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虫植物的研究和利用

食虫植物的研究和利用

说起食虫植物来真是奇妙,好似植物王国里的“天方夜谭”。它们不仅像普通的绿色植物一样有根茎叶的分化,叶中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料,而且又能象动物那样捕食昆虫。食虫植物的这种奇妙适应性,曾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物种进化过程中巧夺天工的范例,他曾对许多食虫植物进行过研究和观察。达尔文尤其对捕蝇草感兴趣,并用它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先后用水和糖水滴在捕蝇草的叶片上,但叶片都不闭合;他又用铅笔或玻璃棒去拨弄叶片中部的激发刚毛(感觉毛),叶片虽然闭合,但很快又重新张开,也不分泌消化液。

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促使食虫植物分泌消化液的呢?达尔文又用茅膏菜和捕蝇草等进一步做实验发现,用糖或碳酸钠等刺激它们的叶片,并不能引起消化液的分泌,而用各种含氮化合物刺激时,叶片即会分泌消化液。其实,昆虫就能够分泌多种含氮化合物。牛津大学的罗宾斯通过对捕蝇草研究认为,这种含氮化合物可能是尿酸,因为所有昆虫的排泄物中都含有丰富的尿酸。

科学家还对食虫植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进行了研究,有人用放射性同位素氮15标记果蝇来“喂”茅膏菜,结果发现,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后,即被叶片吸收,通过导管到达木质部,然后再输送到根部。

食虫植物是如何分泌粘液和消化液的呢?这也是科学家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细胞化学反应研究发现;粘液是由腺毛分泌细胞内的高尔基体合成和积贮的。以后高尔基体产生许多囊泡,囊泡携带粘液慢慢向质膜移动,并与质膜融合,然后将粘液排到质膜外,最后经过细胞壁分泌到腺体表面。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也是由分泌细胞的高尔基体聚积的,然后一部分暂时贮存在附近的小液泡内,一部分通过囊泡排到质膜外;当一旦受到捕获物刺激时,消化液就经过细胞壁分泌出来。据对10多种食虫植物消化液的分析研究结果,里面含有多种酶类,其中以蛋白酶、酯酶和酸性磷酸酶比较普遍存在。

大家知道,酶也是蛋白质,食虫植物由高尔基体分泌蛋白质,这一点与动物类似。食虫植物与动物的相似之处还有,细胞内网器特别发达;分泌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丰富的DNA,这一点也是动物腺细胞的典型特征之一。

科学家还对食虫植物的敏感性进行了探索,加拿大科学家斯图尔特·雅各布松等人发现,当刺激捕蝇草的感觉毛时,便会产生电信号,这种电信号本身非常类似动物的神经电信号。有人认为,食虫植物的这种类似神经活动的水平,大约可与某些最简单的动物如海葵和其他腔肠动物相比。还有人测出捕蝇草中电信号的传递速度为每秒20毫米。

食虫植物的这些奇妙特性,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不仅在探索其中的奥秘,而且还正在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有的科学家在收集食虫植物,并进行人工栽培。最容易获得和栽培的品种有捕蝇草、猪笼草、茅膏菜、眼镜蛇瓶子草等。

现在人们在植物园和公园中栽种一些食虫植物,供参观者欣赏。还有一些植物爱好者在房前屋后和庭院里栽上几盆食虫植物,不仅在自己的家中就可观赏到大自然的奇景,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消灭蚊蝇,有利于改善环境卫生。

在农业上,可利用食虫植物来消灭害虫。如英国利用茅膏菜捕食了数万只迁飞来的菜蝶,使很多菜田免遭灭顶之灾。更令人鼓舞的是,在食虫植物的启示下,人们有可能培育出有自卫能力的食虫作物,这样就可节省农药和喷药用工,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据说,人们已经找到了一种野生的玻璃维亚食虫马铃薯,它的叶子能分泌粘液来捕捉蚜虫、蟎、蓟马和各种小甲虫。科学家正在利用它与一种高产马铃薯杂交,试图培育出既高产又能捕虫子的马铃薯。这种马铃薯一旦培育成功,不仅可减少马铃薯的害虫,而且还能降低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率。因为它所捕食的蚜虫,正是马铃薯卷叶病毒病、马铃薯丫病毒病等的传播媒介。

此外,自然界中食虫真菌种类较多,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上。科学家正在筛选和寻找侵染性强的种类,以便经过大量繁殖,做成菌丝粉,再撒到土壤中去,消灭农作物的线虫病;或拌在饲料里,用以防治家畜的线虫病。

随着基因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许可利用基因转移手段,来获得新型的会捕食害虫的作物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