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湖南省岳阳市2017届高三一模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日期:2017-03-12]   来源:网络  作者:   阅读:111[字体: ]

2017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nvmEAlr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
B.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 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 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B.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受体
C.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
D.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和遗传物质
4.如图中的概念或者概念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A.1 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 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 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 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C.1 表示原核生物,2~4 分别表示大肠杆菌、乳酸菌、发菜
D.1 表示免疫系统,2~4 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5.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进一步分离该细胞的某种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反应都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  )
A.CO2+H2O (CH2O)+O2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
D.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6.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了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7.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的变化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甲 12 0
乙 8 6
丙 10 10
A.在甲条件下进行产生CO2和乳酸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
C.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D.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8.阳光穿过森林空隙形成的“光斑”会随太阳移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与吸收CO2和释放O2有关的变化曲线,此曲线说明(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CO2曲线中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建议用淀粉酶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建议用过氧化氢酶
C.淀粉酶溶液的活性随淀粉溶液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D.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b基因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两倍
D.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
11.下列各项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的是(  )
A.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B.正在分裂的细菌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D.人的成熟红细胞
12.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
A.纯种 B.杂种表现的优势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1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B.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
C.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则它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图示中的变异类型都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
14.结合如图表进行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 解旋酶(可促进DNA 螺旋化)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 聚合酶的活性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 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15.下列各选项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16.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17.某植物体细胞含有大小各不相同的10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将不能发生(  )
A.染色体数目变化 B.基因重组
C.有丝分裂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8.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  )
A.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D.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19.甘薯品种是杂合体.块根、种子、叶片和茎均可用于繁殖,但为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下列不能用于繁殖的器官是(  )
A.种子 B.块根 C.叶片 D.茎
20.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
A.基因型为DD 的个体产生D、d 的配子
B.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产生AB、Ab、aB、ab 四种配子
C.基因型为XaY 的雄性个体产生XaY 的精子
D.基因型为XBXb 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 的卵细胞
21.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B.植物激素能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植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合成并分泌的有机物
2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B.激素调节较神经调节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重要激素
D.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几乎可作用于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
24.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和破损细胞的监控与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
B.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
C.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弱
25.如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 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在乙中不能全部找到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D.NaHCO3 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 维持在7.35~7.4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题,除标明分值的空外,其余空均为2分,共50分.
26.请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和图2表示酶具有的特性依次是  、  .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图4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回答: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是  ;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  不变.图4中A 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酶的  .
27.图1表示是将A、B 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 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图2表示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 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注:实验中所用的A、B 两种植物叶片叶面积相等,且实验都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忽略光照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1 分析可知,A、B 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  (外界因素)的影响.
(2)若A 植物在第5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将  .
(3)在第25~40min 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  .
(4)根据图2,当光照强度为cklx 时,B 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  mg/m2•h.
28.如图1所示某雌雄同株植物花色产生机理为:

其中A 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B 基因控制红色.研究人员用纯种白花和纯种 黄花杂交得F1,F1 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表中甲组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
甲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9:3:4
乙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3:1:4
(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F1 的基因型为  .
(2)研究人员重复该实验,结果如乙组所示.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情况为如图2哪种情况:  .
(3)为检测某红花植株(染色体正常)基因型,以乙组F1红花作亲本与之进行正反交.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 ②若正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1:4,反交子代红花:黄花:白花=9:3:4,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
29.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引起的变异叫缺失,缺失杂合子的生活能力降低但都能存活,缺失纯合子(雄性个体X 染色体片段缺失也视为缺 失纯合子)都不能发育.现有一只红眼雄果蝇XAY 与一只白眼雌果蝇 XaXa 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要求答出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方法一:  .
方法二:  .
30.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 表示物质,①表示过程. 请回答:

(1)人处于饥饿状态下,体内某种细胞中的糖原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此种细胞是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   (填写激素名称)增多;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
(3)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  病.
31.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示食物网中,蛇和鹰的关系是  .
(2)图乙中,A→B 的箭头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的是  (填字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  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科研小组又对图乙中C 生物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 是kJ/(cm2•a))
所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分析,C 的同化量为   kJ/(cm2•a).
 
 

2017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
B.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都是蛋白质
【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1、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依次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和四种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2、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3、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可以是蛋白质,如胰岛素,也可以是脂质(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
【解答】解:A、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小分子,即脱氧核糖、磷酸和4种含氮碱基(A、C、G、T),A正确;
B、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抗体的组成元素中不含P元素,B错误;
C、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C错误;
D、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 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 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质
B.蛋白质的多样性只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序有关
C.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分析】1、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有DNA或R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解答】解:A、DNA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RNA的合成要以DNA为模板,主要合成场所也是细胞核,A错误;
B、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等有关,B错误;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核酸中的遗传信息是指核酸中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相对分子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因此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D正确.
故选:D.
 
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B.肝细胞膜上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受体
C.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增殖能力
D.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和遗传物质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动物激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溶酶体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2、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分解.
3、核糖体含有RNA,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RNA和DNA,故它们中都含有核酸,但核糖体不含遗传物质.
【解答】解:A、吞噬细胞能吞噬和处理病菌,因此与肌肉细胞相比,吞噬细胞含有较多的溶酶体,A正确;
B、胰岛素能够促进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因此肝细胞膜上既有胰岛素的受体,也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正确;
C、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无增殖能力,C正确;
D、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核酸,但核糖体不含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4.如图中的概念或者概念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  )

A.1 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 分别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 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4 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
C.1 表示原核生物,2~4 分别表示大肠杆菌、乳酸菌、发菜
D.1 表示免疫系统,2~4 分别表示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3、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错误;
B、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B正确;
C、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等,其中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和乳酸菌等,蓝藻包括发菜、颤藻等,C正确;
D、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D正确.
故选:A.
 
5.用特异性的酶处理某一生物细胞的最外面部分,发现降解的产物主要是葡萄糖,进一步分离该细胞的某种细胞器进行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这种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反应都在相关酶的催化下进行)(  )
A.CO2+H2O (CH2O)+O2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
C.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
D.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尿嘧啶是组成RNA的成分,细胞器含有尿嘧啶,说明细胞器中含有RNA,含有RNA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也含有RNA.
【解答】解:A、“CO2+H2O (CH2O)+O2”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B、“丙氨酸+甘氨酸﹣→丙甘二肽+H2O”表示脱水缩合,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
C、“C3H4O3(丙酮酸)+3H2O﹣→3CO2+10[H]+能量”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C正确;
D、“C6H12O6+6O2﹣→6CO2+6H2O”表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第二和第三阶段,D错误.
故选:D.
 
6.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分离细胞器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C.观察线粒体利用了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考点】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和细胞核、具膜细胞器,可以用蒸馏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
【解答】解:A、用蒸馏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A正确;
B、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B正确;
C、观察线粒体利用了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甲基绿染液将DNA染成绿色,C错误;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D正确.
故选:C.
 
7.下表是某种植物种子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萌发,测得的气体量的变化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甲 12 0
乙 8 6
丙 10 10
A.在甲条件下进行产生CO2和乳酸的无氧呼吸
B.在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于无氧呼吸
C.在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
D.在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依据O2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判断呼吸作用的方式:
①不消耗O2,释放CO2→只进行无氧呼吸;
②O2吸收量=CO2释放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O2吸收量<CO2释放量→两种呼吸同时进行,且多余CO2来自无氧呼吸.
【解答】解:A、甲条件下只释放二氧化碳,不消耗氧气,所以只进行无氧呼吸,种子的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A错误;
B、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由表格数据可知,CO2的释放量为8mol,则O2的吸收量为6mol,因为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量等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所以吸收6mol的氧气就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这样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就是8mol﹣6mol=2mol,根据有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6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根据无氧呼吸的方程式释放2mol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1mol的葡萄糖,所以乙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B错误;
C、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故只进行有氧呼吸.表格中的数据无法说明丙条件下有氧呼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C错误;
D、乙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故乙条件下释放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D.
 
8.阳光穿过森林空隙形成的“光斑”会随太阳移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与吸收CO2和释放O2有关的变化曲线,此曲线说明(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CO2曲线中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O2释放速率代表光反应速率(虚线),CO2吸收速率代表暗反应速率(实线).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光斑开始前,氧气释放量等于二氧化碳吸收量,说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速率等于暗反应速率.由于O2释放速率代表光反应速率,“光斑”照射前,有O2释放,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光斑”照射开始后,O2释放速率急剧增大,CO2吸收速率相对较慢,说明光反应和暗反应不是同步增加的,B错误;
C、光斑照射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增加的同时,氧气的释放量下降,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抑制作用,C正确;
D、AB段“光斑”移开,光照减弱,光反应减弱,氧气的释放量下降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也下降,说明暗反应的进行与光照有关,D错误.
故选:C.
 
9.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建议用淀粉酶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建议用过氧化氢酶
C.淀粉酶溶液的活性随淀粉溶液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D.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不宜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由于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因此淀粉不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
【解答】解:A、由于酸性条件下淀粉易分解,因此淀粉不能作为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材料,A错误;
B、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B错误;
C、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淀粉溶液的浓度不会影响酶活性,C错误;
D、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因此能够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D正确.
故选:D.
 
10.下列关于人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分裂后期含有两个Xb基因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分裂前期
C.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两倍
D.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纺锤丝.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解:A、女性色盲患者的体细胞分裂后期含有4个Xb基因,A错误;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同和后期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体细胞的两倍,C错误;
D、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核DNA数目为92个;细胞中DNA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因此后期,一个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多于92个,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各项中,能看到完整细胞核的是(  )
A.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过程
B.正在分裂的细菌
C.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D.人的成熟红细胞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无丝分裂.
【分析】1、细胞的无丝分裂:
概念 分裂的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过程 细胞核延长→核缢裂→细胞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特点 (1)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
(2)没有染色体的出现和染色体复制的规律性变化;
(3)染色质、DNA也要进行复制,并且细胞要增大.
实例 蛙的红细胞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
【解答】解:A、蛙的红细胞进行的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过程中可看到完整的细胞核,A正确;
B、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核膜和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在有丝分裂末期重建,因此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不会看出完整的细胞核,C错误;
D、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A.
 
12.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
A.纯种 B.杂种表现的优势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考点】杂交育种.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杂交育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例如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不同种属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种一代往往比它的双亲表现更强大的生长速率和代谢功能,从而导致器官发达、体型增大、产量提高,或者表现在抗病、抗虫、抗逆力、成活力、生殖力、生存力等的提高.
【解答】解:A、杂交育种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杂种优势,A错误;
B、杂交育种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还可以获得杂种优势,B正确;
C、基因突变是诱变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C错误;
D、染色体变异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不是杂交育种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1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变异类型.图甲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生物变异都是染色体变异
B.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能发生
C.如果图乙为一个精原细胞,则它一定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D.图示中的变异类型都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1、甲图中出现了两个基因c,发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2、乙图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形成三体,属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丙图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4、丁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答】解:A、甲、乙和丁属于染色体变异,丙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B、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而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不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正确;
C、若图乙为一精原细胞,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和异常的配子,C错误;
D、图示中的变异类型只有属于染色体变异的甲、乙和丁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验,D错误.
故选:B.
 
14.结合如图表进行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理
青霉素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DNA 解旋酶(可促进DNA 螺旋化)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
利福平 抑制RNA 聚合酶的活性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可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③
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 的复制
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
D.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途径,其中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翻译过程;④为RNA的复制过程;⑤为逆转录过程.其中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
【解答】解:A、环丙沙星抑制的是细菌DNA的解旋过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红霉素与核糖体结合,影响翻译过程,A正确;
B、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不能抑制①过程;利福平是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转录过程,因此它们都能抑制细菌的增殖,B错误;
C、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不会发生在结核杆菌细胞中,C错误;
D、过程①②③均能发生在人体的细胞中,而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少数病毒中,不会发生在正常人体细胞中,D错误.
故选:A.
 
15.下列各选项中能够体现基因重组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答】解:A、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错误.
故选:C.
 
16.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
B.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解旋酶:能使DNA分子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双链打开.
【解答】解:①处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
②处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部位;
③处为两个DNA片段的缺口,是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
故选:C.
 
17.某植物体细胞含有大小各不相同的10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将不能发生(  )
A.染色体数目变化 B.基因重组
C.有丝分裂 D.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植物体细胞含有大小各不相同的10条染色体,说明该植物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是一株只含1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植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和减数分裂.但个体发育过程中离不开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解答】解;A、该植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会加倍,A错误;
B、该植物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植物体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C错误;
D、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会发生细胞分化导致形成不同组织器官,细胞分化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D错误.
故选:B.
 
18.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六倍体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经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形成的,据此可推断出(  )
A.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秋水仙素能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八倍体小黑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出来的植株是四倍体
D.八倍体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不可育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1、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以获得八倍体小黑麦.
2、小黑麦的单倍体植株仍有四个染色体组(3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1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不育.
【解答】解:A、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和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因此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B、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分裂之后产生的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
C、小黑麦经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称为单倍体植株,C错误;
D、由于小黑麦产生的单倍体植株无同源染色体,不能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正常的配子,故表现为高度不育,D正确.
故选:D.
 
19.甘薯品种是杂合体.块根、种子、叶片和茎均可用于繁殖,但为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下列不能用于繁殖的器官是(  )
A.种子 B.块根 C.叶片 D.茎
【考点】受精作用.
【分析】本题是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特点,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由题意可知,本题是为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所采用的生殖方式,应该是无性生殖.
【解答】解:种子繁殖,经过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会产生更大的变异性,不利于保持甘薯品种的特性,因此不能用种子进行繁殖,A正确;
B、用块根繁殖,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B错误;
C、用叶片繁殖,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C错误;
D、用茎繁殖,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某甘薯品种的特性,D错误.
故选:A.
 
20.下列配子的产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
A.基因型为DD 的个体产生D、d 的配子
B.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产生AB、Ab、aB、ab 四种配子
C.基因型为XaY 的雄性个体产生XaY 的精子
D.基因型为XBXb 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 的卵细胞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紧扣题意,题中限制条件为“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因此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上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异常情况应该是指同源染色体为分离而导致产生的配子异常的情况.
【解答】解:A、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D、d的配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AB、Ab、aB、ab四种配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染色体的正常行为,B错误;
C、基因型为XaY的雄性个体产生XaY的异常精子,说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正确;
D、基因型为XBXb的雌性个体产生XBXB的异常卵细胞,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产生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C.
 
21.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 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等.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染色体变异都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随机交配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故选:A.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B.植物激素能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植物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合成并分泌的有机物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据此解答.
【解答】解:A、植物的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在背光侧比向光侧分不多,背光侧比向光侧快,只说明了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A正确;
B、激素是信息分子,植物激素能调节代谢,酶能催化化学反应,B错误;
C、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所以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C错误;
D、植物激素不是由内分泌腺合成的,而是由特定的部位产生的,D错误.
故选:A.
 
2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能分泌激素
B.激素调节较神经调节速度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重要激素
D.甲状腺激素与胰岛素几乎可作用于机体全身的组织细胞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解答】解:A、胸腺为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是T淋巴细胞形成的场所,其功能与免疫紧密相关,能分泌胸腺激素及激素类物质,是具内分泌机能的器官,A正确;
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正确;
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一种激素,C错误;
D、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能够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的激素还包括生长激素等,D正确.
故选:C.
 
24.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衰老和破损细胞的监控与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
B.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
C.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弱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分析】1、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防御功能﹣﹣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以及避免发生疾病;清除﹣﹣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监控功能﹣﹣及时识别和清除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的细胞,防止癌瘤的发生.
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疾病,如免疫功能过强时,会引起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免疫功能过低时会引起免疫缺陷病.
(1)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2)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
(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具体有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等.
【解答】解:A、衰老和破损细胞的监控与清除需免疫系统参与,A正确;
B、自身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抗原,如癌细胞,B正确;
C、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强,而艾滋病是因为免疫功能过弱,D错误.
故选:D.
 
25.如图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 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B.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在乙中不能全部找到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D.NaHCO3 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 维持在7.35~7.45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图中甲、乙、丙分别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氧气运输过程中,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细胞,故O2浓度逐渐减小;乙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要通过一层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和一层肝细胞膜,所以共3层细胞膜;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pH稳定则依赖于缓冲物质的调节.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氧气运输过程中,经自由扩散由血浆扩散到组织液,又由组织液扩散到组织细胞,故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A正确;
B、葡萄糖、蛋白质、尿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在乙血浆中均能找到,B错误;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
D、乳酸是由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 能与乳酸反应,使乙的pH 维持在7.35~7.45,从而维持PH值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题,除标明分值的空外,其余空均为2分,共50分.
26.请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
(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和图2表示酶具有的特性依次是 高效性 、 专一性 .
(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图4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回答: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是 先升高后降低 ;从图示曲线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 温度 不变.图4中A 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酶的 活性 .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4、分析题图:
图1曲线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和催化剂的有无;
图2展示酶的作用机理、酶的专一性机理和酶作用前后本身性质不变的特性;
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温度和pH)相关的曲线,底物剩余量越多表示酶活性越低;
图4是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
【解答】解:(1)图1曲线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不加催化剂的一种作为对照组,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酶比加入无机催化剂先达到反应的平衡点,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由图2可以看出,酶只能与特定结构的反应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2)图3中底物剩余量越多表示酶活性越低,在一定范围内,pH=7时酶的活性比pH=6时低而比pH=5时高,所以当pH从5上升到7时,酶活性的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题图中三条曲线最低点(酶活性最高)对应的温度相同,说明不同pH条件下酶的最适温度并没有改变;图4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A点之前,酶促反应的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底物浓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升高不再增加,底物浓度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A点后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的浓度(数量)和酶的活性.
故答案为:
(1)高效性 专一性
(2)先升高后降低 温度 活性
 
27.图1表示是将A、B 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一定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 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图2表示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 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注:实验中所用的A、B 两种植物叶片叶面积相等,且实验都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忽略光照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由图1 分析可知,A、B 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受 CO2浓度 (外界因素)的影响.
(2)若A 植物在第5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将 不变 .
(3)在第25~40min 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 两植物各自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速率相等 .
(4)根据图2,当光照强度为cklx 时,B 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 10 mg/m2•h.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分析题图:图1:放置A植物和B植物的小室CO2浓度均降低,说明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大于呼吸作用,消耗室内的CO2,随着CO2浓度的降低,光合作用因受到CO2浓度的影响而受到限制.
图2:光照为0时,两种植物均只进行呼吸作用,A的呼吸作用相对值为1,B的为2.a点对A植物来说净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值,若光照与黑暗相等时间交替,A植物的积累量为0.b点对B植物来说净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值,若光照与黑暗相等时间交替,B植物的积累量为0.
【解答】解:(1)由图1可以看出:图1中曲线代表玻璃罩内的CO2含量,0~10 min期间,玻璃罩内的CO2含量在减少,说明在此时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随着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减少,CO2减少变慢,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受CO2浓度的影响.
(2)若A 植物在第5min 时,光照突然降低而其他条件不变,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量减少,暗反应还原阶段反应减弱,五碳化合物(C5)的合成速率将会减少,三碳化合物消耗量减少,但二氧化碳固定过程没有受影响,因此三碳化合物合成速率将不变.
(3)在第25~40min期间,两个密闭小室内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速率相等,所以CO2含量相对稳定.
(4)由图2可知,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代表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减少速率表示)和呼吸速率(可用黑暗条件下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的增加速率表示)之和,所以当光照强度为cklx 时,B 植物叶片中叶绿体吸收CO2的速率是8+2=10mg/m2•h.
故答案为:
(1)CO2浓度
(2)不变
(3)两植物各自光合作用吸收的 CO2和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速率相等
(4)10
 
28.如图1所示某雌雄同株植物花色产生机理为:

其中A 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黄色,B 基因控制红色.研究人员用纯种白花和纯种 黄花杂交得F1,F1 自交得F2,实验结果如表中甲组所示.
组别 亲本 F1 F2
甲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9:3:4
乙 白花×黄花 红花 红花:黄花:白花=3:1:4
(1)根据甲组实验结果,可推知F1 的基因型为 AaBb .
(2)研究人员重复该实验,结果如乙组所示.经检测得知,乙组F1的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由此推测乙组中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情况为如图2哪种情况: B .
(3)为检测某红花植株(染色体正常)基因型,以乙组F1红花作亲本与之进行正反交. ①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该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或AABb . ②若正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黄花:白花=3:1:4,反交子代红花:黄花:白花=9:3:4,则该待测红花植株基因型为 AaBb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由题图1可知,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型为A_B_的植株开红花,A_bb的植株开黄花,aa__的植株开白花.
2、题图2所示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表格信息可知,甲实验组,白花与黄花杂交,子一代是红花(A_B_),子一代自交后代红花:黄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亲本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黄花的基因型是AAbb;乙组实验中,白花(aa__)与黄花(A_bb)杂交,子一代都是红花,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是A_B_= = × ,相当于一对杂合子自交,一对测交实验,如果2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致死,则致死基因为A基因,即应该是题图2中的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AaBb,且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甲实验组中,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
(2)由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乙F1的2号染色体的缺失情况为如图2中的B.
(3)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由于乙组子一代中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含有A的精子不育,因此如果该红花植株基因型是AAB_,则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如果待测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正交、反交结果不同,以待测植株为母本、乙组子一代为父本,父本产生的可育植株的基因型是aB:ab=1:1,母本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黄花:白花=3:1:4,如果待测植株做父本,乙组子一代植株为母本,父本、母本产生的可育配子的类型都是AB:Ab:aB:ab=1:1;1;1,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黄花:白花=9:3:4.
故答案为:
(1)AaBb
(2)B
(3)①AABB 或 AABb ②AaBb
 
29.遗传学上将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引起的变异叫缺失,缺失杂合子的生活能力降低但都能存活,缺失纯合子(雄性个体X 染色体片段缺失也视为缺 失纯合子)都不能发育.现有一只红眼雄果蝇XAY 与一只白眼雌果蝇 XaXa 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请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方法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要求答出实验方法、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方法一: 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
方法二: 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 .
【考点】伴性遗传;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方法一: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相比,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基因突变后基因的数目不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方法二:结合题干中“缺失纯合子都不能发育”设计杂交实验.
【解答】解:方法一: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因此可以取该白眼雌果蝇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方法二:如果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即基因型为XaXa,则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1:1;如果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即基因型为XaX,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AY)杂交,则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比为2:1.
故答案为:
方法一:取该果蝇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结构.若染色体正常,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反之可能是染色体缺失引起的
方法二: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蝇数 比为 1: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若杂交子代中雌果蝇数与雄果 蝇数比为 2:1,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于缺失造成的.
 
30.如图表示人体血糖调节的部分生理过程,图中X、Y 表示物质,①表示过程. 请回答:

(1)人处于饥饿状态下,体内某种细胞中的糖原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此种细胞是 肝细胞 .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最终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 胰岛素  (填写激素名称)增多;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 (负)反馈 调节.
(3)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免疫异常中的 自身免疫 病.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分析】据图分析:X表示胰岛素,Y表示胰高血糖素;①表示抑制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固体调节的结果.血糖浓度升高时,体中胰岛素分泌增多,血糖浓度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解答】解:(1)人处于饥饿状态下,体内某肝细胞中的肝糖原会转化为葡萄糖.
(2)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神经调节就是指副交感神经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经过程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减弱,这一调节方式称为(负)反馈调节.
(3)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I型糖尿病的就是免疫系统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造成胰岛B细胞受损,此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故答案为:
(1)肝细胞
(2)胰岛素 (负)反馈
(3)自身免疫
 
31.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 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示食物网中,蛇和鹰的关系是 捕食和竞争 .
(2)图乙中,A→B 的箭头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光合作用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图乙相比较,图甲中没有的是 A、D (填字母).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 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科研小组又对图乙中C 生物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 是kJ/(cm2•a))
所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51.6 27.0 1.5 23.1
据表分析,C 的同化量为 24.6  kJ/(cm2•a).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甲分析可知:图甲中一共有4条食物链,草→蚱蜢→青蛙→蛇→鹰,草→蚱蜢→青蛙→鹰,草→蛐蛐→青蛙→蛇→鹰,草→蛐蛐→青蛙→鹰;蚱蜢属于初级消费者.
根据图乙分析可知:图乙中B是生产者,A是二氧化碳库,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解答】解:(1)蛇被鹰捕食,则二者具有捕食关系,又二者同时以青蛙为食,则二者具有竞争关系.因此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图乙中,A→B 的箭头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生产者、D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或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3)据表分析,C 的同化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KJ/(cm2•a).
故答案为:
(1)捕食和竞争
(2)光合作用 A、D 食物网(或营养结构)
(3)24.6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nvmEAlr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