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6.2 水体污染及其调查方法

一、水体中主要污染物

水体中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一般分为无机污染物、致病微生物、植物营养素、耗氧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五类。

1.无机污染物

主要来自炼焦、电镀、塑料、化肥、硫酸和硝酸等工厂排出的废水,如各种氢氰酸、氰化钾、硫酸、硝酸等。水体中如果有过量的无机污染物,会改变水的pH值,使微生物不能生长,还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危害淡水生物。

2.致病微生物

主要来自生物制品、制革业、饲养场和生活污水,有各种病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种类。常能引起各种传染病。

3.植物营养素

主要来自食品、化肥、工业的废水和生活污水。有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磷酸盐等。这些营养素如果在水中大量积累,造成水的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4.耗氧污染物

主要来自食品工业、造纸工业、化纤工业排放的废水及生活污水,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纤维素等。当水中微生物分解这些有机物时,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中缺氧,并产生硫化氢、氨等气体,使水质恶化。

5.重金属离子

主要来自农药、医药、仪表及各类有色金属矿山的废水,如汞、镉、铬、铅、砷等各种重金属离子毒物,它在水中比较稳定,是污染水体的剧毒物质。

二、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自游生物、漂浮生物和底栖生物等不同类群,这些生物类群和周围水体环境条件,共同组成了水域生态系统。因此,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毒害

水体中的各种重金属、游离氯、硫化物、酚等有害物,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便可引起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急性中毒。

(1)氰化物的毒害作用。氰化物是影响水生生物呼吸作用的毒物。当水中CN-含量达到0.1毫克/升时,浮游生物和甲壳类便开始中毒受害;当含量达到0.15~0.5毫克/升时,很多鱼类开始死亡。氰化物对各种鱼类的毒性见表16-4。

(2)酚类的毒害作用。酚的毒性大大抑制了水中细菌、藻类、软体动物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浓度高时能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见表16-5。

(3)重金属等毒物的毒害作用。汞、镉、银、铜、硫化物等有毒物质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引起某些鱼类发育不良或死亡。有人用这些有毒物质进行毒害鱼类的试验,其结果见表16-6。

2.减少水体的溶氧量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耗氧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消耗掉大量氧气。在一般情况下,每分解1克分子(162克)碳水化合物,需消耗6克分子(192克)氧气。另外,当水体中植物营养素过多成为富营养化状态

表16-4 氰化物对鱼类的毒性

表16-5 酚及其衍生物对鱼的毒性

表16-6 几种毒物对鱼类慢性中毒的试验

时,兰藻、硅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水华”。随着这些藻类的陆续分解,水中的溶解氧也要被大量消耗。

在正常大气压下、气温20℃时,水中溶解氧为9.17毫克/升,水中氧的这一含量完全能满足水生动物呼吸的需要,如果水中耗氧污染物和植物营养素数量过多,势必造成溶解氧缺乏,使水生动物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一些鱼类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很严格,如河流鱼要求氧含量为8~12毫克/升,鲤鱼6~8毫克/升,家养青鱼、草鱼、鲢鱼等要求5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鱼类要求时,鱼类便纷纷逃离,当下降到1毫克/升时,大部分鱼类窒息死亡。

3.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类型

在被耗氧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水体中,各种鱼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藻类等生物基本绝迹,而适应污水坏境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却发展起来。人们将接纳大量生活污水的河流,从污水注入处开始,按BOD和溶解氧曲线划分为三个相连接的河段,即严重污染的多污带、污染较轻的中污带和污染最轻的寡污带。每一带除了各自的理化特点外,群落组成明显不同,见表16-7。

表16-7 三种污水带的特征

三、调查水体污染的方法

1.污染源的调查

调查方法步骤如下:

(1)选择已被污染的一条小型河流。并划定该河流的流域面积范围。

(2)在流域范围内,调查污染源的分布、类型及其产品性质,完成一幅本条河流的污染源分布示意图。

(3)根据“河流污染源分布示意图”,选择主要污染源,进行实地调查。如果是工业污染源,则应调查工厂名称、建厂年份、产品性质及产量,了解其生产过程中产生水污染物质的主要生产环节,并了解其日排污量及排污口位置。如果被调查的工厂设有环保科室,可用访问方式进一步了解所排出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及排放浓度。将调查结果整理成表格。

(4)写出该条河流污染源的总结。内容应包括污染源的类别、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数量等内容。

2.物理性质的测定

(1)色度。用铂钴比色法进行。

①原理。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被测水样进行比较,规定1毫克/升以氯铂酸离子形式存在的铂产生的颜色,称为1度。

②用具。50毫升比色管13支(可用其它玻璃容器代替)。

③试剂。铂钴标准溶液:称取1.246克氯铂酸钾(K2PtCl6)及1克氯化钴(CoCl2·6H2O),溶于100毫升水中,加入100毫升浓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此标准溶液相当于色度500度。

④步骤。先配制标准色列。向12支比色管中加入铂钴标准溶液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7.00毫升用水稀释到标准线。其色度分别为5、10、15、20、25、30、35、40、45、50、60、70度。若能封严瓶口可长期使用。

然后进行水样测量。用比色管盛取50毫升澄清水样与标准铂钴色列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比较。比较时,应在比色管底部衬一张白纸或白色瓷板,比色管要稍倾,让光线由液柱底部向上透过。分析者对着比色管液面,自上而下观察,记下色度。

⑤计算。水样色度:相当于铂钴色列的色度×水样稀释倍数。

⑥注意事项。若无氯铂酸钾,可用重铬酸钾代替,其制备方法为:称取0.0437克重铬酸钾及1克硫酸钴(CoSO4·7H2O),溶于少量水中,加入0.5毫升浓硫酸,用水稀释至500毫升,此溶液色度为500度。

当水体被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水样的颜色与标准色列不一致,不能进行比色时,可改做颜色描述。颜色描述可用无色、微绿、绿、微黄、黄、浅黄、棕黄、红……等文字,记载颜色种类及特征。

(2)pH值。用pH计或pH试纸直接对水样进行测量。

(3)气味。可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测定。定性描述又分为冷法和热法两种。

①冷法。是取100毫升水样,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调节水温至20℃左右。振荡后从瓶口闻其气味。

②热法。是取100毫升水样,置于250毫升锥形瓶中,盖一表面皿,加热至沸,立即闻其气味。

将上述冷法或热法闻取的气味,按表16-8的格式记录其强度。

表16-8 嗅强度等级法

(4)温度。如水层较浅,可只测表层水温,如大的江河、湖泊,应分层测温。中学生调查水体污染,大多水层较浅,可用普通水银温度计进行测量。测量时,应将温度计没入水中10厘米以下部位,在流动水中至少需感温3分钟,若水静止不动,可轻轻晃动温度计,使之尽快达到温度平衡。

在现场测量水温的同时,应进行气温观测。

(5)浊度。用比浊法进行测定。即将水样和用白陶土配制的浊度标准溶液进行比较。

①用具 100毫升具塞比色管;

250毫升、1000毫升容量瓶;

250毫升具塞无色玻璃瓶。

②试剂。二氧化硅浊度标准溶液:称取3克纯白陶土,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水,充分研磨成糊状,移入1升的量筒中,加水至标线。充分搅拌后静置24小时,用虹吸法弃去表面的5厘米液层,收集500毫升中间层的溶液。取50毫升此悬浊液,置于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在105℃烘干箱中烘2小时,再在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称重。重复烘干并称重,直至恒重。求出每毫升悬浊液中所含白陶土的重量(毫克)。

在边振边摇状态中,吸取含250毫克白陶土的悬浊液,置100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振荡摇匀,此溶液的浊度为250度。取100毫升此溶液,置于25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此溶液为浊度100度的标准溶液。

③步骤。测定浊度在1~10毫克/升的水样时,先吸取浊度为100度的标准液0、1.00、2.00、4.00、6.00、8.00、10.00毫升,置于100毫升比色管中,加水至标线,其浊度依此为0,1.0、2.0,4.0,6.0,8.0,10.0度。再取100毫升均匀水样,置于100毫升比色管中,和上述配制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可在黑色底板上进行目视比较),确定其浓度。

如果浊度是10~100毫克/升的水样,则应取浊度为250度标准溶液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毫升,置于250毫升容量瓶中,加水至标线,其浊度为0、10、20、30、40、50、60、70、80、90、100度分别转入250毫升具塞无色玻璃瓶中,再取250毫升水样,加入250毫升具塞无色玻璃瓶中,和标准溶液进行比较,眼睛从瓶前向后看,确定其浊度。

3.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调查

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表现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的调查方法很多,中学生可用优势种评价法和透明度法进行调查。

(1)优势种评价法。不同营养状况的水体中存在不同的浮游植物,特别在优势种方面差异明显。一般来说,贫营养型湖泊中

表16-9 不同营养状态湖泊、水库中的常见浮游植物优势种类

续表

以金藻、黄藻类为主,中营养型湖泊中常以甲藻、隐藻、硅藻占优势,富营养型湖泊中则常以绿藻、蓝藻占优势。其具体优势种类见表16-9。

用定性、定量采集的方法,采集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进行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确定其中的优势种。然后根据表16-9内容,判断水体是否已成为富营养化(优势种评价法的操作方法和用具用品见本书第八章第三节)。

(2)透明度法。当水体中浮游植物增殖时,叶绿素相应增

加,从而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表16-10中的数字说明透明度的大小反映水体的营养状况。

表16-10 透明度与水体营养状况关系

透明度用黑白盘(塞奇氏盘)测定。黑白盘可以自制。用1~3毫米厚的铁片板,切割成直径为20厘米的圆板,在板的一面通过圆心作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分为四个等分,上面以黑白漆相间涂色。圆盘中心钻一个孔,穿入铁丝并在盘下加系铅锤,再将铁丝与带有长度标记的细绳相连结。使用时将圆盘逐渐下沉,直到看不见圆面的白色为止,此时的深度即为水的透明度。

4.细菌总数的测定

(1)用具用品(见本书第九章第二节)。

(2)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成分及制法见本书第九章第三节)。

(3)步骤。以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毫升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盛有90毫升灭菌水的玻璃瓶中,混匀成1∶10稀释液。再吸取1毫升1∶10的稀释液注入盛有9毫升灭菌水的试管中,混匀成1∶100稀释液。按同法依次稀释成1∶1000,1∶10000稀释液备用,吸取不同浓度的稀释液时必须更换吸管。

用灭菌吸管吸取2~3个适宜的稀释液1毫升,分别注入灭菌培养皿中,再倾注约15毫升已融化并冷却到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立即旋摇培养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每个水样应倾注2个培养皿。每次检验时,另用1个培养皿只倾注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

待培养基凝固后,使其底面向上,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小时,然后进行菌落计数。2个培养皿的平均菌落数即为1毫升水样中的细菌总数。

(杨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