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Page 1

(四)奇异的种族“部落”

在种类众多的昆虫中,有一些类群生活方式很特别,如白蚁、蚂蚁和蜜蜂等。它们都是营社团性群体生活,分别拥有自己的种族“部落”,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在它们各自的“部落”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分工,大家虽然所处的地位与身份不同,但都自觉地各司其职,使集体生活井然有序,和和睦睦,世代兴旺,充满生机。

1.不同“部落”中的品级

(1)白蚁。白蚁不同于蚂蚁,是一类较低等而原始的昆虫,属于前后翅几乎相等的等翅目,是至今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在白蚁的生殖型和非生殖型二种类型中,品级十分明确。生殖型白蚁有3个品级:

①原始蚁王和蚁后,它们是群体的创造者。通常一个群体内只出现一对,其生殖能力最大,蚁后产卵量极多。

②短翅补充蚁王和蚁后,只在部分白蚁种类中存在,生殖能力较小,数目也不固定。)

③无翅补充蚁王和蚁后,它们往往只存在于失去原始蚁王、蚁后的群体中。

非生殖型白蚁,没有生殖机能,在整个巢群内数量最多,主要有工蚁和兵蚁2个品级,分别担负着蚁巢的建设与护卫责任。工蚁数量最多,主要负责筑巢、取食、喂食、清扫、开路及搬运蚁卵、照料幼蚁等任务。兵蚁形态变化最显著的是头部较长而高度骨化,有发达的上颚,其尖端有一开孔,能分泌酸性的有毒粘液。它们的专职是保护群体,抵御来犯之敌。由于它们的口器特化,丧失了取食功能,因此全靠工蚁喂养生存。

(2)蚂蚁。蚂蚁同蜜蜂一样,它们都是高等昆虫,属于膜翅目,有翅或无翅,属蚁科。在蚂蚁的群体中,主要有雄蚁、雌蚁和工蚁3个品级,少数种类还有兵蚁。各品级间形态、生理和职能上各有不同。

①雌蚁,也称“蚁后”,是群体中体型最大的。生殖器官发达。一般有翅,在交配筑巢后脱落,主要职能为产卵、繁殖后代,是大家庭的总管。

②雄蚁,俗称“蚁王”,体型较蚁后小,触角细长,外生殖器发达,主要职能是与蚁后交配,但交配后不久便死亡。

③工蚁,又叫“职蚁”,体型最小,无翅,数量最多。是一群无生殖能力的雌蚁,故也称中性蚁,专门负责筑巢、觅食、饲喂幼蚁、伺奉蚁后、护卵、清洁及安全等。

④兵蚁,无翅,头大上额发达,也是不能生育的雌蚁,专司保卫群体安全之职。

(3)蜜蜂。蜜蜂是膜翅目,蜜蜂科昆虫。蜜蜂虽属高等昆虫,但仍然有其独特的部落,始终营母系氏族生活。在它们的家族中,主要划分为:

①蜂王,亦称蜂后,是蜂群中唯一生殖器官发达的雌蜂。体型一般较雄蜂和工蜂长,负责产卵繁殖后代,同时还是家族的母亲和首领。

②雄蜂,数量很多,唯一职责是与年轻蜂王交配。

③工蜂,是一群无生殖能力的雌蜂,在群体中数量最多。主要任务是采集花粉,酿蜜筑巢,饲喂幼虫,清洁、保卫等。我们常见到忙于在花间传粉、酿蜜的蜜蜂正是工蜂。

2.群体生活井然有序

无论是白蚁,还是蚂蚁或蜜蜂,它们都是高度特化的社会性昆虫。我们已了解了它们的群体分别由不同品级所组成。然而一个成熟的巢群、“部落”并非一朝一夕而成,而是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更替而成的。如白蚁,群体数量少则几千几万,多则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个体聚集在巢穴中生活。每个个体,各品级间均能配合默契,协调一致,严格执行“部族的规章制度”,使它们整个群体的日常活动、生活、繁衍乃至进化都井然有序。科学家们发现,这些社会性昆虫之所以能够如此,与它们分泌有多种激素有关,如性信息素、跟踪激素,并以此相互传递信息,并得以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1)“婚飞大典”另建群体。成虫是群居昆虫进行分群繁殖的主要环节。它们所举行的“婚飞大典”均别具情趣,目的就是为了繁衍种族,另建群体。

对白蚁来说,有翅若虫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即为有翅成虫。它们暂时仍留在原群体内,待到外界环境适宜时就飞离原群,去另建群体,这种现象称为分飞,也叫群飞或分群,或移殖飞翔。有翅成虫的飞翔能力相当弱,一般随风飞翔数米至数十米后即降落地面,这时雄蚁即追逐雌蚁,当两虫接触后,四翅立刻脱落,这时雌虫常翘起腹部引诱雄虫,雄虫则经多方探索,寻觅雌虫,待一对异性相遇后结成配偶,便开始寻找隐身场所建筑新房,“婚飞大典”至此完毕。

经“婚飞大典”的“新婚”白蚁是一代新群体的开始。而“新郎”即为蚁王,体态变化很小,“新娘”即为蚁后,腹部逐渐增长,变得十分膨大。婚配后大约一星期蚁后就开始产卵。有人观察了土垅大白蚁的蚁后,一昼夜可以产2949粒卵。一般新群体内产生的后代多数是工蚁,兵蚁很少,而且不产生有翅成虫。等群体达到一定年龄和大小时,群体内就产生第二代有翅成虫,以便再次分群。这就是白蚁传宗接代的群体“部落”生活。

在蜜蜂的母系氏族“部落”生活中,作为家族首领的蜂王(蜂后)不仅统帅整个家族,而且它的“婚飞择偶”类似于白蚁,非常有趣。因为雄蜂一生只有一个作用——交配,所以到了交配时节,只要蜂王从巢中飞出,众多的雄蜂立即尾随其后,飞追蜂王欲与其交配,这一场面很壮观,称之为婚飞。但最终只有最先追上蜂王的雄蜂,才被蜂王所欣赏和允诺完婚、与之交配。交配后的这只雄蜂深感幸福,完成了它一生的追求任务,连它自己的生殖器也交给了蜂王——脱落于蜂王的生殖器中,从一而终,因此而亡。而其余那些未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便垂头丧气地全部打道回府,回巢后因它们只吃现成饭,而不去工作,力遭众工蚁的谴责和痛恨,最终被赶出蜂巢。

在一个蜂群中,蜂王往往在由工蜂建造的王台内产出受精卵,待这个幼虫孵化后,工蜂就辛勤地精心喂养它,而幼虫的食品还是工蜂体内酿造成的蜂王浆,极具营养。这样喂养长大的受精卵蜜蜂就成为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由于新蜂王的产生,在一个群体里“一山不容二虎”,新老两个蜂王不能同在,这样其中一个蜂王便会带领一批工蜂离开蜂巢飞出,另立门户,新建群体。这种分群现象多发生在蜜蜂群体个体数量太多、彼此拥挤的时候。

(2)蚁后“创业”群体合作。蚂蚁同样也是行群居生活和行巢穴生活的昆虫,脱离群体或巢穴的个体是无法生存的。蚂蚁建立群体,与蜜蜂和白蚁类似,也要举行“婚飞大典”。婚后雄蚁使蚁后受孕后,便撒手离世,蚁后则脱掉翅膀,营造一产房,为“生儿育女”做准备。当蚁卵出世到幼蚁长大至成蚁,均由蚁后亲自喂养。当新的群体中出现工蚁,并初具规模时,蚁后的“统帅”地位也就越来越明确和牢固了。此后喂养幼蚁不仅由工蚁承担,连蚁后自己的饮食起居也要工蚁伺奉,颇似旧时的中国“女皇”。蚁后一般寿命很长可达十几年,生殖力也较强,依然再做“新娘”,不断与“新郎”交配,繁殖后代。

蚂蚁群体的合作本领不小。最突出的是营巢造屋,它们可在不同环境造巢。巢穴造型别致,多种多样,特别是地下巢穴常筑有曲折迂回的隧道,有的可深达3~4米,分层筑室,以利它们深层避寒,表层避暑。巢穴的出口较多,并都有遮盖物。有科学家在原始森林中考察,在1.9平方公里范围内,竟有1500个蚂蚁窝,每窝有蚂蚁上百万只,构成了罕见的“蚂蚁城”。蚂蚁辨别方位和识途能力极强,不管路途多遥远,都不会迷失方向、忘返旧巢。它们能够根据视觉和其他感觉信息迅速推算出回巢的方向和最短的路程。蚂蚁还具有好斗的习性,长期集体生活,无论同种或异种之间,若相处不悦,便相互残杀。在这种残杀格斗中,兵蚁往往最勇猛,常用它的大颚撕杀或用毒液作战,使敌人不敢接近。而普通蚁类尾端常有毒腺,有时口内也有毒腺,它们会向敌蚁喷送毒气,致使对方神智恍惚,肢体乏力,然后它们一拥而上,将其咬死。

3.群居昆虫的隐密

(1)“大义灭亲”的蚂蚁。蚂蚁的群居社会是一个母系社会。蚁巢中除了蚁后,雌蚁统治着整个蚁巢的正常运作。芬兰生物学家松史托姆教授认为,蚂蚁世界可以说是一个“姐姐”吃“弟弟”的悲惨世界,研究人员从59个木工蚁巢中取出3000枚卵,其中60%是“一夫一妻”产下的卵,蚁后产下的卵中,雄卵和雌卵的数量几乎相同。而研究人员却发现蚁巢内雌蚁比雄蚁多好几倍,这说明雄卵在幼虫期之前肯定遭到了不测。但整个蚁巢遭到袭击,为何只有雄蚁牺牲呢?问题一定出在巢内。松史托姆指出,为了保持性别比例平衡,延续种群遗传优势,雌蚁消灭了雄卵,雌蚁可能通过对蚁卵表面化学成分的认识来辨别雌雄,而雌卵不会受到伤害。研究结果告诉人们群居昆虫性别比例控制的动机和机制是什么。科学家将研究雌蚁是怎么知道杀死多少雄卵方可保持蚁巢的虫口平衡的。

(2)确定性别不由己。在群居性昆虫中,一些雌虫会放弃繁殖的机会,倾力哺育其他雌虫的后代。因其真正原因长久不得而知,故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员肖恩对蚂蚁进行研究后发现,蚂蚁的觅食、哺幼要比繁殖重要得多,太多的幼蚁会使蚁群发生粮荒,这将影响到整个种群的生死存亡。为了保持虫口平衡,相当数量的雌蚁变成中性蚁,在变性过程中寄生虫起了关键的作用。肖恩发现这些雌蚁的寄生虫的数量很多,其卵巢有明显的退化迹象。由细菌、原生动物组成的寄生虫群使雌蚁正常的性激素分泌发生紊乱,许多雌蚁变成了失去生育能力的中性蚁,它们的寿命却并不因此而缩短。在蚁巢中,中性蚁担负着哺育幼蚁的重任。肖恩指出,若人为减少?庼谧$?醠礅xY份g??鐰c?譴苻饻?忦蛳!N?趰^蘻_Y0??7t)麣??壼浕3獉0=噬佥>蝫仅kaP>櫸-覃箃o?F?醭Z?瘢?柜鹈%C淣'!-dB?繏V/p?儙峮滭䴔喠u浡# 鈷焘q^ -8桊bI?馬Z?!搫?燝檶.B鎙~?u秄]\謰敥|13Sgj蓘?晃 情r懳蝍;T?hb舽/d翿1?攀昇掯$+8mj騂6矬UU87ㄗ??鑔M 13虜僇鰷D3d?冑<霃蹨L魇?45 {E遵c)琚蹮I霰键8d攔脺R鞋"u?怱娘皡gz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