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花粉雨

神秘的花粉雨

天降红雨、天降猪头、天降虾米,在报刊上早有过报道。这是龙卷风把红藻、猪头或虾米从甲地卷上天空,以后又抛向乙地所制造的“恶作剧”。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南、北地区还出现过另一种天降“黄雨”的现象。降落到地面的黄雨,含有大量的黄色粉末,铺在地面形成一层闪闪发光的黄绿色薄膜。

黄雨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呢?生物学家们把雨滴放在显微镜下一看,原来雨水中这些黄色粉末是植物的花粉。是花粉形成了这种神秘的“黄雨”——花粉雨。

不同地区花粉雨中的花粉种类很不相同。辽宁省东沟县地区的花粉雨,雨中含的主要成分是槐树花粉及少量油菜花粉。因为当时鸭绿江两岸春意正浓,槐花和油菜花竞相开放,一股东南风把它们的花粉送上了高空,随着连绵细雨又一起降到了地面。在福建厦门地区的花粉雨,其主要成分是马尾松花粉。而在苏北许多地方下的“黄雨”,则以榆树花粉为主。花粉雨的形成,究其原因,主要与当地开花季节气流骤变有关。气流带着小而轻的花粉上升,一经与水蒸气凝结成滴,便形成了花粉雨。当然,形成花粉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必须有大片占优势的风媒花植物。因为,风媒花植物的花粉数量很多,如松树,它的一个雄球花就含花粉150万粒。所以,松树开花季节,当和风吹过松林,一阵黄烟有如轻雾,这是松树雄球花上散发出的花粉所造成的。1963年,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五营林区,也因为大量红松的花粉飘舞在林海上空,结果造成了一场罕见的“黄雨”。在欧洲某地森林的上空,春天常形成一片片美丽的“黄云”,这也是花粉的“杰作”;由于花粉多,还常常使林边湖面盖上一层薄薄的黄绿色“轻纱。”

生物学家曾作过统计,槭树每朵花的花粉约为8000粒,酸模的则可达18.8万粒,芍药的是365万粒,玉米的约为5亿粒。以花序或球花为单位计算,柔毛桦的每一花序有花粉600万粒,胶桤木为450万粒,南洋杉的每个雄球花竟高达10亿粒。由此可见,风媒花植物花的产粉量大得多么惊人。难怪有些植物的花粉,如玉米的花粉常被收集起来作为饲料添加剂或制成“花粉饮料”。在印度生长的各种香蒲的花粉,有的多到可以用来作烤制面包、点心之用。

“花粉雨”的形成,除了与花粉的量大有关以外,也与这些花粉(特别是风媒花花粉)光滑而干燥,有的甚至带有便于飞行的气囊(如松树花粉)有关。在风力的帮助下,一些较轻的花粉,如云杉花粉,每粒重约0.000072毫克,可以被带到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空。瑞典著名的孢粉学家额尔特曼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在大约1500公里的大西洋中心,他收集到了松树的花粉,在千里冰封的北极,收集到了云杉、松、桦木的花粉。这些说明,很多植物的花粉具有长途跋涉进行环球旅行的能力。据统计,松树花粉的飘浮距离约为1770—1775公里,云杉的约为1450公里,桦木的约为600公里。只要条件合适,这些数量又多,质地又轻的花粉,都可随气流上升与水蒸气凝结创造出一个个罕见而又神秘的“黄雨”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