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4 大型真菌的采集和标本制作

真菌约有10万余种,在植物界中,其种类之多仅次于种子植物。真菌的种类虽多,但大多数的种类体型微小,不易发现。对青少年来说,容易观察和采集的是大型真菌。

大型真菌是指真菌中子实体较大的子囊菌和担子菌,全世界共有10000余种。常见种类有盘菌类(Pezizales)、木耳类(Auriculariales)、银耳类(Tremellales)、多孔菌类(Polyporales)、伞菌类(Agaricales)和腹菌类(Gasteromycetales)等。这些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形态多种多样,有盘状、碗状、马鞍状、羊肚状、伞状、球状、扇状、笔状、脑状、耳状、块状和喇叭状等。子实体的质地也不相同,大多为肉质,有的为革质,还有的为木质、木栓质,以及胶质、膜质等。子实体的不同质地,使得采集和标本制作方法各不相同。

一、大型真菌的分布及生态类型

大型真菌分布广泛,山林、草原、田野、庭院等处都能见到它们。根据其生境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地生真菌

大型真菌大多为地生,如各种伞菌、盘菌、腹菌等真菌,都生长在沃土或粪土上,利用土中丰富的有机物形成地下菌丝和子实体。

2.木生真菌

木生真菌有的寄生在活的树木上,有的腐生在枯立木、倒木或伐木桩上。各种多孔菌、银耳、木耳等都是木生真菌。

3.共生真菌

伞菌、多孔菌和盘菌中的一些种类,其地下菌丝常与某些种子植物的根结合在一起,形成菌根。共生真菌通过菌根,一方面从种子植物根上吸取自己需要的有机养料,另一方面,又将自己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供给种子植物使用,从而增加了种子植物的吸收面积,形成了共生关系。

二、采集

1.采集用具用品

(1)采集袋。

(2)平底背筐或塑料桶:用于盛放各种真菌标本。(3)掘铲和小镐:用于挖掘地生真菌标本。

(4)采集刀、枝剪和手锯:用于采集木生真菌标本。

(5)硬纸盒若干个:用于存放珍贵或容易破碎的标本。

(6)漏斗形白纸袋(用光滑洁白的纸临时制作):用于包装肉质标本。

(7)采集记录册、铅笔、号牌。

(8)钢卷尺。

(9)高度计、指北针。

2.采集时间

采集大型真菌,首先要了解它们子实体的发生时间。子实体在春季发生的比较少,仅羊肚菌属(Morchela)、马鞍菌属(Helvella)等发生于春末,多数真菌发生于夏秋两季,尤其是多雨的七八月份出现最多;多年生的多孔菌如灵芝属(Ganoderma),一年四季均可采到,但以春季和晚秋采集最为适宜。

3.采集方法

(1)地生真菌的采集。学生遇到各种地生真菌时,常常用手去拔,这样做,既容易损伤地上的子实体,也很难将子实体菌柄下端的地下菌丝拔出土外。正确的做法是用掘铲和小镐小心挖取,如果没带掘铲和手镐,可用手轻轻捏住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缓慢地将菌柄转一周,然后拔出,这样就能将地下菌丝带出土外。在整个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子实体的完整,对各部分都不要损伤,如菌环、菌托、盖面、柄上的绒毛和鳞片,以及菌幕残片等,都要注意保护。共生真菌的采集方法与地生真菌的采集相同。

(2)木生真菌的采集。应将标本连同一部分基物一起采集,可用采集刀、枝剪和手锯等工具采集。

4.标本的临时保存

标本采集后,要立即分别包装,以免损坏和丢失。不同质地的标本,包装方法不同。

对肉质、胶质、蜡质和软骨质的标本,可用光滑洁白的纸作成漏斗形的纸袋包装(现用现作,其容积随标本大小而定)。包装时,菌柄向下,菌盖在上,放入牌号,包好上口。然后将包好的标本放入筐或桶内。如采到稀有、珍贵或容易破碎的标本,可放入硬纸盒内,周围充填洁净的植物茎叶,并在盒壁上穿些孔洞,以利通风。

对木质、木栓质、草质和膜质的标本,采集后,先拴上号牌, 再用白纸分别包装即可。

5.野外记录

标本采到后,根据标本特征,在采集记录册中逐项填写。大型真菌采集记录册的格式见表2-4。

表2-4 大型真菌采集记录

说明:

标本采集部位是指木生菌类的标本在树上的着生部位。

如果是蘑菇属(Agaricus)标本,可按表2-5项目记录。

表2-5 蘑菇类采集记录

说明:

基物 指地上、腐木、立木、粪上等。

生态 指单生、散生、群生、丛生、簇生、迭生等。菌盖 包括直径、颜色、粘度、形状等,均需记录。

菌肉 包括颜色、气味、伤后变色等。

菌褶 包括宽度、颜色、密度、是否等长和分叉等。

菌管 包括管口大小和形状、管面颜色、管里颜色、排列状态等。

菌环 包括质地、颜色等。

菌柄 包括长度、直径、颜色、基部形态、有无鳞片和腺点、质地、是否空心等。

菌托 包括颜色、形状等。

孢子印 包括颜色等。

附记 包括用途、是否有毒、产量等。

6.采集中应注意的问题

大型真菌中,有不少有毒种类。在采集中,一定要教育学生,对采到的真菌标本,鉴定时决不能口尝,更不能随便把一些不认识的种类,当作食用菌带回食用。

教师在采集中不要轻易向学生讲解可食用蘑菇和毒蘑菇的区分标准。因为各种有毒蘑菇,在真菌分类学中并不是一个自然类群,彼此间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态习性很不相同。可食用蘑菇与毒蘑菇之间很难找出一条绝对的区别标准。何况同一种野生蘑菇,它是否有毒以及毒性大小,往往会因人而异,或食用方法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所以,当学生采到一种不认识的种类,询问教师是否可食时,回答一定要慎重。对自己不熟悉的标本,要在自己仔细鉴定之后,再告诉学生。

7.标本制作和保存

(1)浸制标本

凡是白色、灰色、淡黄色、淡褐色的标本,可选用下列浸制液配方中的一种。

配方1:甲醛10毫升、硫酸锌2.5克、水1000毫升。

配方2:50%酒精300毫升、水2000毫升。

凡是颜色深的标本,为保持颜色,可用下列配方保存。

A液 2~10%硫酸铜水溶液。

B液 无水亚硫酸钠21克,浓硫酸1克,溶于10毫升水中,再加水至1000毫升。

先将标本放入A液中浸泡24小时,取出用清水浸洗24小时,然后转浸入B液中长期保存。

(2)干制标本。对木质、木栓质、革质、半肉质和其它含水分少不易腐烂的标本,可作干制标本。其作法先将标本放在通风处风干或放在日光下晒干。如果阳光充足,肉质标本也可晒干作成干制标本。标本干后,放入标本盒,并加樟脑粉和干燥剂,盒外贴上标本签,即可长期保存。

(3)腊叶标本。肉质标本还可以制作腊叶标本。其方法是取一张薄的白磅纸,在纸上涂一层15%的动物胶或蛋清,使其干燥。同时,将肉质标本纵切成均等的两半,将其中一半的菌伞和菌柄内的菌肉挖空,只剩下一层薄壳,另一半沿纵轴切下一层薄片,这薄片应完整地表示出子实体的各部分。然后将上述薄壳和薄片两个标本贴在涂有动物胶的纸上(薄壳的空腔朝向动物胶),再在上面放一层纱布,放入标本夹中压制,这样压干的标本不会卷缩。压干后,再贴在台纸上,按照腊叶标本装帧的方法作成腊叶标本。

(4)制作孢子印。能作孢子印的真菌,大多属于担子菌。当担子菌的子实体成熟时,菌伞张开,大量的孢子就从菌褶上散落下来。此时,用特别准备的纸接取,被粘在纸上的孢子就叫做孢子印。各种担子菌的孢子形态、颜色、菌褶大小、菌褶和菌管形态不同,彼此的孢子印也就不一样。这样,孢子印就成为鉴定真菌标本时不可缺少的一个根据。

用来制作孢子印的标本,应该是菌伞已径张开,但不过熟,而且菌伞必须完整。把标本选好后,取一张稍厚的纸,涂上15%的动物胶或蛋清,干燥后待用。纸的颜色视孢子的颜色而定。如果是黑色孢子,则用白纸;反之,则用黑纸;如果不知道孢子颜色,则把一半白纸一半黑纸拼接使用。在准备纸的同时,用铁丝做一个比菌盖稍大的圆圈,铁丝的一端弯向圆圈中央,使其末端向上弯曲成短柱状。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用刀片将标本的菌柄齐菌盖处切掉,用铁丝短柱插在菌盖中央的菌柄切断处。然后将这套装置放在涂有动物胶的纸上,为了防止风吹孢子或落上灰尘,应罩上玻璃罩或纸套,静置4~24小时,成熟的孢子就会落到纸上,形成了一张与菌褶或菌孔排列方式完全相同的孢子印(图2-2)。

孢子印制作好后,要及时记录新鲜孢子的颜色,并将其编上与其它同种标本相同的号数,一起保存,以备鉴定时查用。注意不要用手抚摸孢子印,以免造成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