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2015-2016学年闽粤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调研理综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6-03-18]   来源:生物百花园  作者:生物百花园   阅读:216[字体: ]

2015-2016学年闽粤大联考高三(上)第四次调研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i3OzWTf
 
一、第I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
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调查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和提纯细菌,但前者不能用来计数
B.观察有丝分裂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
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或者应得数值相比,可能偏大
 
3.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4.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B.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C.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D.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5.下表为IAA和H+对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实验结果,雷利和克莱兰于1970年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在酸性条件下,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主要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细胞壁松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IAA和H+对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
处理 ①IAA ②IAA+pH4
缓冲液 ③IAA+pH7
缓冲液 ④IAA+pH4
缓冲液 ⑤pH3.2﹣3.5
缓冲液 ⑥pH7
缓冲液 ⑦pH3.2﹣3.5
缓冲液
切断表现 伸长
介质pH下降 伸长
(转入③) 伸长停止
(转入④) 重新伸长 伸长
(转入⑥) 伸长停止
(转入⑦) 重新伸长
A.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
B.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将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
C.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
D.应用生长素处理切段后,溶液中H+浓度会增加,即被酸化
 
6.如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甲 乙 丙 …[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 丁
染色体组数[来源:Zxxk.Com] 2→1→2→1 1→2[来源:Z&xx&k.Com] 2→4→2 ?
相关描述 性激素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专门化
A.甲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B.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时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
D.丙过程的子细胞中最多有23个核DNA含有卵原细胞的DNA单链
 
7.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③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
⑤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
⑥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⑦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l,则此生物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A.①②③⑤⑥ B.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⑦ D.①⑤⑥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14分)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消化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盐酸刺激      ,从而使其分泌      ,经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该途径表明机体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该途径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此时,胰腺表现出其      (内/外)分泌功能.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表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      .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      中进行.
(4)胰岛素      (能/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据此分析,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      (加快/减慢/不变)?
(5)胰腺中      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6)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也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
 
9.绿萝是广东地区常见的一种喜阴绿化植物.如图表示夏季时绿萝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a点时,绿萝叶肉细胞中合成[H]的场所有      ;此时,限制绿萝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2)b点时,绿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去向及用途是      .
(3)实验结果说明      可以提高绿萝的净光合速率.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
①夏季中午,强光下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      关闭,      吸收显著下降.
②进一步观察发现,在阴暗环境中下绿萝叶片绿色明显加深,说明      .
③遮光起到了降温的作用,降低了植物的      .
 
10.(11分)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      .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科学家正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      .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3)海洋中存在含酶A量较多和较少的两类圆石藻.由图中信息推断,浮游动物偏好摄食哪类圆石藻?      .当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      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4)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      .
 
11.(12分)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某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代
一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298朵红花、101朵蓝花
二班 1朵蓝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三班 1朵红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四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全红花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      班和      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
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       x      ,②       x       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i、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i、a2为显性.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能/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      ,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      (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法.
 
 
 

2015-2016学年闽粤大联考高三(上)第四次调研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I卷共7题,每题6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分析可知(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
B.对照组的 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实验方法是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分别喷施到5个不同突变体的矮生豌豆幼苗上.
【解答】解:A、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喷施的不同试剂种 类,A错误;
B、对照组不喷施试剂,作为空白对照.与对照组高度比为100%,不是证明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B错误;
C、由戊组可以看出,该实验不能证明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C错误;
D、由图可以看出,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应越显著,D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知识,知识点是赤霉素对于促进生长的作用,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判断并获取结论.
 
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和调查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和提纯细菌,但前者不能用来计数
B.观察有丝分裂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染 色体排在细胞中央
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
D.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或者应得数值相比,可能偏大
【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等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
【解答】解:A、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均可分离和提纯细菌,但前者不能用来计数,后者能,A正确;
B、观察有丝分裂根尖分生区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而中期的染色体排在细胞中央,B错误;
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产 生的子代噬菌体就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强度偏大,C错误;
D、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会导致采集的小动物数偏少,这样使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摄入和排便的能量流动途径
B.若A代表叶绿体基质,a代表光,则b、c可分别代表该场所产生的[H]和ATP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
光反应阶段(类囊体膜上):(1)水的光解2H2O→4[H]+O2(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解:A、若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则b、c可分别代表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A错误.
B、若a代表光,A代表叶绿体类囊体膜,则b、c可分别代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故B错误.
C、若a为渗透压升高,A为下丘脑调节中枢,则b代表抗利尿激素增加,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C错误.
D、若a为抗原刺激,A代表人体B细胞,则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光反应、水平衡调节、体液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4.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B.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C.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
D.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据图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漏斗内液面上升,则漏斗内溶液(S1)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S2).
【解答】解:A、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A正确;
B、若S1、S2分别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S1浓度大于S2的浓度,B错误;
C、半透膜允许K+、NO3﹣通过,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0,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C错误;
D、半透膜允许K+、NO3﹣通过,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0,S1浓度等于S2的浓度,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决水分运输的问题的秘诀就是: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向哪一边运输;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水分运输的就越多,反过来水分运输的越多,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越大.用这种方式进行判断,题目就变的很简单.
 
5.下表为IAA和H+对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实验结果,雷利和克莱兰于1970年提出了生长素作用机理的酸生长理论.在酸性条件下,一方面使细胞壁中对酸不稳定的键(如氢键)断裂,另一方面(主要方面)使细胞壁中的某些多糖水解酶(如纤维素酶)活化或增加,从而使细胞壁松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IAA和H+对燕麦胚芽鞘切段伸长的影响
处理 ①IAA ②IAA+pH4
缓冲液 ③IAA+pH7
缓冲液 ④IAA+pH4
缓冲液 ⑤pH3.2﹣3.5
缓冲液 ⑥pH7
缓冲液 ⑦pH3.2﹣3.5
缓冲液
切断表现 伸长
介质pH下降 伸长
(转入③) 伸长停止
(转入④) 重新伸长 伸长
(转入⑥) 伸长停止
(转入⑦) 重新伸长
A.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
B.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将H+通过协助扩散运出细胞
C.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
D.应用生长素处理切段后,溶液中H+浓度会增加,即被酸化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由第①实验可以说明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使介质pH下降;由①②③组实验可以说明pH会影响生长素的活化作用;由⑤⑥⑦组实验可以说明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
【解答】解:A、由第①实验可以说明细胞膜上存在着运输H+的载体,生长素使其活化,使介质pH下降,A正确;
B、由第①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于细胞后,细胞将H+运出细胞,但不能证明是通过协助扩散,B错误;
C、由⑤⑥⑦组实验可以说明给植物细胞提供酸性环境,不需生长素也可生长,C正确;
D、由第①实验可以说明应用生长素处理切段后,溶液中H+浓度会增加,即被酸化,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6.如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生理过程 甲 乙 丙 … 丁
染色体组数 2→1→2→1 1→2 2→4→2 ?
相关描述 性激素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专门化
A.甲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四个生殖细胞
B.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时遗传物质定向改变的结果
D.丙过程的子细胞中最多有23个核DNA含有卵原细胞的DNA单链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生理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乙生理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丙生理过程表示有丝分裂,丁生理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图表,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甲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1个生殖细胞和3个极体,A错误;
B、甲和丙过程能够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行提供选择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
C、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丁过程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C错误;
D、由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所以丙过程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最多有23个核DNA含有卵原细胞的DNA单链,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②种群的基因库一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③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
⑤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
⑥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⑦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l,则此生物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
A.①②③⑤⑥ B.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⑦ D.①⑤⑥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基因突变的特征.
【分析】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本题是关于中学生物学中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的考查,然后仔细分析每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解答】解:①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线粒体中,因为人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①正确;
②个体虽然死亡,但是 基因随着有性生殖却传递了下来,故种群的基因库不会随个体的死亡而逐渐变小直至消失,②错误;
③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③错误;
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会发生DNA的复制和均分到两个子细胞,故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④正确;
⑤类比推理法没有实验验证阶段,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有实验验证阶段,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⑤正确;
⑥如果多对等位基因是连锁的,测交后代中也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所以⑤描述错误.
⑦测交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若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l,则F1一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l.所以⑦描述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③④⑤⑥⑦中描述正确的有①④⑤⑦.
故选:C.
【点评】本题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的跳跃性强,解题时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回忆具体内容,综合考虑作出判断.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8.(14分)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消化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盐酸刺激 小肠(小肠黏膜) ,从而使其分泌 促胰液素 ,经 体液(血液)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该途径表明机体通过 体液调节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该途径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神经调节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此时,胰腺表现出其 外 (内/外)分泌功能.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表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 丙酮酸 .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 线粒体基质 中进行.
(4)胰岛素 能 (能/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据此分析,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 加快 (加快/减慢/不变)?
(5)胰腺中 胰岛A细胞 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 细胞间信息传递(或细胞间信息交流) 的功能.
(6)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也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 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1、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2、图甲:表示胰腺分泌液调节的2个途径:①神经调节:神经中枢→迷走神经传出神经→胰腺;②激素调节:盐酸→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
3、图乙: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丙氨酸;丙酮酸还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4、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 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
【解答】解:(1)图甲中的盐酸刺激小肠(小肠黏膜),从而使其分泌促胰液素,经体液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体液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胰腺.表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此时,胰腺表现出其外分泌功能.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表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4)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加快.
(5)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胰岛A细胞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
(6)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也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故答案为:
(1)小肠(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体液(血液) 体液调节
(2)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 神经调节 外
(3)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4)能 加快
(5)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传递(或细胞间信息交流)
(6)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胰腺分泌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血糖调节过程等知识点,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血糖调节过程,正确的解答试题.
 
9.绿萝是广东地区常见的一种喜阴绿化植物.如图表示夏季时绿萝在不同遮光处理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a点时,绿萝叶肉细胞中合成[H]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此时,限制绿萝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光照强度 .
(2)b点时,绿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去向及用途是 叶绿体 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 .
(3)实验结果说明 适度遮光 可以提高绿萝的净光合速率.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包括:
①夏季 中午,强光下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 气孔 关闭, CO2 吸收显著下降.
②进一步观察发现,在阴暗环境中下绿萝叶片绿色明显加深,说明 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增加,增强了对光照的吸和收利用 .
③遮光起到了降温的作用,降低了植物的 呼吸速率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解答】解:(1)a点时,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所以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限制绿萝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因为此时的光照强度比较弱.(2)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因此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去向及用途是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
(3)实验结果说明Ⅰ30%遮光可以提高绿萝的净光合速率.
①气孔可以蒸发水分,也可以吸收CO2,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显著下降.
②在阴暗环境中下绿萝叶片绿色明显加深,说明叶绿素为蓝绿色,吸收光能.
③降温可以降低呼吸作用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呼吸作用速率.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光照强度
(2)叶绿体 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
(3)适度遮光 ①气孔 CO2 ②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增加,增强了对光照的吸和收利用 ③呼吸速率
【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光合作 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10.(11分)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 生产者 .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生物群落 .科学家正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 价值.
(2)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 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 .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3)海洋中存在含酶A量较多和较少的两类圆石藻.由图中信息推断,浮游动物偏好摄食哪类圆石藻? 含酶A量较少的圆石藻 .当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 负反馈 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4)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析】据图分析:圆石藻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某些海洋细菌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的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解答】解:(1)圆石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图中的浮游动物属于消费者,海洋细菌属于分解者,它们共同组成生物群落;科学家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来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体现了生物的直接价值.
(2)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3)由图中信息即浮游动物摄食的圆石藻细胞可推断,浮游动物偏好摄食含酶A量较少的圆石藻.当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4)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
(1)生产者 生物群落 直接
(2)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含酶A量较少的圆石藻 负反馈
(4)物质循环
【点评】掌握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调节机制和食物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1.(12分)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某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代
一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298朵红花、101朵蓝花
二班 1朵蓝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三班 1朵红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四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全红花
(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 一 班和 二 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
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 A+A  x A+A ,② A+A  x A+a  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i、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i、a2为显性.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 不能 (能/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 Aa1和Aa2 ,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 红:蓝=1:0(全为红花) ,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 二 (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假说﹣演绎  法.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专题】数据表格;遗传基本规律计算;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一班的实验中,父本和母本都是红花,后代出现了蓝花,说明红花对蓝花为显性;
二班的实验中,父本和母本都是蓝花,后代出现了红花,说明蓝花对红花为显性;
三班的实验中,父本是红花、母本是蓝花,后代有红花和蓝花,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四班的实验中,父本和母本都是红花,后代也都是红花,同样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一班和二班的实验对 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且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要想使子一代表现为3:1,则选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应该为A+A×A+A或A+A×A+a两种情况.前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2A+A):1AA=3:1,后一种情况的后代为(1A+A+、1A+a、1A+A):1Aa=3:1.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则Aa1×Aa2的后代为(1AA、1Aa1、1Aa2):a1a2=3:1.因此,两种假说都有可能,所以不能仅根据一班Fl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2)由于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所以一班亲本为Aa1和Aa2,(根据假设一的两种情况,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不会出现各占一半)只有这样F1才会出现蓝色即a1a2,必须明白一点,a1a1和a2a2也是红色.所以a1a2×a1a2杂交之后得F2为a1a1红色,a2a2红色,a1a2和a2a1蓝色,所以红:蓝=1:1.同样,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红:蓝=1:0即全为红花.因此,假说二的推测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是正确的.这种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假说﹣﹣演绎法.
故答案为:
(1)一 二 ①A+A×A+A ②A+A×A+a 不能
(2)Aa1和Aa2 红:蓝=1:0(全为红花) 二 假说﹣演绎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读懂假说一和假说二的含义并能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