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日期:2015-02-04]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253[字体: ]

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测试生物2015.01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oSMJQ

【试卷综析】本卷重点考查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遗传与进化、稳态调节及生态系统,符合高三考试要求。本卷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6页,选择题部分1至6页,非选择题部分7至16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可能用到的数据:H-1 C-12 0-16 Na-23 K-39 Fe-56 Cu-64 Br-80
第Ⅰ卷 选择题(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1.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成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TP和NADPH中
C.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D.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答案】【知识点】C5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
【答案解析】D 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因此必须有连续不断的最终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构成电子的“源“和“流“.高等植物最终的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的电子受体是NADP+, A正确;光反应中,光能首先转换成电能,电能再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B正确;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C正确;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为少数叶绿素分子A,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相同,因此叶子变黄后植物的光合速率减慢,D错误。
【典型总结】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是通过原初反应完成的.
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因此必须有连续不断的最终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构成电子的“源“和“流“.高等植物最终的电子供体是水,最终的电子受体是NADP+.
聚光色素分子将光能吸收、传递至作用中心后,使作用中心色素(P)被激发而成为激发态,放出电子给原初电子受体(A),中心色素失去的电子可由原初电子供体(D)来补充,于是中心色素恢复原状,而原初电子供体被氧化.这样不断地氧化还原,就把电子不断地传递给原初电子受体,从而完成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题文】2.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以下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 )

【答案】【知识点】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答案解析】B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故A错误;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内钾离子外流,膜外电位为正、膜内电位为负;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使得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成了负电位、膜内的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则突触后膜由兴奋状态变成了静息状态,膜外由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故B正确;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则突触后膜由兴奋状态变成了静息状态,膜外由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故C错误;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a2+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则突触后膜由兴奋状态变成了静息状态,膜外有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膜内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思路点拨】当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是膜外电位为正、膜内电位为负;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膜外的钠离子内流,使得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成了负电位、膜内的负电位变成了正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方向是单向性。
【典型总结】
【题文】3.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是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的,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仅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B.DNA疫苗导人人体后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C.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决定簇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答案】【知识点】H5 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答案解析】A具有抗原决定簇的物质是蛋白质,因此DNA疫苗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先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A正确;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不能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B错误;DNA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不具有抗原决定簇,DNA疫苗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的蛋白质具有抗原决定簇,C错误;记忆细胞的功能是再次感染该种病原微生物,记忆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淋巴因子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D错误。
【思路点拨】DNA疫苗的本质是DNA,DNA疫苗进入机体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产生的蛋白质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具有具有相同抗原的微生物侵入机体时,抗原引起人体二次免疫反应,预防疾病发生。
【典型总结】
【题文】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引入某类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
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答案】【知识点】F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
【答案解析】C尿苷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组成部分,参与RNA的构成,细胞中存在RNA的部位有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
【题文】5.下图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物质X代表氨基酸,a、b、c、d、e表示细胞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a、b、c和d依次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具膜小泡和细胞膜
B.在图中a、b、c和d结构中分别进行的是脱水缩合、蛋白质加工和运输
C.在图中e结构内,[H]与O2的结合发生于其内膜,同时产生大量ATP
D.若将人胰岛素基因成功导入细菌中并表达,胰岛素合成与分泌过程与其相同
【答案】【知识点】C11 细胞的代谢综合
【答案解析】C a、b、c、d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A错误;a结构中进行的是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b结构中进行的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过程,c结构中进行的是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过程,B错误;e结构是线粒体,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H]与O2的结合发生于其内膜,同时产生大量ATP,C正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缺乏的是b、c、d、e等结构,故其合成与分泌过程与人体不相同,D错误。
【思路点拨】图示表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其中a是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是内质网,对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粗加工;c是高尔基体,负责对蛋白质进行再加工;d是细胞膜,将合成好的蛋白质胞吐(外排)出细胞;e是线粒体,为蛋白质合成、加工和运输供能。
【题文】6.下列关于生态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构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
C.某农场丰富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良好环境,鼠的大量繁殖引来鹰的捕食,黑线 姬鼠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了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答案】【知识点】J4 生物与环境综合
【答案解析】B 出生率指在一特定时间内,一种群新诞生个体占种群现存个体总数的比例.据题意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出生率=20÷110=2/11,A错误;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能反映出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B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是指某种群数量的多少,C错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动植物物种丰富,其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典型总结】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80分)
【题文】
30.(14分)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
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 ,同时机体还通过 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 ,促使下丘 脑分泌 增加,减少尿量。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 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A图所示的生理活动 ,图中所示激素 的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具膜细有 。肝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 诱导 (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
【答案】【知识点】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答案解析】(1)ABC 增强代谢活动,以增加产热 皮肤血管收缩。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单向
(3)加强 内质网、高尔基体 糖蛋白
(4)成功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
(1)当温度降低时,人体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图中的A、B、C三种激素都会明显增加,作用结果就是增强代谢活动,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
(2)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在突触处信号的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传递)-电信号;在突触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且作用于突触后膜,故是单向的。
(3)血糖浓度升高,会使胰岛素分泌量增加,故使图2中A过程加强,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核糖体上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经细胞膜分泌出去,故涉及到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4)由图数据可知高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高,低血糖浓度胰岛素浓度低,说明胚胎干细胞诱导成功,由此可以得出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胰岛素降低血糖主要是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进而来降低血糖浓度。
【思路点拨】1、由图一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素。
2、图二中A图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上相应的受体,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
3、图二中B中,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4、图3中,高浓度糖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高;低浓度糖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
【题文】31.(12分)为了验证叶片光合作用受到光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
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
进行分析。
(1)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三棱镜(注释:白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等单色光)、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 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2)实验步骤:① 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② 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
③ 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
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④ ⑤

(3)预测结果并分析:

(4)结果讨论:增强单色光光照强度,能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试在 面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照射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
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答案】【知识点】C8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2) ④ 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1分)
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1分)
⑤ 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
(1分)
⑥ 观察并记录(1分) 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叶片
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1分)
(3)预测结果: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2分)。
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
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1分)。因此在红光照射时
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
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
最慢(1分)。
(4)结果讨论:能(1分) 曲线(1分)
(2)④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光质不同,其它如:叶圆片的数量、NaHCO3稀溶液的量、灯泡的功率和距离等均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步骤为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
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光质不同,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
⑥由于不同光质导致光合速率有所区别,因此实验的因变量就是产生的氧气的多少,所以观察并记录的指标是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或上浮相同数量圆叶片所需时间)。
(3)在结果预测时,根据色素的吸收光谱,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
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因此在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最慢。
(4)光照强度hi影响光合速率,故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变化,画曲线图时,横坐标为光照强度,纵坐标为光合作用强度,首先它们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提高,只是红光斜率最大,绿光斜率最小,并且都会达到饱和点,三条曲线的最大光合速率相等。
【题文】32.(18分)材料l 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现将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
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为毛桃,科学家研究发现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果皮(子房
壁)是母体的一部分,尽管毛桃和光桃受核基因控制,但果实的表面光滑与否显现出来
的是母本性状,即母本基因型是毛桃,该果实一定是毛桃,但应该注意的是,科学家将
子代(F1)种子种下后,所结果实全是光桃,即表现出来的是F1的基因型所控制的性
状。
材料2 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有左旋与右旋的区分如右图,受遗传控制。有人为了证
明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的遗传方式,用人工方法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P左旋螺(♀)× 右旋螺(♂)

F1 左旋螺
实验二
P右旋螺(♀)× 左旋螺(♂)

F1 右旋螺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实验二这两种杂交方式称为: 。
(2)根据上述现象,结合母系遗传的知识,由实验一、二得到的结果可推测螺壳的螺
旋方向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其遗传特点为:。
(3)结合材料1,实验人员又推测,决定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还有可能是另外一种
遗传方式,可能在受精卵形成前,母体的基因型就已经决定了子代的螺旋方向了。
①这种遗传方式是。
②假设D基因是决定椎实螺螺壳的螺旋方向右旋的,实验二亲本的个体细胞中此基因是纯合的,要获得你要推测的结果,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该如何进行?请用遗传图解表
示(提示:要设计到第三代)。
【答案】【知识点】E8 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1)正交、反交 (4分)
(2)细胞质遗传 (2分)
①为母系遗传,
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4分)
(3)①细胞核遗传 (2分)
②如下图。 (6分)
P:♀DD × dd♂
右旋螺 ↓ 左旋螺
F1 Dd
右旋螺
↓自交
F21/4DD 2/4Dd l/4dd
右旋螺 右旋螺 右旋螺
↓自交 ↓自交 ↓自交
F3 1/4DD 2/4(1/4DD、2/4Dd、l/4dd) l/4dd
右旋螺(表现为母体基因型) 左旋螺
3 : 1
(1)由于实验一中母本是左旋螺、父本是右旋螺,而实验二中母本是右旋螺、父本是左旋螺,所以这两种杂交方式互称为正反交。
(2)由于两组实验后代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后代的形状表现总与母本一致,可知为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母系遗传,而且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3)①由题意可知在受精卵形成前,母体的基因型就已经决定了子代的螺旋方向了,说明其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
②由于是细胞核遗传,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图解如下:
P:♀DD × dd♂
右旋螺 ↓ 左旋螺
F1 Dd
右旋螺
↓自交
F21/4DD 2/4Dd l/4dd
右旋螺 右旋螺 右旋螺
↓自交 ↓自交 ↓自交
F3 1/4DD 2/4(1/4DD、2/4Dd、l/4dd) l/4dd
右旋螺(表现为母体基因型) 左旋螺
3 : 1

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届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答案 2015.01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A C C B
30.(14分;除注明2分外,其余每空各1分)
(1)ABC 增强代谢活动,以增加产热 皮肤血管收缩。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 单向
(3)加强 内质网、高尔基体 糖蛋白
(4)成功 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2分)

31.(12分)
(2) ④ 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1分)
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1分)
⑤ 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
(1分)
⑥ 观察并记录(1分) 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叶片
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1分)
(3)预测结果: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
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2分)。
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
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1分)。因此在红光照射时
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
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
最慢(1分)。
(4)结果讨论:能(1分) 曲线(1分)

32.(18分)
(1)正交、反交 (4分)
(2)细胞质遗传 (2分)
①为母系遗传,
②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性状没有一定的分离比 (4分)
(3)①细胞核遗传 (2分)
②如下图。 (6分)
P:♀DD × dd♂
右旋螺 ↓ 左旋螺
F1 Dd
右旋螺
↓自交
F21/4DD 2/4Dd l/4dd
右旋螺 右旋螺 右旋螺
↓自交 ↓自交 ↓自交
F3 1/4DD 2/4(1/4DD、2/4Dd、l/4dd) l/4dd

右旋螺(表现为母体基因型) 左旋螺
3 : 1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mgoSMJQ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