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四川省绵阳市2017届高三(上)第一次诊断考试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6-11-26]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阅读:91[字体: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考生物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jIwipEY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构成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了细胞的基本框架
B.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会改变
C.不同种类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一定差异
D.构成各类大分子有机物的单体在不同细胞中是相同的
2.下列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研磨、搅拌、加压过滤后得到的提取液仍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B.缺氧时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无法进行,但是第一、第二阶段不受影响
C.细胞呼吸包括一系列的放能反应,但仅有少部分能量存储到ATP中
D.细胞无线粒体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有线粒体时仍可进行无氧呼吸,
3.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海蜇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 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光.这个材料说明:(  )
①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基因控制特定的遗传性状
④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条
⑤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4.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或者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
A.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B.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以菠菜叶下表皮作材料
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漂洗根尖用清水
D.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保护叶绿素分子用CaCO3
5.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物种 355μmol•mol﹣1的CO2 539μmol•mol﹣1的CO2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kg•hm﹣2•a﹣1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kg•hm﹣2•a﹣1
净光合速度/μmol•m﹣2•s﹣1 欧洲蕨 2.18 3.74 3.62 5.81
石楠 1.37 6.76 5.43 15.62
A.磷酸盐和CO2都能被植物细胞吸收且吸收方式是相同的
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是539μmol.mol﹣1
C.在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D.对两种植物来说,升高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都好于施磷肥
6.果蝇无眼色基因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为个体.一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中仅有一只为白眼(染色体数正常),其余全为红眼.对此现象以及子代白眼雌雄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C.子代白眼雌果蝇不可能是由染色体缺失产生
D.子代白眼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可判定产生原因
 
二、非选择题
7.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如图是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是一种  模型,它概括而直观的描述了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中要求温度条件是  .
(3)判读曲线中B、C、D点的实验条件,分析其中可以形成对比的是  .
(4)根据实验结果,仅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的过程分析可以确定:限制C点光合速率的是  过程,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是  过程.

8.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两个环节,不仅保证了生殖的成功率,还在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镜下观察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是  .
(2)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精细胞需经  过程才能成为精子,该过程中将丢弃大部分的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尾的基部,其意义是  .
(3)减数分裂过程中,因  分离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又恢复到正常数目,从而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4)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
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新配制的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做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实验设计及相关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第一步是取4支洁净的试管  ,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
(2)实验结果:2、3和4号试管都比1号产气泡速率快,其中  (填编号)试管因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导致的.
(3)因为酶具有  性,所以4号比3号试管的分解速率快.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写出一个即可).

10.现有两个纯合的小麦品种,抗病低产和感病高产品种,已知抗锈病(T)对感锈病(t)为显性,高产(D)对低产(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小麦锈病由锈菌感染引起,一个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一个株系.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可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其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
(2)用这两个纯合品种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通过  实验淘汰感病植株,然后只收获高产植株的种子.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不同的采收和处理方案:
甲同学:单株采收,下一年单独种植得到若干个F3株系(单采单种),收获无性状分离的株系的种子.
乙同学:混合采收,下一年混合种植得到一群F3植株(混采混种),淘汰感病和低产植株,混合采收剩余植株的种子.
①理论上,甲同学采收种子的株系占全部F3株系的  ;乙同学采收的种子基因型有  种.
②甲同学的方法获得的种子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按乙同学的思路,如果继续提高种子中DDTT基因型的比例,就能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那么正确的做法是:  .
(3)如果将两个抗旱基因成功整合到新品种的染色体上,要保证抗旱性状稳定遗传,推测这个基因的位置应位于  .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如图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2)图示流程的主要操作包括  和  .
(3)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的平板进行计数,结果比较准确.
(4)当培养基中纤维素成为唯一碳源时,可筛选出  .要证明其有选择作用,可以用  作对照,比较菌落数目:还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如果  ,也证明其选择作用.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的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新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研究表明DNA合成有两条途径:“S途径”和“D途径”,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有“S途径”和“D途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单克隆细胞是指  .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
(4)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  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特点.
(5)图示过程,有两次的筛选.第一次是用HAT培养液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那么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是  ,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原因是  .
 
 

2016-2017学年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构成生命系统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了细胞的基本框架
B.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不会改变
C.不同种类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一定差异
D.构成各类大分子有机物的单体在不同细胞中是相同的
【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
【分析】1、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2、不同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不同,且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会不断改变.
【解答】解:A、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构成了细胞的基本框架,A正确;
B、化合物的含量和比例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不断改变,B错误;
C、不同种类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一定差异,C正确;
D、构成各类大分子有机物的单体在不同细胞中是相同的,如所有细胞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D正确.
故选:B.
 
2.下列与细胞呼吸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的研磨、搅拌、加压过滤后得到的提取液仍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B.缺氧时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无法进行,但是第一、第二阶段不受影响
C.细胞呼吸包括一系列的放能反应,但仅有少部分能量存储到ATP中
D.细胞无线粒体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有线粒体时仍可进行无氧呼吸,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1、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 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 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 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 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4[H] 2酒精+2CO2或2丙酮酸+4[H] 2乳酸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酵母菌的研磨、搅拌、加压过滤后得到的提取液是细胞质基质,可以发生相应的反应,但不属于呼吸作用,因为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
B、缺氧时,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B错误;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贮存在ATP中,C正确;
D、硝化细菌、蓝藻等生物的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故选:C.
 
3.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这是因为该种海蜇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 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海蜇一样发光.这个材料说明:(  )
①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基因控制特定的遗传性状
④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条
⑤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③⑤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2、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解答】解:①根据题干信息”该种海蜇DNA分子上有一段长度为5 170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知基因是DNA分子上的片段,①正确;
②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该结论,②错误;
③转入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够像海蜇一样发光.说明荧光蛋白基因能控制荧光蛋白的合成,即基因能控制特定的遗传性状,③正确;
④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条”这个结论,④错误;
⑤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老鼠体内,可以得到能发绿色荧光的转基因鼠,这说明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⑤正确.
故选:D.
 
4.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或者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
A.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
B.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以菠菜叶下表皮作材料
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漂洗根尖用清水
D.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保护叶绿素分子用CaCO3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解答】解:A、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时以菠菜叶下表皮稍带叶肉细胞作材料,B错误;
C、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漂洗根尖用清水,C正确;
D、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保护叶绿素分子用CaCO3,D正确.
故选:B.
 
5.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物种 355μmol•mol﹣1的CO2 539μmol•mol﹣1的CO2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kg•hm﹣2•a﹣1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kg•hm﹣2•a﹣1
净光合速度/μmol•m﹣2•s﹣1 欧洲蕨 2.18 3.74 3.62 5.81
石楠 1.37 6.76 5.43 15.62
A.磷酸盐和CO2都能被植物细胞吸收且吸收方式是相同的
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是539μmol.mol﹣1
C.在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D.对两种植物来说,升高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都好于施磷肥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分析表格:表格中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植物的种类、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施磷肥,实验的因变量为净光合速度,分析时,可以运用单一变量的原则比较两种植物.
【解答】解:A、磷酸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植物吸收,而二氧化碳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被植物吸收,A错误;
B、CO2不同时,在不施磷肥和施磷肥/20 kg•hm﹣2•a﹣1的条件下分别比较,CO2浓度在539 mol•mol﹣1比CO2浓度在355 mol•mol﹣1,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度都在增加,所以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CO2浓度都高于355 mol•mol﹣1,但不一定就是539μmol.mol﹣1,B错误;
C、两种CO2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净光合速度的净增加量(15.62﹣5.43或6.76﹣1.37)>施磷肥对欧州蕨净光合速度的净增加量(5.81﹣3.62或3.74﹣2.18),即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C正确;
D、CO2不同时,在施磷肥/20 kg•hm﹣2•a﹣1的条件下分别比较,CO2浓度在539 mol•mol﹣1比CO2浓度在355 mol•mol﹣1时,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度都高,且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D错误.
故选:C.
 
6.果蝇无眼色基因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为个体.一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中仅有一只为白眼(染色体数正常),其余全为红眼.对此现象以及子代白眼雌雄产生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
B.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C.子代白眼雌果蝇不可能是由染色体缺失产生
D.子代白眼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可判定产生原因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一只野生型的雄果蝇与一只纯合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中仅有一只为白眼(染色体数正常),其余全为红眼”,可知控制眼色基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应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雌果蝇中仅有一只为白眼,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缺失控制眼色的显性基因所致.
【解答】解:A、控制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由一对基因控制,因此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由于子代雄果蝇全为白眼,雌果蝇中仅有一只为白眼(染色体数正常),其余全为红眼,可知控制眼色基因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应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B正确;
C、子代白眼雌果蝇可能是由染色体缺失控制眼色的显性基因或基因突变产生,C错误;
D、子代白眼雌蝇与正常雄蝇交配,若子代雄性个体少于雌性个体,则说明子代白眼雌果蝇是由染色体缺失产生的,否则为基因突变产生,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农业生产上许多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都是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如图是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是一种 数学 模型,它概括而直观的描述了实验结果.
(2)实验过程中要求温度条件是 相同且适宜 .
(3)判读曲线中B、C、D点的实验条件,分析其中可以形成对比的是 B与C,B与D .
(4)根据实验结果,仅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的过程分析可以确定:限制C点光合速率的是 C3还原 过程,限制D点光合速率的是 CO2固定和C3还原 过程.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曲线,图中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回顾和梳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认真分析曲线,即可正确作答.
【解答】解:(1)曲线图是数学模型的一种,概括而直观的描述了实验结果.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温度为无关变量,所以应该在实验中保持相同且适宜.
(3)图中,B与C的光照强度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可以形成对照;B与D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同,光照强度不同,也可以形成对照.
(4)据图分析,C点时曲线处于上升阶段,光照较弱,光反应的产物不足,导致暗反应减慢,所以仅从卡尔文循环(暗反应)的过程分析限制C点光合速率的是C3还原过程,D点时处上述原因外,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影响因素还有二氧化碳固定过程较弱.
故答案为:
(1)数学
(2)相同且适宜
(3)B与C,B与D
(4)C3还原 CO2固定和C3还原
 
8.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两个环节,不仅保证了生殖的成功率,还在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方面有相当的优越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镜下观察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是 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 .
(2)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精细胞需经 变形 过程才能成为精子,该过程中将丢弃大部分的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尾的基部,其意义是 使精子有充足的能量,灵活游动,从而保证受精作用的顺利完成 .
(3)减数分裂过程中,因 同源染色体 分离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又恢复到正常数目,从而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4)请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减数分裂时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 .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3、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解答】解:(1)在光镜下观察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时,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是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
(2)精细胞需经变形过程才能成为精子;变形过程中将丢弃大部分的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集中在尾的基部,这使精子有充足的能量,灵活游动,从而保证受精作用的顺利完成.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4)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两方面考虑,遗传多样性的原因:减数分裂时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
故答案为:
(1)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
(2)变形 使精子有充足的能量,灵活游动,从而保证受精作用的顺利完成
(3)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时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形成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形成多样性的受精卵
 
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新配制的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做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实验设计及相关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第一步是取4支洁净的试管 编号为1、2、3、4 ,加入等量过氧化氢溶液.
(2)实验结果:2、3和4号试管都比1号产气泡速率快,其中 3和4 (填编号)试管因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导致的.
(3)因为酶具有 高效 性,所以4号比3号试管的分解速率快.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肝脏研磨液不新鲜(或用滴过肝脏研磨液的滴管滴加FeCl3液,或过氧化氢酶浓度过低) (写出一个即可).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5、生物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6、分析题图:题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新配制的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做探究实验,其目的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分析题图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温度、催化剂),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体现出来,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解答】解:(1)本题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的对照实验,实验对象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的量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在设计对照实验时
的第一步是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即取4支洁净的试管编号为1、2、3、4,各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2)实验中的1号试管处在常温下,2号试管处在水浴加热条件下,3号试管中加入了FeCl3(无机催化剂),4号试管中加入了酶,其实验结果是2、3和4号试管都比1号产气泡速率快,说明2、3和4号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都比1号试管快,其中3和4试管中分解速率加快均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实现的.
(3)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对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无机催化剂和酶),其中4号试管中加入酶因为具有高效性,所以4号比3号试管的分解速率快;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分析可能的原因有肝脏研磨液不新鲜、用滴过肝脏研磨液的滴管滴加FeCl3液,或过氧化氢酶浓度过低等.
故答案为:
(1)编号为1、2、3、4
(2)3和4
(3)高效 肝脏研磨液不新鲜(或用滴过肝脏研磨液的滴管滴加FeCl3液,或过氧化氢酶浓度过低)
 
10.现有两个纯合的小麦品种,抗病低产和感病高产品种,已知抗锈病(T)对感锈病(t)为显性,高产(D)对低产(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小麦锈病由锈菌感染引起,一个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一个株系.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可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其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自由组合 .
(2)用这两个纯合品种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通过 锈菌感染 实验淘汰感病植株,然后只收获高产植株的种子.甲、乙两同学设计了不同的采收和处理方案:
甲同学:单株采收,下一年单独种植得到若干个F3株系(单采单种),收获无性状分离的株系的种子.
乙同学:混合采收,下一年混合种植得到一群F3植株(混采混种),淘汰感病和低产植株,混合采收剩余植株的种子.
①理论上,甲同学采收种子的株系占全部F3株系的   ;乙同学采收的种子基因型有 9 种.
②甲同学的方法获得的种子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按乙同学的思路,如果继续提高种子中DDTT基因型的比例,就能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那么正确的做法是: 下一年再播种,淘汰感病和低产植株,采收种子做种,如此经过几代选择,直到符合生产要求(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直到满足生产要求) .
(3)如果将两个抗旱基因成功整合到新品种的染色体上,要保证抗旱性状稳定遗传,推测这个基因的位置应位于 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杂交育种.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
(3)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4)优缺点:方法简单,可预见强,但周期长.
(5)实例:水稻的育种.
【解答】解:(1)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可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
(2)小麦锈病由锈菌感染引起,因此用这两个纯合品种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F2,通过锈菌感染实验淘汰感病植株,然后只收获高产植株的种子.
①F2通过锈菌感染实验淘汰感病植株,然后只收获高产植株的种子,其基因型及比例为 DDTT、 DDTt、 DdTT、 DdTt,因此其下一年单独种植得到若干个F3株系(单采单种),其中无性状分离的株系(DDTT)占全部F3株系的 ;乙同学混采混种,淘汰感病和低产植株,混合采收剩余植株的种子,采收的种子基因型有3×3=9种.
②甲同学的方法获得的种子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按乙同学的思路,如果继续提高种子中DDTT基因型的比例,就能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正确的做法是:下一年再播种,淘汰感病和低产植株,采收种子做种,如此经过几代选择,直到符合生产要求(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直到满足生产要求).
(3)如果将两个抗旱基因成功整合到新品种的染色体上,要保证抗旱性状稳定遗传,则这个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这样子代全部具有抗旱性状.
故答案为:
(1)基因自由组合
(2)锈菌感染
① 9
②下一年再播种,淘汰感病和低产植株,采收种子做种,如此经过几代选择,直到符合生产要求(连续自交,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类型,直到满足生产要求)
(3)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上
 
[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如图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操作) .
(2)图示流程的主要操作包括 梯度稀释 和 涂布平板 .
(3)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结果比较准确.
(4)当培养基中纤维素成为唯一碳源时,可筛选出 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要证明其有选择作用,可以用 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作对照,比较菌落数目:还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如果 所有菌落周围均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也证明其选择作用.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解:(1)实验室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操作).
(2)图示流程的主要操作包括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3)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结果比较准确.
(4)当培养基中纤维素成为唯一碳源时,可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证明其有选择作用,可以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比较菌落数目,还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如果所有菌落周围均出现明显的透明圈,也证明其选择作用.
故答案为:
(1)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操作)
(2)梯度稀释 涂布平板
(3)30﹣300
(4)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所有菌落周围均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的研究工作中,特别是新发展起来的杂交瘤技术,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开辟了新途径.研究表明DNA合成有两条途径:“S途径”和“D途径”,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有“S途径”和“D途径”;骨髓瘤细胞只有“D途径”;HAT培养液中氨基喋呤可以阻断DNA合成的“D途径”.如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单克隆细胞是指 单个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
(4)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 在体外大量增殖(无限增殖) 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 分泌特异性抗体 特点.
(5)图示过程,有两次的筛选.第一次是用HAT培养液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那么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是 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 ,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原因是 其DNA合成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而不能进行DNA复制 .
【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据图分析,将特定的抗原注射小鼠,筛选出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转移到HAT培养基中培养,未融合的细胞死亡,而杂交瘤细胞存活;杂交瘤细胞分开培养,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
【解答】解:(1)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2)单克隆细胞是指单个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在体外大量增殖(无限增殖)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分泌特异性抗体特点.
(5)图示过程有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用HAT培养液筛选出杂交瘤细胞,那么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是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液中不生长的原因是其DNA合成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而不能进行DNA复制.
故答案为:
(1)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
(2)单个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4)在体外大量增殖(无限增殖) 分泌特异性抗体
(5)缺乏在体外培养液中增殖的能力 其DNA合成途径被氨基喋呤阻断而不能进行DNA复制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jIwipEY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