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王

中药之王——人参

人参俗名“棒槌”,因它的根酷似人形,故名“人参”。东北是我国人参最著名的产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部和长白山脉的抚松、集安、通化、临江等地。长白山区盛产的人参,以其品质地道、上乘,产量大,被誉为中国人参的正宗,与貂皮、鹿茸角一起被称为“关东三宝”。足见人们对人参的厚爱。走进长白山林区,会听到许多关于人参的美妙、神奇传说,为人参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人参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木植物,根肉质肥大,常分枝,主根呈纺锤状,须根上长有许多疣状物。茎单一直立,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端,因生长年限不同,叶数有所不同:初生叶为三出复叶,称“三花子”;第二年变为由五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俗称“巴掌”;三年生为两枚掌状复叶,通称“二甲子”,以后随年龄增加叶数随之增加。三叶者称“灯台子”;四叶者称“四匹叶”;五叶、六叶者分别为“五匹叶”、“六匹叶”,以后年限再增加,叶数也不再增多。人参生三年开始开花,顶生的伞形花序盛开着朵朵淡黄绿色的小花,6~7月为花期,秋季果实成熟,浆果鲜红亮丽,乾隆皇帝在《咏人参》中盛赞人参是“一穗垂如天竺丹”,形象地描绘了它的优美形态。野生的人参一般生长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下,对自然环境要求比较严格,它既怕冷,又怕晒,但又需要温暖的阳光,只能生长在温带寒冷气候的有阳光斜照的山坡上。并要求土壤腐殖质深厚、排水良好。

人参根入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为补药之首。在中药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其为“神草”。人参性温味甘,归脾、肺、心三经,为滋补强壮药。有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固脱生津、安神益智的功能,在临床上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人参根含29种人参皂甙、多种氨基酸、多肽、挥发油、葡萄糖、维生素B1和B2等多种成分,有诸多药理作用,可促进神经系统兴奋,对高血压、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有一定治疗作用。并有“扶正固本”的功能。近年研究发现人参又有抗癌、治疗糖尿病等作用。通过对人参地上部分研究发现,其化学成份与根基本相似,皂甙含量还远远超过根,为人参茎、叶、果的药用打下了基础。野生人参又称“山参”,生长于长白山原始森林中,为人参中最名贵者。1981年抚松农民在长白山原始森林中采掘出一苗净重9两2钱的大山参,总长79.5厘米,生长期约160年,堪称稀世之宝。现在这棵山参存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内。由于采参历史较长,采挖时又大小不分,竭泽而鱼,使山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现在国家已将山参列为一级保护植物。人工栽培的人参称“园参”,是人们采集参籽、模拟人参生长环境栽植而成的。我国栽植人参的历史已有400多年,仅吉林的参场就遍布省内20余县,以抚松、靖宇、集安、长白的产量最高,尤其是抚松,素有“人参之乡”的美称。人参可加工成红参、白参、生晒参、掐皮参等百余种产品,红参呈深棕色,生晒参和白参的外表呈黄白色。把刚挖出的人参经汽蒸后,灌以白糖,或用火烤后装在盖有玻璃的木匣内于阳光下晒干,就成为糖参和生晒参。

吉林省人参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不仅销于国内各地,还出口香港、日本、东南亚、欧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据说出口1吨人参相当于出口 100吨大豆,可换回150吨钢材。可见人参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之大。目前人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各种人参滋补品、人参酒、人参烟、人参茶、人参糖及人参护肤品等相继问世,成为人们的营养佳品和馈赠礼品。这一系列的产品同时也打入国际市场,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