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类为何要集体

鲸类为何要集体“自杀”?

1985年12月22日早晨,福建省打水岙湾时值涨潮,海浪翻滚,汹涌而来,福鼎县奏屿镇建国队渔民正在海面作业捕鱼,一头十余米长的抹香鲸被渔民用大网团团围住,这头海兽不肯束手就擒,拚命翻滚吼叫,企图挣脱,无奈被渔网紧紧缠住,动弹不得。与此同时,渔民发现2、3海里外波涛翻滚,一群抹香鲸汹涌而来。鲸群在被捕抹香鲸周围游弋,并用身体隔网摩擦被围同伴,以示安慰,同时横冲直撞,攻击渔船,显得非常愤怒,渔船在鲸群攻击之下,上下颠簸,几乎翻覆,渔民惊恐万状,奋力搏斗,相持3~4个小时,海水退落,鲸群全部搁浅,横卧海滩,但全部活着,奇怪的是待海水再次涨潮时,这鲸群仍然不忍离去,渔民们在当地水产部门指示下,奋力驱赶鲸群返回海洋,甚至动用机帆船拖曳,均不奏效。即使被拖下海的鲸,竟又冲上滩来,没有一头苟且偷生,直至退潮,十二头长12~15米的抹香鲸全部毙命,陈尸海滩,情景十分壮烈。这是我国有记录的第一次抹香鲸集体“自杀”事件。

鲸类集体“自杀”在自然界中已是屡见不鲜的事件了。据英国大英博物馆所作鲸类“自杀”记录统计,自1913年来,有案可查的鲸类搁浅“自杀”个体总数已逾1万。记录表明,鲸类每个种都有搁浅“自杀”身亡的例子。科学家们虽对鲸群冲上海滩“自杀”身亡这个悲剧性的谜非常感兴趣,可是对鲸类“自杀”的原因,至今尚无统一的解释。

美国动物学家阿·吉·格渥德教授认为,鲸类是一类眷恋性很强的水生哺乳动物,尽管它们常常羞怯到令人惊讶的程度,但仍有足够的勇气去拯救其受害的同伴。美国生物学家拉·沃尔森指出,鲸类具有定向声纳系统,一头鲸鱼遇难,能通过定向声纳系统发出呼救信号,使其他同类迅速赶来,奋力相救,只要有一个同类没有脱险,其他鲸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忍弃之离去。这是鲸类亿万年种群生活方式所造成的保护同类的本能。

美国帕萨迪纳市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地球生物学家乔索菲L.金斯彻维克认为,鲸类如同鸟类、鱼类一样,利用地球磁场来决定其迁徙途径,大多数种类迁徙时,似乎遵循于磁力低地而避开磁力高地,这可能是在于磁力低地较易循行长途。金斯彻维克及其合作者曾把史密森博物院一张记录美国东海岸212起鲸类搁浅“自杀”事件的地图跟美国地质调查局绘制的一张关于该地区域磁力地形图联系起来,惊奇地发现搁浅事件往往发生在磁力低地或极低地——即地球磁场同岩石中相反磁场作用后而造成的局部磁力减弱的区域。因此认为鲸类是受磁力“低路”的影响,顺着这些磁力“低路”前进时搁浅在海滩上,并至死不回的。

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的森满保教授对鲸类集体“自杀”则另有见解。他及其合作者从1982年至1986年先后解剖了集体“自杀”的海豚(属鲸类)八头,发现都是寄生虫致使其听神经发生了病变。因此,森满保教授在日本耳鼻喉科学会上指出,海豚集体“自杀”的悲剧是由于某种寄生虫使其听神经异常,导致声纳系统失灵而造成的。

虽然各国科学家对鲸类“自杀”之谜作了很多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但迄今为止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迷惑不解。看来,动物界中这个疑团的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们作进一步研究、探索。

(杨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