讨论中,新的理论,新的观点还有不少。比如有些学者认为贮存在驼峰中的脂肪可以氧化生水,1克脂肪氧化以后可产生1.07克水,因此推测,一只骆驼的驼峰中大约存有40公斤的脂肪,即相当于背了40公斤的贮存水。

还有些学者认为骆驼善耐饥渴的原因之一是排尿量少,因为它的肝脏能把大部分尿素再循环,而不会造成尿中毒。

虽然科学家们从各个方面探索骆驼耐旱的秘密,但始终未作出统一的解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骆驼耐旱的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

(瞿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