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漫谈

鼠类漫谈

鼠类是现生最成功、数量最多的兽类。学者估计,全世界现生鼠类约有35科、350多属、1700多种(有说3000种),占现生哺乳动物总科数的1/4,总属数的35%,总种数的50%。若就个体数目来说,所占的比例就更大了。有人说,世界上每两个哺乳动物中,至少有一个甚至一个半是鼠类。更有人说,现生鼠类个体的总重量,比现生最大动物鲸类个体的总重量还要大。鼠类的繁盛,个体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鼠类进化成功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但个体较小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个体小,就可去开辟、适应大动物所不适宜的环境。它们的高速的繁殖力,意味着它们具有广阔的生活区域和对各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家鼠一年可产仔6—7窝,每窝7—8仔。北美有种宾州田鼠,出生后25天性成熟,一年可生17窝,每窝5—6仔。照此算来,一只母鼠一年就可产仔百只以上,再加上子又生孙,数量就更惊人了!它们不但在陆上生活,空中、水中也有它们的成员。空中有滑翔的鼯鼠,水中有水。此外还有荒漠中的跳鼠,森林中的睡鼠,洞穴中的鼢鼠,以及扰乱我们人类几万年的老鼠。从赤道到极地,甚至高山、海岛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足迹(图62)。

鼠类是啮齿类的通称,因它是啮齿类中最普通、常见的“一员”。啮齿类除包括鼠类外,还包括始啮类、松鼠类、豪猪类(或豚鼠类)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有一对终身生长的大门齿,门齿之后是一段齿缺(空的),再后面有2—5个颊齿。当它用门齿啮物时,上下颊齿不能咬合或咀嚼。反之,当用颊齿咀嚼时,上下门齿却是分离的。关于鼠类的啮物,相信大家都有记忆并恨之入骨,好好的木箱、家具,有时会被它啃得东残西缺。其实,老鼠并不吃木头,只是用硬物来磨牙而已。因为它的门齿是终身生长的,若不将它磨蚀,则会长成长牙,撑着嘴巴合不拢来。据说有人做过试验:把老鼠养在瓷缸内,喂以软食,使其无法磨牙。后来,门齿长长如撬棍,撑着嘴巴,活活被饿死。

现知最早啮齿类化石发现在5千5百万年前北美最晚古新世地层中,叫副鼠(Paramys atavus)。它很像大松鼠,脚上有爪,会爬树,还有一条长尾巴,用以保持身体平衡。门齿像把大凿子,后面有5个颊齿。那么副鼠是否就是啮齿类的祖先?啮齿类是否起源于北美?不一定。70年代,在我国安徽潜山县古新世中晚期(距今6千多万年前)地层中发现过一种名叫东方晓鼠的化石,它有一对大门齿,退化的颊齿,以及门齿和颊齿两种不同位置咬合机能的雏型,简直与啮齿类相似极了(图63)。我国专家的有关东方晓鼠的论文发表后,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极大兴趣,并在他们的古生物书刊中或有关国际会议中,肯定东方晓鼠与啮齿类起源的关系。当然,晓鼠不可能是啮齿类的直接祖先,但至少我们可以说,啮齿类可能起源于晓鼠类的近亲。

啮齿类因为数量多,自然牙齿(颊齿)也多。一旦成为化石,实为野外最常见的标本之一。因牙齿体积小,一颗颗寻找、挖掘太费劲了,近年来,普遍采用筛洗法。土中淘牙,一次可获大量标本。1980年,我们的同行在内蒙古化德有关地层中筛洗两周,竟共获51种小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的1万多颗牙齿。牙齿是研究啮齿类进化的主要依据,也是划分地层和地层对比的可靠证据。啮齿类的进化速度很快,反映在牙齿构造上的变化也快,这是鉴定、划分地层的有利条件。例如,最早的仓鼠类化石发现或起源于我国距今3千7百万年前的晚始新世地层中,到距今1千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这2千多万年的时间中,仓鼠类已经历了三次大的替代。每一代各有自己的构造特征,且有许多化石代表,为划分地层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进化愈快,构造特征变异愈快,地层划分就可能越细、越精确。从这点上来看,鼠类倒还有点用。

可是现生鼠类偷吃粮食,还会传染疾病,实是人类的敌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行细菌战,我国有的地方鼠疫肆虐,此病就是鼠类身上的跳蚤传染的。此外,鼠类还会传染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沙门氏菌病等。有人说,自古以来,死于鼠类传染病的人数比直接死于战争的人数还要多。鼠类害人之罪,不能推卸。至于鼠类偷吃粮食,虽没直接置人于死地,但也够呛!有人统计,一只大老鼠一天吃粮食约25克,一年就要吃掉9公斤粮食。世界粮农组织报告,老鼠每年糟蹋全世界粮食的1/5。其危害?鯻崼J脑蠩?so乖9Q劐魏7?瑓6勰:樦??R`;峽)??*\栎M)钝*B疕#/鰥?褃喁m$?賓,瘸?蘯巳{44 飣^潡7d重4e?v湭礴下諣m7) ?缀\5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