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说起来真有意思,每一个中国人(还有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东方国家)一生下来就和某种动物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属性”。鼠(子)、牛(丑)、虎(寅)、兔(卯)、龙(辰)、蛇(巳)、马(午)、羊(未)、猴(申)、鸡(酉)、狗(戌)、猪(亥)。其中11种都是常见的动物,只有龙是想象的。这个龙,也并未为帝王家独有,在这里是属于普通老百姓的。由此推论,十二生肖之产生,已经是称王称帝之前的遥远的古代了。

人之喜爱动物,远不止十二生肖,看看我们生活中的宠物世界,虫、鱼、鸟、兽等,都受人类的宠爱。你愿意养个争胜好斗的蟋蟀,还是老成持重的小龟;你希望有一缸色彩斑斓的金鱼,还是体态万千的热带鱼;你喜欢有一对饶舌的鹦鹉,还是一群温文尔雅的和平鸽;你是否羡慕有一头雍容华贵的波斯猫,还是一头对你永远忠诚的狼狗。想起这些,心里的欲望痒痒的。童年的梦,美丽的梦,总有那可爱的动物陪伴我们成长。长大了,少年,青年……,总是用那稚嫩的画笔,去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青蛙、雏鸡、天鹅、鸽子、熊猫、小猴……;你谛听音乐,《百鸟朝凤》的热烈,《空山鸟语》的幽静……;你收看影视,迪斯尼的主人翁,《动物世界》、《狮子王》……似有永恒的魅力;你读安徒生的《丑小鸭》,总会流出同情和激愤的泪水,而且懂得了成长之路的坎坷。等我们长大成才了,有一天,还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肯定又会为他们准备动物玩具,讲动物的故事,带他们一次次去动物园……。

你想过这种人和动物从生活到心灵的联系吗?它是偶然的吗?动物界给了我们许多许多,但我们了解动物吗?我们又对动物界做了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在这本书里,我们将仔仔细细地告诉你。

动物学内容十分广博,简单说是研究各类群动物的形态结构和有关生命活动的规律。但实际上,它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已分化出许多不同的学科。如按研究的动物类群来划分,有:原生动物学(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身体,全球约有30000种之多)、昆虫学(昆虫几乎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全世界共有150万种动物,昆虫就占了78%)、寄生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学等等。若综合起来分,大体上应分为: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

动物形态学——研究的是动物体的内外结构和它们发育、发展的规律。这个问题说来简单,其实非常复杂。就说神秘的恐龙吧,它是已经绝种的动物,早已成为埋藏在地层中的化石。研究它们的科学,叫作古动物学。我们之所以把各种恐龙列为古爬行类的动物,是因为与现代的爬行动物还有其他动物作过形态构造上的比较,发现了恐龙形体和骨架上有明显的特点,这种比较的研究方法又叫作比较解剖学。我们还发现许多恐龙蛋,竟然还发现了蛋中快孵化的小恐龙,你不想探索它在蛋中怎么变化的吗?这就属于胚胎学了。河南一位叔叔在研究恐龙蛋化石时,不小心摔破了其中的一个,发现里面居然还有一点点湿润的棉絮状物质。他于是赶紧保护好,飞速送到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那里的科学家们,用现代仪器分析,居然找到了恐龙的脱氧核糖酸片段,那是决定性状遗传的物质,它藏着遗传密码哩!科学家怎么知道细胞里藏有遗传密码的,这是因为现代形态学已向越来越细微的方向发展,起初研究动物的器官构造,这叫解剖学;再研究器官由什么来构成,这就是组织学;进一步要研究组成组织的小单位——细胞,这就叫细胞学;再深入就到了细胞的分子组成,就是分子生物学了。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为DNA,是构成生物的有机大分子,它决定着生物性状。至于那个恐龙蛋里发现的一小段DNA,是否真的是恐龙的DNA——遗传密码呢?会不会是运输过程中、在分析中、不小心沾上了现代活的细菌或真菌呢?这还得想别的办法来研究分辨。

动物分类学——是研究各动物类群彼此相似的程度,把它们分门别类,列成系统,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过程和发展规律。可以设想对于150多万种动物,要了解它们的生活状态,采集它们的标本,就已繁重了,还要把它们放在各自在进化历程的正确位置上,这就更难。比如说那可爱的大熊猫吧,现在都称它为熊猫。熊猫,就是像熊的猫,有些动物学家就不同意了,因为它明明像熊。之所以有个猫字是因为最早以为它属于浣熊科。我国有一种浣熊,能爬树,有长尾,毛茸茸的,分成数节颜色,俗名九节狼,很像猫,外文名叫猫熊,我们叫小熊猫。因此,这些动物学家坚持认为,熊猫要是属浣熊科,应该是像猫的熊,那就叫大猫熊或猫熊为好。现在我们知道熊猫主要食竹,牙齿比熊类少两颗,臼齿的构造和所有的熊都不同,是介于熊和浣熊之间,所以自成一科。于是关于应该叫什么名字的争论“休战”。约定俗成,大名为熊猫。但请记住,它和猫差之千万里了,不是猫类。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的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生殖、对刺激的反应等生理活动变化的规律。这门学科非常有趣,因为动物许多微妙变化是看不见的。就说血液循环吧,肉眼看不见,循环的途径也很复杂,然而它却为动物全身输送着各种养分。公元2世纪罗马医生盖仑(Claudius Galen 129—199)解剖活动物,将一段动脉上下两端结扎,然后再剖开,发现里面充满了血液,这才纠正了古希腊传下的,因解剖尸体时动脉中的血都已流到静脉,以为动脉是空的,充满了肺吸进的空气这种错误说法。1628年意大利的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致力于活体解剖和实际实验研究心脏的运动,最终弄清了血液是在动物体内循环的,从动脉流向静脉,并由此发现:“动物体内的血液是循环不息地流动着的,这就是心脏搏动所产生的作用或机能,这也是心脏运动和收缩的唯一目的。”从盖仑到哈维,人类前后用了1000多年,才初步弄清动物的血液循环。但在那个时代,显微镜还没有发明出来,哈维没有看到动脉和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后来,在他逝世后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丕基(Marcell’Malpghi)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动脉与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并指出,血液是从静脉通过毛细血管回到动脉而完成循环的。就是到现在,心血管的疾病,仍然是人类的大敌,血液循环的生理学、病理学,还大有研究呢!

动物生态学——是研究动物的生活与环境中的其他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性。为什么要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呢?而且研究的“热度”有增无减,真是“如火如荼”。你一定知道世界上许多动物种类正在减少,以至于绝灭。如可爱的大熊猫,数量极少,仅生活在我国西南的狭小的区域里。有一年,因其主要食物——箭竹大范围开花枯死,造成严重的食物馈乏,大熊猫濒于饿死的边缘,于是,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抢救大熊猫的活动。珍稀鸟类朱鹮,仅在陕西洋县有一小群,此外,东北虎、华南虎、扬子鳄、白鳍豚……,还有许多许多动物都已濒危。物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灾难,是因为动物的栖息地、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而罪魁祸首,主要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人口的增加,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各种污染环境的排放物等等都在威胁着动物界的生存。而人类从自然属性上看,也是动物,是智慧高度发达的动物。我们的智慧,就应该用于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从而也保护我们自己。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地球上只有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植物,栖息着形形色色的动物,地球才有生机,依赖植物、动物为生的人类才能绵延不绝,创造着新的文明!不研究生物和环境关系的生态学,岂能担当此重任呢?

噢,年轻的朋友,也许你读到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字眼时会觉得高深莫测而感觉不到具体的印象,那么请从下面开始,一页一页地阅读此书。本书的编者——一个爱你们的,和你们一样在少年时有过好奇、幻想和希望的大朋友,将带领你们畅游奇妙的动物世界,发现动物的生长发育繁衍的奥秘,探索动物与动物、动物与植物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