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和恐龙

龙和恐龙

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很熟悉。我们炎黄子孙,经常自诩为“龙的传人”。龙在我国的传说极其悠远,早在甲骨文中便有记载,算来距今已近3千年了(图26)。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把龙视为“神灵”,并把它和“凤凰”、“麒麟”一起合称“三灵”,或再加上“龟”,合称“四灵”。通常,人们把它看作是“治水”的神灵,因而有“龙潭”、“龙溪”、“龙井”等地名。旧社会,大旱之年,没有雨水,老百姓披麻戴孝,向“龙王”求雨。海边常遭水灾,经常建有“龙王庙”,祈求保佑。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杂说一》一文中,开头第一句便说“龙嘘气成云”。有云才有雨,雨是龙让下的。“龙不翻身不下雨”,不是有首歌也是这样唱的吗。龙,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真是神圣不可侵犯。我国的封建帝王为了愚弄人民,达到巩固王朝的目的,别出心裁,竟把自己说成是龙的化身,是“真龙天子”,他的言行是天的旨意,谁也不可抗拒。并在宫殿里到处刻上龙的形象,椅子上有龙,地上有龙,石碑上有龙,皇家公园里有九龙壁、五龙亭;甚至连有关皇帝的东西,也都加上个“龙”字,如“龙床”、“龙袍”、“龙颜”,他的儿子也是“龙种”,弄得神乎其神,好像他真是龙的化身似的。实际上,说透了,这不过是一种愚弄百姓、镇吓人民的手段而已。

 

但是,从科学的生物学的观点来看,传说中的龙是不存在的。它的出现,是因在远古时,科学还不发达,劳动人民对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还不认识,以为是由神明主宰着的,不能触犯,否则便会遭殃。于是结合他们习见的动物形象,塑造出“龙”等神灵来祭拜,祈求太平。据考证,秦汉时期龙的形象比较简单,基本上像条蛇。经长期的艺术加工后,到明清时,龙的形象便大为复杂化,最后成为腾云驾雾、若隐若现的五爪金龙了。就从这一点来看,也可说明传说中的“龙”是虚构的,因为没有一种生物一会儿是这样的,一会儿又是那样的。据知,国外也有龙的传说,它的形象可没我国的漂亮,“身价”也远不及我国的高,甚至有的国家还把它作为一种破坏人们美好姻缘的“坏蛋”来处理,笔者就曾见过一幅“勇士刺龙”图(图27),可为见证。

既然,传说中的龙是虚构的,那么中药铺里卖的“龙骨”、“龙齿”又是什么?那也不是五爪金龙的骨头和牙齿,而是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和牙齿化石。

总的说来,与传说中的龙相对的,科学上的龙主要是对爬行动物的总称,凡爬行动物,不论现生的、化石的,均可称之为“龙”,不是有一类现生蜥蜴名为“石龙子”吗。

爬行动物是5大类脊椎动物中的1类,继鱼类和两栖类之后在地球上出现,并从它那里分别进化出鸟类和哺乳类来。爬行动物是在距今大约3亿年前开始出现,到距今2亿年至7千5百万年前这段时间最为繁盛。当时陆上有恐龙、海中有鱼龙,空中有翼龙,千姿百态,济济一堂,称霸地球达1亿多年!可后来它们衰落了,特别是在距今7千5百万年前,它们的大多数属种绝灭了,闯过此关而残延至今的只有龟鳖类、鳄类、有鳞类(蜥蜴和蛇)和喙头蜥类。喙头蜥类现今只生活在新西兰及其附近岛屿上,我们现在常见的爬行动物则只有三类。照此看来,恐龙只是“龙”(爬行动物)中的一部分,且只生活在陆地上(包括沼泽地区),没有上天、下海的。这一点经常有人搞错,误把翼龙、鱼龙也说成为恐龙。在此顺便纠正一下,翼龙、鱼龙等是“龙”,但不是恐龙(图28)

 

恐龙大致在距今2亿年前,从原始爬行动物中进化出来的,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多年后,于距今7千5百万年前全部绝灭。“恐龙”一词是从希腊文dinosaur翻译过来的,原意是“恐怖的蜥蜴”,因为早期发现的恐龙化石个体常较大,看上去似乎有点恐怖。其实,现在知道,恐龙不一定都是大的,也有公鸡那么大的小恐龙。恐龙分两大类,每类中又分小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躯体硕大、颈长、尾长、吃植物的;有牙齿锋利、两脚行走吃肉的;有身上长骨板的,有头上长角的等等。我国是出产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各类都有代表,甚受国外有关学者重视。我国的恐龙化石也多次出国展览,为国家赢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