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29.水稻的老祖宗野生稻

关于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变,已故丁颖教授经过毕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我国的栽培稻可分为籼稻和粳稻两类。即分为籼亚种和粳亚种。

华南各省栽培的主要是籼稻类,籼稻的米粒细长,粘性比较差,谷粒容易脱粒;粳稻的栽培地区主要在长江流域,粳稻的米粒较圆,粘性强,富于蛋白质,谷粒不易脱粒。广东前几年栽种的“科情”,群众通称“肥仔米”的就是属于粳稻。

不论它是籼稻也好,粳稻也好,追溯它们的来源,都是起源于野生稻。野生稻是栽培稻的老祖宗。

我国华南和西南各省是栽培稻的原产地之一。我国栽培水稻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书甲骨文早就有“稻”字。我们的祖先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栽培水稻,变野生稻为家种。经过漫长的年月,不断选育,到现在已经育出1万多个水稻品种。

据原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生态研究室的调查,我国现有3种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东起台湾,西至云南南部,北至北纬25°,南达海南岛南端的广阔地区都有野生稻分布。

野生稻和栽培稻在形态上是否相同呢?应当说是基本上相同的,但野生稻的谷粒比较小,谷穗的分枝疏散,着粒稀疏,谷粒易脱落。尤其是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株型很疏散,谷穗短小,谷粒也很小,如不仔细观察,还以为它们是常见的野草,看不出它们是野生稻!

普通野生稻,群众称为“鹤禾”、“野禾”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株较高大,高100~150厘米,茎在地表面匍匐生长,在地上分枝。生长时穗的分枝疏散,着粒稀疏,谷粒狭长,长约8~9毫米,常有紫色或青白色长芒,谷粒的顶端深紫色。普通野生稻的结实率低,边成熟边落粒。

普通野生稻分布较广,广东、广西、云南、台湾都有。广州郊区、惠阳、博罗、清远、三水、高州、化州、海康以及海南崖县等地都有发现,常大面积成片生长在沼泽地、草塘和河溪边。

药用野生稻,别名“山鸡谷”、“神禾”等,它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高1~2米,秆坚硬而且散生,叶片阔大,通常在 10~11月间出穗,穗大而挺直,谷粒很细小,粒形短圆,长约4~5毫米,灰褐色,谷粒顶端有1~3厘米的长芒。每穗有谷粒数百颗,谷粒容易脱落。

药用野生稻生于光照比较弱的山谷湿地,多生于两广交界的云开山脉的北麓和南麓,广东郁南、罗定、英德和海南保亭有少量生长。广西南部和云南南部也有分布。

疣粒野生稻,又名“野谷”、“山谷”等。植株矮小,高仅30~40厘米,茎叶形态很像竹子,叶片短且阔,穗短,每穗只有谷粒10~15粒,谷粒黄褐色,无毛,但有不规则的小疣状突起。

疣粒野生稻生于沿江坡地和高山河谷灌木丛中,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海南崖县、乐东也有发现,台湾新竹县亦产之。

野生稻的抗病能力很强,根据研究者的考察和研究,未发现野生稻有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发生,而且它的分蘖力强,为多年生的宿根植物,茎秆坚硬,米质优良。所以,野生稻具有多种优良遗传性状,是水稻抗病育种和提高蛋白质含量的重要原始材料;如经过杂交育种,把野生稻的优良性状传给栽培稻,有可能育成抗病性强和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

丁颖教授早在1929年就用普通野生稻同栽培稻杂交,选育出水稻新品种。近年来,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也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