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72.药用植物黄芪和巴戟是国家保护植物

黄芪又称北芪,自古以来用它的根入药,是重要的中药材,为滋补强壮药,中医认为服用黄芪有补气补血和增强体质的功效,又能治盗汗,近年来经研究还认为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它不仅是药用植物,还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是豆科紫云英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50~150厘米,主根粗而长,直径1~3厘米。茎直立。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3~31片,小叶椭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总状花序生于上部叶腋,有花10~20朵;花黄色或淡黄色,长15~18毫米,萼钟状,长5~7毫米;花瓣5片,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约等长,较旗瓣稍短。果为荚果,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3.5厘米,顶端有短喙,基部有长柄;果皮膜质,被黑色短柔毛,或混有白色毛;每荚有种子3~8粒。

黄芪主要产于华北和东北山区,如长白山、大兴安岭等地,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也有分布。有较强的抗旱耐寒的能力,但不耐水涝。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在粘土中生长缓慢,而多侧根。黄芪除药用外,还有保持水土的作用。繁殖方法是用种子繁殖。

巴戟又名巴戟天,是茜草科巴朝天属植物,为木质藤本。根肉质,粗厚,多分枝。多少呈念珠状,故又名鸡肠风。叶对生,长圆形,长6~14厘米,宽2.5~6厘米,两面均被稀疏的粗毛,故叶片有些粗糙。花序为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头状花序有花2~10朵。萼筒半球形,长2~3毫米,有3~4浅裂。花冠白色,长约7毫米,有3~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向内弯,有雄蕊3~4枚,花柱的顶部2浅裂。果为聚合果,近球形,直径约6~10毫米,成熟时红色。

巴戟产于广东、福建、海南和广西。以广东肇庆地区产量较多,且多人工栽培,通常用扦插繁殖。幼苗耐荫蔽,成长后在强光照下生长良好,常攀援在其他植物上以取得充分的阳光。

巴戟的肉质根为常见中药,中医认为它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用以治阳痿遗精、筋骨疼痛和腰膝酸软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