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

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

一颗小小的种子,如果给以水、温度、氧气等适宜的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继而长成一株植物。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怎样长成幼苗的吗?

种子从外界吸收足够的水分后,首先使种皮变软。种皮软化一方面使水分源源不断地透过种皮向胚乳和胚细胞渗入,种子吸水膨胀。另一方面有利于氧和二氧化碳的透过,便于呼吸作用的进行。这时,胚细胞里存在的各种酶物质,有了足够的水分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活动性大大增强,将贮存在胚乳或子叶里的不溶性大分子物质,分解成简单的可溶性物质,并转运给胚的各部分细胞,供其吸收利用。胚细胞吸收了这部分养料后,细胞物质增多,体积增大。经过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多。这样胚的各部分很快生长起来。

种子胚各部分生长的快慢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胚根首先突破柔软的种皮,露出种子外面,然后向下生长,形成根。种子萌发先形成根。一方面可使早期幼苗固定在土壤中;另一方面及时吸收水分和养料。形成根的同时,胚轴细胞也相应地生长和伸长,把胚芽或胚芽连同子叶一起推出土面。胚芽进一步向上生长,形成茎和叶。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一株能独立生活的幼植物体也就全部长成,这就是幼苗。

常见的植物幼苗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子叶出土的幼苗,另一种是子叶留土的幼苗。这主要是由于种子萌发时,胚体各部分尤其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而造成的。蓖麻、大豆、棉花、油菜以及各种瓜类的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子叶着生点到胚根的一段)加速伸长,将子叶和胚芽推出土面,所以幼苗子叶是出土的。而棉花等种子的子叶出土后展开,还能进行短期的光合作用。蚕豆、豌豆、小麦、玉米等的种子萌发时,下胚轴并不伸长,而是上胚轴(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之间的一段)伸长,所以子叶或胚乳并不随胚芽伸出土面,而是留在土中,直到养料耗尽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