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湖南省长株潭岳益五市十校2017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日期:2017-03-14]   来源:网络  作者:   阅读:124[字体: ]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联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jIkITMm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6分)
1.下列与RNA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RNA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
B.某些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
C.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mRNA、tRNA、rRNA均有参与
D.RNA分子中不可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
2.如图表示细胞中的三种重要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三种结构都具有双层膜
B.丙酮酸可以在①中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C.蓝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②
D.结构③中产生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3.某种物质的结构简式为A﹣Pα~Pβ~Pγ,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该物质的β、γ位磷酸基团被水解后,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一个基本单位
C.该物质完全水解后的产物呈碱性
D.该物质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4.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所有酶的最适pH都接近于中性
B.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C.肺炎双球菌利用被感染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需要的酶
D.线粒体中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6.人体细胞膜上存在一种蛋白质离子通道,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蛋白质通道的闸门开启或关闭,完成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转运.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Ca2+通道蛋白开启
B.影响途径①的因素只有物质的浓度差和载体数量
C.温度只影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途径③的速率
D.甲物质是ATP,可为途径②和③提供能量
7.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8h容器内水含量由于酵母菌呼吸消耗而明显减少
B.酵母菌在0~6h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于6~12h
C.0~8h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
D.0~6h,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12h,呈“J”型增长
8.如图表示将一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条件下,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B段,叶肉细胞CO2固定速率增加
B.BC段,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零
C.AB段,CO2固定速率比C3 的还原速率快
D.BC段,可能是有关率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9.人体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是不同的,如表为三种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
基因存在情况 基因表达情况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状腺细胞 √ √ √ √ √ √
骨胳肌细胞 √ √ √ √ √ √
肝细胞 √ √ √ √ √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基因可能是控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有关的酶的基因
B.丁基因可能是控制ATP合成酶的合成有关的基因
C.三种细胞基因表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不同
D.三种细胞都有四种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10.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分化现象
B.人体衰老的红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小
C.细胞的癌变、衰老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人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衰老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11.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与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相同的基因
B.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C.在①与④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若①是X染色体,则③是Y染色体
12.如图表示酵母菌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a链
B.形成②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形成②的过程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13.如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绘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部分),据图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某一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该染色体可能是果蝇的Y染色体
D.果蝇细胞内的基因数远多于染色体数
14.如图的遗传图解表示阴阳蝶(身体的一部分表现为雌性,另一部分表现为雄性)的形成过程.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推断,W染色体决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B.过程Ⅰ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也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
C.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其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1或2条染色体
D.阴阳蝶的出现是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
15.在5000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1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
C.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A1的基因频率为40%,A2的基因频率为60%
16.细菌感染可以引起伤口化脓,医生常用抗生素进来治疗细菌感染,但用药前一般要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受到病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T细胞
B.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C.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使用该种抗生素后机体不再发生免疫反应
D.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病菌裂解死亡
17.某河流中有如下食物链: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
B.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C.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甲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
18.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有差异(见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式 不作处理 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 赤霉素处理顶芽 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
侧芽生长情况 生长受抑制 抑制作用解除 抑制作用加强 快速生长
A.比较甲、乙组可知,侧芽生长受抑制可能因为侧芽缺少生长素所致
B.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能使顶端优势现象不明显
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
D.顶端优势告诉我们,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9分)
19.(7分)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实验结果:甲图是测定40℃时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乙图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 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 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2种).
(2)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  .
(3)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选)  .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5)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  .
20.(7分)图1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一种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

(1)图l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  .在B点时甲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  (填<、=或>)呼吸作用强度.
(2)将图2中的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  (填“增加”、“不变”、“减少”或“无法判断”).
(3)图2中植物为图l中的  (填“甲种植物”或“乙种植物”).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5)由于洪涝灾害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请写出该条件下这种植物根部细胞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
21.(7分)DNA测序是生命科学常规技术,可用于人类基因组和其他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完整DNA序列的测定.链终止DNA测序法主要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加热变性”的过程实质是使  断裂,人体细胞中完成该过程必需有  的催化.
(2)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
(3)若用上述测序方法读出新链中碱基T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  类似物.
(4)采用上述链终止法测定人类基因组DNA中的全部碱基排序,你认为至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  次.
22.(8分)某单子叶植物籽粒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结实率高(B)对结实率低(b)为显性.现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株系进行相关研究(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可将AaBb的植株自交,如果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或  ,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结实率高的花粉呈球形,结实率低的花粉呈椭球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4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
(3)若要快速培育糯性且结实率高的植株,可选择AaBb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对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得到所需植株,这些植株自交后,所得籽粒在同一植株上的表现  (填“一致”或“不一致”),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
23.(10分)在春夏交际的季节,许多水体由于生活、工业污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富营养化,而蓝藻常常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如图1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引起沉水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死亡,这是因为  .图2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在水底生活着一种椎实螺类,我们可以用  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浮床上有很多挺水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  关系,可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  ,因为植物给动物提供了  .
(3)在水边有一块农田,因为水体污染后农民不再耕种,由于气候干旱无雨,这块农田最可能长成草本阶段或稀疏的灌木,这属于  演替.
(4)图3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填“抵抗力稳定性”或“恢复力稳定性”).
(5)如图4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多选)

A.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C.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00%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24.(15分)如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FeCl3 0.1 g
X 1 g
维生素 微量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培养基.中学实验室中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接种前,用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形成菌落,目的是  .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运用图B方法接种时,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要灼烧  .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  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  染色法.

25.(10分)科学家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分离出一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并进一步将ES细胞诱导分化出某些组织细胞.由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由囊胚的  分离培养获得,其可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
(2)获得的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一般需控制在10代以内,原因是  .
(3)离体培养胚胎干细胞时,一般需要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  等天然成分,培养时所需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  .
(4)研究发现,细胞因子能够调控某动物干细胞分化.放线菌素D能通过阻碍RNA聚合酶的功能进而抑制细胞因子的调控,由此推断该抑制过程发生在  (选填“复制”、“转录”或“翻译”)水平.
(5)研究还发现,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这体现了胚胎干细胞具有  .临床上常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修补损伤或衰老的组织器官,从而解决了  问题.
 
 

2016-2017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联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6分)
1.下列与RNA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将RNA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
B.某些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
C.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mRNA、tRNA、rRNA均有参与
D.RNA分子中不可能有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氢键
【考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1、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1)mRNA:信使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2)tRNA:转运RNA;功能:mRNA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
(3)rRNA:核糖体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解答】解:A、RNA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即核糖、磷酸、4种含氮碱基,A正确;
B、酶是蛋白质或RNA,可见某些RNA具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功能,B正确;
C、mRNA(翻译的模板)、tRNA(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和rRNA(组成核糖体的成分,而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均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发挥作用,C正确;
D、tRNA部分为单链,部分为双链,在双链部分也含有氢键,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RNA的组成和种类,要求考生识记RNA的种类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如图表示细胞中的三种重要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三种结构都具有双层膜
B.丙酮酸可以在①中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C.蓝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②
D.结构③中产生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③为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答】解:A、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都具有双层膜,A正确;
B、①为线粒体,其能将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B正确;
C、蓝藻细胞为原核细胞,其细胞中不含②叶绿体,C错误;
D、结构③为细胞核,其中产生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某种物质的结构简式为A﹣Pα~Pβ~Pγ,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该物质的β、γ位磷酸基团被水解后,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一个基本单位
C.该物质完全水解后的产物呈碱性
D.该物质的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光解
【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答】解:A、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只有末端的高能磷酸键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ATP 的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是组成RNA的一个基本单位,B正确;
C、ATP完全水解后的产物为腺嘌呤、脱氧核糖、3个磷酸,呈现酸性,C错误;
D、叶绿体中水的分解需要的是光能,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B.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C.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酶的特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解答】解:A、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这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通过碘液无法确定蔗糖是否被水解,因此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不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B错误;
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C正确;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所有酶的最适pH都接近于中性
B.所有酶的合成都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C.肺炎双球菌利用被感染小鼠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需要的酶
D.线粒体中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考点】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分析】1、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等条件的影响,同一生物体内各种酶的催化反应条件可能不同,如胃蛋白酶和唾液淀粉酶等;
2、酶作为一种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对相应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当酶自身被分解时,又是反应的底物,如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是催化剂,当淀粉酶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时,淀粉酶是反应底物;
3、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本质为蛋白质的酶的合成过程需要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本质为RNA的酶不需要经过翻译过程;
4、有些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有的激素是通过调节靶细胞内基因转录和翻译水平进而调节酶的数量来调节细胞代谢.
【解答】解:A、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酸性,且酸性较强,A错误;
B、RNA作为催化剂时,不是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合成的,B错误;
C、肺炎双球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需要的酶,C错误;
D、线粒体中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特性、转录和翻译、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人体细胞膜上存在一种蛋白质离子通道,在膜电位发生变化时,蛋白质通道的闸门开启或关闭,完成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转运.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时Ca2+通道蛋白开启
B.影响途径①的因素只有物质的浓度差和载体数量
C.温度只影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途径③的速率
D.甲物质是ATP,可为途径②和③提供能量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途径①指的是在受体的作用下,葡萄糖在载体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耗能;途径②是物质通过胞吐作用出细胞,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实现;途径③是Ca2+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耗能;据此答题.
【解答】解:A、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Ca2+通道蛋白开启,Ca2+内流,可以使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A正确;
B、看图可知,影响途径①的因素除了物质的浓度差和载体数量以外,还有受体的量,B错误;
C、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途径①②③的速率,C错误;
D、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甲物质,甲物质是ATP和还原氢,途径②为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供应,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7.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8h容器内水含量由于酵母菌呼吸消耗而明显减少
B.酵母菌在0~6h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于6~12h
C.0~8h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
D.0~6h,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12h,呈“J”型增长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在有氧条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题干中提出,容器为密闭容器,因此容器内酵母菌不可能呈现“J”型增长.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反而释放二氧化碳,因此6h以后压强才开始不断增加.酒精的产生开始于无氧呼吸,从曲线可知开始于6h.
【解答】解:A、0~8h间,酵母菌只有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水比消耗的水多,所以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而增多,A错误;
B、0~6h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能够释放大量能量;6﹣12h间,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因此0~6h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于6~12h,B正确;
C、0~6h间,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和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所以容器内压强不变;6﹣8h间,酵母菌同时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容器内压强有所增大;8﹣12h时,无氧呼吸加快,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C错误;
D、6~12h间,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条件下酵母菌不增殖,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能够理解果酒制作的原理以及酵母菌的代谢类型.
 
8.如图表示将一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条件下,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AB段,叶肉细胞CO2固定速率增加
B.BC段,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零
C.AB段,CO2固定速率比C3 的还原速率快
D.BC段,可能是有关率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经过还原后形成碳水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据图分析: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五碳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减小,超过一定的范围(二氧化碳饱和点)五碳化合物含量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解答】解:A、AB段,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A正确;
B、BC段,叶片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五碳化合物含量维持基本不变,表示达到二氧化碳饱和点,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B错误;
C、AB段,随叶肉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三碳化合物生成增多,还原加快,消耗ATP的速率增加,C正确;
D、BC段显示,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不再随着细胞间隙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9.人体不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是不同的,如表为三种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
基因存在情况 基因表达情况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状腺细胞 √ √ √ √ √ √
骨胳肌细胞 √ √ √ √ √ √
肝细胞 √ √ √ √ √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基因可能是控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有关的酶的基因
B.丁基因可能是控制ATP合成酶的合成有关的基因
C.三种细胞基因表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不同
D.三种细胞都有四种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考点】细胞的分化.
【分析】分析表格:表格中表示人体三种不同细胞中的基因存在及表达情况.三种细胞都存在甲、乙、丙和丁四种基因,但甲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可能是控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有关的酶的基因;乙基因只在骨骼肌细胞中表达;丙基因只在肝细胞中表达;而丁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表达,可能是控制呼吸酶合成的基因或控制ATP合成酶的合成有关的基因.
【解答】解:A、甲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可能是控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有关的酶的基因,A正确;
B、丁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得到表达,由于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ATP,所以丁可能是控制ATP合成酶的合成有关的基因,B正确;
C、三种细胞基因表达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错误;
D、三种体细胞中都具有4种基因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细胞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表格中基因表达情况,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掌握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同一个体中所有的体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其次根据表中信息,推测相应细胞的名称或基因的名称,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10.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生物都有细胞分化现象
B.人体衰老的红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小
C.细胞的癌变、衰老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人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衰老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解答】解:A、单细胞生物无细胞分化,A错误;
B、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B错误;
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衰老没发生突变,C错误;
D、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的控制下主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人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衰老细胞的清除,都需要通过细胞凋亡实现,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11.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与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相同的基因
B.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
C.在①与④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若①是X染色体,则③是Y染色体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基因型为AaBbDd的某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成为次级卵母细胞.
【解答】解:A、①与④之间是复制关系,是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含有相同的基因,A错误;
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的染色体与体细胞数目相等,所以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B错误;
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而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①与④之间是复制关系,所以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正确;
D、若①是X染色体,则④也为X染色体,其余是常染色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同时还能准确辨别图中的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等.
 
12.如图表示酵母菌DNA上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间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图分析可知①链应为DNA的a链
B.形成②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C.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CUA
D.形成②的过程需要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
【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①到②是转录,②到③的过程是翻译.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 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解答】解: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β链,A错误;
B、形成②RNA的过程表转录,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
C、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是反密码子,密码子在mRNA上,则酪氨酸和天冬氨酸的反密码子分别是AUG,CUA,C错误;
D、形成②的过程需要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根据密码子的碱基序列完成推测,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如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绘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图(部分),据图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某一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染色体上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C.该染色体可能是果蝇的Y染色体
D.果蝇细胞内的基因数远多于染色体数
【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
【分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有时,一个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能影响多个性状.
【解答】解:A、由题图可知,果蝇的眼色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
B、由题图可知,果蝇的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
C、该染色体的形态与果蝇的Y染色体的形态不同,因此不可能是Y染色体,C错误;
D、由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因此果蝇细胞内基因数多于染色体数,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识记果蝇性染色体的形态特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结构题图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14.如图的遗传图解表示阴阳蝶(身体的一部分表现为雌性,另一部分表现为雄性)的形成过程.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推断,W染色体决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B.过程Ⅰ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也与细胞膜的识别功能有关
C.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其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1或2条染色体
D.阴阳蝶的出现是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
【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
【解答】解:A、由于W染色体丢失后为雄性一半,所以W染色体决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A正确;
B、过程Ⅰ表示受精作用,体现了细胞识别功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正确;
C、若不考虑常染色体,阴阳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有1或2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染色体,因此其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2或1或0条染色体,C错误;
D、由于W染色体丢失后为雄性一半,所以阴阳蝶的出现是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性别决定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在5000只小鼠群体中,A1和A2是一对等位基因,研究表明该群体中1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1,2000只小鼠的基因型为A1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小鼠群体所有的A1和A2基因,构成小鼠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能改变A1和A2的基因频率
C.A1和A2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
D.A1的基因频率为40%,A2的基因频率为6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种群基因库是指某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
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比例;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
【解答】解:A、种群基因库是该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A错误;
B、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之一是基因突变,B正确;
C、A1和A2基因的遗传信息不同,根本区别是碱基序列不同,C正确;
D、A1的基因频率为(1000×2+2000)÷(5000×2)×100%=40%,A2的基因频率为60%,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考生识记基因库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识记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6.细菌感染可以引起伤口化脓,医生常用抗生素进来治疗细菌感染,但用药前一般要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受到病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T细胞
B.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引起细菌发生耐药突变
C.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使用该种抗生素后机体不再发生免疫反应
D.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的浆细胞会使病菌裂解死亡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吞噬细胞受到病菌刺激后会将相关信息呈递给T细胞,A正确;
B、细菌本身就存在耐药突变,抗生素选择了抗药性强的个体,B错误;
C、对某种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使用该种抗生素后机体会再发生免疫反应,C错误;
D、效应T细胞会使绿脓杆菌裂解死亡,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材料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7.某河流中有如下食物链: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如图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存在地理隔离
B.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C.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会增加
D.甲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食物的原因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分析曲线图:物种甲是绿藻,物种乙是植食性小鱼,物种丙是肉食性鱼;可构成食物链为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解答】解:A、甲、乙、丙是不同的物种,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不存在地理隔离,A正确;
B、根据题目信息判断物种甲是绿藻,物种乙是植食性小鱼,物种丙是肉食性鱼;可构成食物链为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由于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肉食性鱼的营养级高,其所含能量较少,B正确;
C、食物链为绿藻→植食性小鱼→肉食性鱼,因此物种乙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物种丙由于食物增多,其数量会增加,C正确;
D、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有差异(见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式 不作处理 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 赤霉素处理顶芽 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
侧芽生长情况 生长受抑制 抑制作用解除 抑制作用加强 快速生长
A.比较甲、乙组可知,侧芽生长受抑制可能因为侧芽缺少生长素所致
B.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能使顶端优势现象不明显
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
D.顶端优势告诉我们,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1、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
2、顶端优势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
【解答】解:A、甲组未处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甲组侧芽受到抑制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侧芽积累过多,A错误;
B,甲、丙组比较,表明高浓度赤霉素抑制植物生长,B错误;
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丁组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而丙组未切顶芽,根据表格中信息可推知:可推知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C正确;
D、顶端优势告诉我们,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越快,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五种植物激素的功能,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9分)
19.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表所示.
实验结果:甲图是测定40℃时酶A催化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乙图是实验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①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 0 40 50 20 30 40 50
②取8支试管各加入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③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④将同组两个试管中的淀粉溶 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合摇匀,保温5min.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温度、酶的种类 ,无关变量有 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至少写出2种).
(2)若适当降低温度,图甲中P点将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原因是 温度降低会引起酶的活性下降,酶催化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增加 .
(3)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延长 (填“缩短”、“延长”或“不变”)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单选) C .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条件时,酶A部分失活
(5)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该实验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原因是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pH等.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等.
【解答】解:(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无关变量有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2)酶B在4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少,所以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曲线中的P点表示的是生成物的最大值,此时淀粉已被完全分解,曲线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的反应,降低温度,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P点将向右移动.
(3)若步骤③中淀粉酶的浓度适当降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因此为保持图乙实验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延长.
(4)A、据图分析,酶A在2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多,酶活性相对其他温度时较低,A错误;
B、在同一温度下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B错误;
C、据图分析,酶B在40℃条件时淀粉含量较少,所以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C正确;
D、大于50℃条件时,酶A活性下降,D错误.
故选:C.
(5)因为用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加热也会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使实验结果不可靠,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来表示.
故答案为:
(1)温度、酶的种类
PH、反应时间、溶液的量、淀粉的浓度、酶的浓度等
(2)右 温度降低会引起酶的活性下降,酶催化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增加
(3)延长
(4)C
(5)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20.图1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一种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

(1)图l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在B点时甲种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 > (填<、=或>)呼吸作用强度.
(2)将图2中的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 增加 (填“增加”、“不变”、“减少”或“无法判断”).
(3)图2中植物为图l中的 甲种植物 (填“甲种植物”或“乙种植物”).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CO2浓度 .
(5)由于洪涝灾害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请写出该条件下这种植物根部细胞呼吸作用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能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A点表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B点表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C点表示甲植物的光饱和点.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根据题意和图示2分析可知:图中虚线表示光照下CO2的吸收量,应理解为净光合速率,光照下CO2的消耗量才能代表总光合速率.图中实线表示黑暗中CO2的释放量,即呼吸作用速率.
【解答】解:(1)图l的B点时,甲种植物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B点表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其生物学含义是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需的光照强度.由于B点时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其呼吸作用强度.
(2)由于虚线表示净光合速率,实线表示黑暗中CO2的释放量,所以将图2中的植物放在a点所对应的温度条件下(其他条件与图2的相同),一段时间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增加.
(3)图2中植物在25℃黑暗环境中的呼吸速率为2,对应图l中的甲植物.
(4)据图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时,甲植物已达到光饱和点了,又因此此时是最适宜温度,因此限制甲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5)由于洪涝灾害乙种植物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水淹条件下请写出该条件下这种植物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作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或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2)增加
(3)甲种植物
(4)CO2浓度
(5)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以及酒精中的化学能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适中.
 
21.DNA测序是生命科学常规技术,可用于人类基因组和其他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完整DNA序列的测定.链终止DNA测序法主要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如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加热变性”的过程实质是使 氢键 断裂,人体细胞中完成该过程必需有 解旋酶 的催化.
(2)DNA聚合酶的作用是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链 .
(3)若用上述测序方法读出新链中碱基T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类似物.
(4)采用上述链终止法测定人类基因组DNA中的全部碱基排序,你认为至少要按图中所示模式操作 3 次.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链终止DNA测序法的主要内容步骤是:先向DNA复制体系中加入能够终止新链延伸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类似物(如图中的ddAMP),以得到各种不同长度的脱氧核苷酸链;再通过电泳呈带(按分子量大小排列),从而读出对应碱基的位置.电泳主要是依据不同物质的分子量不同而将彼此分离.
【解答】解:(1)让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开,在体外是采用加热变性的方法,在活细胞内依靠DNA解旋酶,它们的实质都是使氢键断裂.
(2)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链.
(3)碱基T所在的核苷酸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若用上述测序方法读出新链中碱基T的位置,则必须加入带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类似物.
(4)按上图模式每操作1次,能够测出一条链中1种碱基的位置,DNA分子中有4种碱基,操作3次就能测出DNA一条链上3种碱基的位置,空位自然是第4种碱基.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DNA片段上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按上图模式操作3次,就能测定一段双链DNA中的全部碱基顺序.
故答案为:
(1)氢键 解旋酶
(2)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聚合成链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3
【点评】本题链终止DNA测序法为背景,结合题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DNA复制的条件,能根据题干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2.某单子叶植物籽粒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结实率高(B)对结实率低(b)为显性.现利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株系进行相关研究(不考虑交叉互换).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关系,可将AaBb的植株自交,如果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非糯性结实率高:糯性结实率低=3:1 或 非糯性结实率低:非糯性结实率高:糯性结实率高=1:2:1 ,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结实率高的花粉呈球形,结实率低的花粉呈椭球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4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AaB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 .
(3)若要快速培育糯性且结实率高的植株,可选择AaBb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对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得到所需植株,这些植株自交后,所得籽粒在同一植株上的表现 一致 (填“一致”或“不一致”),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 染色体(数目)变异 .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关于“单倍体育种”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经过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重新恢复到正常植株的染色体的数目
(2)特点:明显的缩短了育种的年限;获得的种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产生的后代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解答】解:(1)若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此时AaBb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结实率高:糯性结实率低=3:1;第二种可能是Ab在一条染色体上,a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此时AaBb的植株自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非糯性结实率低:非糯性结实率高:糯性结实率高=1:2:1.
(2)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结实率高的花粉呈球形,结实率低的花粉呈椭球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4种类型的花粉,且比例为1:1:1: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AaB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
(3)若要快速培育糯性且结实率高的植株,可选择AaBb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再对获得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得到所需植株,这些植株都是纯合体,所以这些植株自交后,所得籽粒在同一植株上的表现一致,这属于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故答案为:
(1)非糯性结实率高:糯性结实率低=3:1 非糯性结实率低:非糯性结实率高:糯性结实率高=1:2:1
(2)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AaB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了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
(3)一致 染色体(数目)变异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识记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方法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3.(10分)(2016秋•长沙月考)在春夏交际的季节,许多水体由于生活、工业污水的肆意排放,造成了富营养化,而蓝藻常常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种现象称为水华.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如图1为人工生物浮床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引起沉水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死亡,这是因为 沉水植物缺乏光照,浮游动物缺乏氧气 .图2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看出,影响藻类大量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 无机盐浓度 .人工生物浮床技术能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水华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间接 价值.
(2)在水底生活着一种椎实螺类,我们可以用 样方法 方法来调查它的种群密度.浮床上有很多挺水植物,与蓝藻之间存在 竞争 关系,可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栖息,下部植物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生活环境,这些动物间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的 垂直结构 ,因为植物给动物提供了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3)在水边有一块农田,因为水体污染后农民不再耕种,由于气候干旱无雨,这块农田最可能长成草本阶段或稀疏的灌木,这属于 次生 演替.
(4)图3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湖泊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 抵抗力稳定性 (填“抵抗力稳定性”或“恢复力稳定性”).
(5)如图4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C (多选)

A.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
C.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D.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100%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2、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3、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4、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呼吸消耗、分解者利用、流行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
【解答】解:(1)蓝藻常常在春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这层浮沫覆盖在水面上,阻挡了沉水植物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少.而水里的浮游动物氧气的来源除了水里的溶解氧,还有与水面外氧气的交换,由于水华现象,这两个途径都受阻.从图2中可以看出,藻类吸收了无机盐,数量增多了,光合作用才进行的快.净化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关,所以属于间接价值或者生态价值.
(2)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挺水植物给浮游蓝藻遮光,使蓝藻的光合作用降低,还与蓝藻争夺空间和水体中的营养,使蓝藻数量减少;由于植物给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因此动物也会随着植物的分层而分层,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外界环境适宜的时候,弃耕的农田可以长成森林,当条件干旱时,只能长成草本阶段或稀疏灌木.
(4)从图3中看出,无论收到哪种污染,在出水口,污染物都能降到很低,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5)A、流经生态系统总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N2,蜣螂是分解者,利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为食,该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A错误;
B、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100%,B错误;
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确;
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
故选:CD.
故答案为:
(1)沉水植物缺乏光照,浮游动物缺乏氧气 无机盐浓度 间接
(2)样方法 竞争 垂直结构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次生
(4)抵抗力稳定性
(5)AC
【点评】本题通过识图考察学生样方法的关键,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稳定性.要求学生不仅能记住课本上的内容还得会识图,会灵活运用.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5分)
24.(15分)(2016秋•长沙月考)如表是筛选异养型细菌的培养基配方.
KH2PO4 1.4 g
Na2HPO4 2.1 g
MgSO4•7H2O 0.2 g
FeCl3 0.1 g
X 1 g
维生素 微量
琼脂 15 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 mL
(1)苯胺是致癌物质,土壤中有分解苯胺的异养型细菌,此培养基中的成分X除了为目的菌提供能源外,还能提供 碳源和氮源 ,该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固体 培养基.中学实验室中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法 .接种前,用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形成菌落,目的是 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
(2)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法 .运用图B方法接种时,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要灼烧 接种环 .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 酚红指示剂 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在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 刚果红 染色法.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分析题图:图A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图B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
2、表中所给的培养基配方是细菌的固体培养基配方,表中已知成分中缺少碳源和氮源,必须有X物质提供.
3、微生物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该先调整pH,再灭菌,对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的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尿素分解菌可以用酚红指示剂检测,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色法鉴定.
【解答】解:(1)根据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看出,所给的物质中不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和氮源,因此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氮源,可以由X提供.培养基中含有琼脂,从物理性质上来说属于固体培养基.对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接种前,用灭菌后未接种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形成菌落,目的是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2)A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使用平板划线法时,操作上应注意每次划线前要灼烧接种环.
(3)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酚红指示剂可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原因是尿素被细菌合成的脲酶分解产生氨,而氨能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筛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过程中,常用到刚果红染色法.
故答案为:
(1)碳源和氮源 固体 高压蒸汽灭菌法 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2)稀释涂布平板法 接种环
(3)酚红指示剂 刚果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图分析和微生物的培养等知识,意在提高学生识图分析和实验操作技能.
 
25.(10分)(2016秋•长沙月考)科学家从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中分离出一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并进一步将ES细胞诱导分化出某些组织细胞.由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由囊胚的 内细胞团细胞 分离培养获得,其可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2)获得的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一般需控制在10代以内,原因是 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
(3)离体培养胚胎干细胞时,一般需要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 血清(或血浆) 等天然成分,培养时所需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 维持(培养液的)pH .
(4)研究发现,细胞因子能够调控某动物干细胞分化.放线菌素D能通过阻碍RNA聚合酶的功能进而抑制细胞因子的调控,由此推断该抑制过程发生在 转录 (选填“复制”、“转录”或“翻译”)水平.
(5)研究还发现,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这体现了胚胎干细胞具有 发育的全能性 .临床上常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修补损伤或衰老的组织器官,从而解决了 供体器官不足(或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 问题.
【考点】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分析】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
其特点是: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解答】解:(1)胚胎干细胞(ES细胞)可由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分离培养获得,其可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获得的动物细胞进行培养时,一般需控制在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3)离体培养胚胎干细胞时,一般需要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血清(或血浆)等天然成分,培养时所需的气体主要有O2和CO2,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4)放线菌素D能通过阻碍RNA聚合酶的功能进而抑制细胞因子的调控,RNA聚合酶用于基因的转录,由此推断该抑制过程发生在转录水平.
(5)研究还发现,胚胎干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这体现了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临床上常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修补损伤或衰老的组织器官,从而解决了供体器官不足(或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问题.
故答案为:
(1)内细胞团细胞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3)血清(或血浆) 维持(培养液的)pH
(4)转录
(5)发育的全能性 供体器官不足(或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细胞分化、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干细胞的特点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jIkITMm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