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5.3 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方法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多要素、多变量的综合系统,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很复杂。中学生调查农田生态系统可不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着重调查它的组成和结构。

一、生物组成成分的调查

1.调查用具用品

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既有绿色植物,又有动物和微生物,是一项综合性的调查采集活动,需要多方面的用具用品。因此,在调查前应准备好有关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采集和标本制作的用具用品,还应准备土壤微生物培养方面的用具用品。

2.调查方法

(1)调查绿色植物。调查时,不仅要调查作物和杂草的全部种类,水稻田还应调查水中的藻类植物。对于所调查的作物、各种杂草和藻类植物,均应进行标本采集,并在返回学校后制成浸制和腊叶标本,用于分类鉴定和资料保存。

(2)调查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动物。昆虫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组成中种类最多的一类,是生物组成成分调查的重点。调查昆虫,可用机械抽样的方法进行。机械抽样法的操作方式很多,常用的有大五点式、棋盘式、对角线式、平行线式、“Z”字形式等。可根据所调查农田的大小、形状和人力情况,从中选择一种方式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对所遇到的全部昆虫种类,均应进行采集,并制成浸制或展翅标本。供种类鉴定和资料保存之用。对于地下昆虫,如条件允许,也应在样点上进行采集。

对于其它无脊椎动物,如蜘蛛类、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可参照昆虫调查方法,进行种类调查和标本采集。

(3)调查脊椎动物。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脊椎动物,个体数目不多,可根据它们的活动特点,在整个农田中进行调查。

农田中的两栖类,大多在夜间或清早、傍晚活动,白昼多藏匿在农田附近的草丛或天然坑穴中,如果白昼调查,可到其藏身地寻找。关于各种农田鼠类,都是昼伏夜出,白昼极少见到它们的踪影。可寻找它们的洞穴,然后根据洞口的特点判断其中的种类,或者对洞穴进行挖掘,捕捉其中的个体。农田鼠类洞穴营造的场所多集中在田埂、水渠两旁、撂荒地、坟地、荒草坡、道旁、路径的石板下、池塘旁的杂草中,梯田旁、由石块砌成的石基内等处。

(4)调查作物病害。应该调查作物和杂草上的各种病害,并采集病株,制成标本,以便进一步鉴定其病原生物的种类。

(5)调查土壤微生物。调查中,可从土壤中根系附近采集土样,回到学校后,按照微生物培养、分离方法,分别配制营养琼脂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和豆汁葡萄糖培养基,用连续稀释分离法或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培养,待培养基出现菌落后,再进行微生物的种类鉴定工作(具体操作方法见本书第九章第六节)。

3.调查后的总结

(1)根据采集的各种动植物标本和培养的各种微生物菌落,鉴定每种生物的名称、所采集的动植物标本应妥善保存,微生物菌落可进行绘图或照相,然后废弃。

(2)将所调查的各种生物成分,按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三类进行归类,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空间结构调查

本项调查应在生物组成成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1.调查内容

(1)水平结构调查

①杂草水平分布。如果所调查农田面积不大,可在整个系统内观察各种杂草水平分布状况。调查时,应特别注意不同光照、不同土壤湿度的地段,其杂草种类的区别。水稻田中,其田埂和田间的杂草种类常显著不同,应注意观察。至于农作物,由于人类栽培管理,在农田中均匀分布,一般不须调查记载。

②昆虫水平分布。调查时,可在农田中划出一块较大面积,对其中每1平米或每1株作物,统一进行编号,逐一检查记载每1平米内或每株作物上的昆虫种类。然后依照原有位置在坐标纸上标明,绘制出各种昆虫田间实际分布图,用以确定各种昆虫的水平分布状况。

在进行上述昆虫调查时,应同时结合进行其它无脊椎动物的调查。

③脊椎动物水平分布。对于鼠类、鼹鼠和蜥蜴类等动物,由于经常在自己的洞穴附近活动可调查其洞穴分布位置,来确定水平分布状况。至于两栖类和黄鼹等动物,其水平分布通常没有一定规律。

(2)垂直结构调查

①无脊椎动物的垂直分布。不同的无脊椎动物,在同一作物或杂草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常不相同,有的在根部,有的在茎内,有的分布于下部老叶,有的则聚集在茎尖及其附近的嫩叶上。应仔细观察记载。

②作物病害的垂直分布。各种作物病害大多分布在植株地上部分,但位置常有不同,应注意观察记载。

③脊椎动物的垂直分布。要注意哪些种类分布在地上,哪些种类分布于地下。

关于作物、杂草和土壤微生物各自的垂直分布,一般都不明显,调查时可不作为重点观察内容。

2.分析和总结

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应将调查结果,从习性、食性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上进行分析,找出农田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的规律。

三、营养结构调查

1.调查用具用品

(1)田间观察采集用具用品。放大镜、采集笼、标签、记录本、铅笔等。

(2)脊椎动物食性调查用具用品。采集网、鸟网、铁锹、广口瓶、镊子、解剖刀、解剖镜、福尔马林液等。

(3)昆虫幼虫饲养用具用品。昆虫饲养箱、饲养笼、饲养罩、地下昆虫饲养器等。

2.调查方法

对不同动物种类,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的调查方法。

(1)在调查现场观察。主要用于各种植食性昆虫、软体动物等,对这类动物可在农田中直接观察它们的取食对象和取食方式。观察时应有耐心。

(2)在实验室进行饲养观察。主要用于各种肉食性昆虫、蜘蛛以及地下昆虫。将这类动物分别与它们可能取食的动植物合养在一起,观察其取食对象。对于寄生性昆虫,可采集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在实验室进行饲养,观察由幼虫体内孵化出的寄生性昆虫的种类(关于饲养器具和饲养观察方法,见本章附录一)。

(3)进行食性调查。主要用于各种脊椎动物。其中,对两栖类和爬行类,可用挤胃方法确定其取食种类,对食谷鸟类和小型兽类可用雏鸟扎颈和剖胃的方法了解其食性(两栖类和爬行类挤胃方法见本书第七章第一节,雏鸟扎颈法见本章附录二)。

3.分析总结

(1)根据所调查各种动物的营养方式,按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类别,分别进行归类,并进一步将各种肉食动物细分为一级肉食者和二级肉食者。

(2)编制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并将各条食物连接成食物网,以展示营养结构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