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查询试卷\课件\优质课请在此输入关键字:
网站首页 >> 生物题库 >> 高三试题 >> 文章内容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8届高三12月联考生物解析版

[日期:2017-12-26]   来源:高中试卷网  作者:   阅读:145[字体: ]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8届高三12月联考生物试题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hrYR84c

一、选择题
1. 人体血液中有血浆蛋白质和血红蛋白,下列关于这两类蛋白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缺铁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B. 婴儿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桨蛋白含量不足导致组织水肿
C. 这两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但氨基酸之间的结合方式相同
D. 参与血浆蛋白加工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答案】A
【解析】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因此缺铁会引起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A错误;婴儿营养不良会引起血桨蛋白含量,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组织液增多,最终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都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相连的,C正确;血浆蛋白属于分泌蛋白,其加工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D正确。
2.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因此DNA也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这种方法就是DNA指纹技术。下列关于DNA指纹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应用DNA指纹技术首先需用合适的酶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该酶是DNA酶
B. 切出的DNA片段可以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进行分离
C. 该技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 通过检测线粒体DNA可以鉴定父、子关系
【答案】C
【解析】将待检测的样品DNA切成片段的酶是限制酶,A错误;切出的DNA片段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B错误;该技术利用了DNA分子的特异性,C正确;儿子的线粒体基因来自于母亲,因此要鉴定父子关系应该检测细胞核DNA,D错误。
3. 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如磷脂好。根据这一观点,试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会引起浆细胞分泌抗体减少
B. 自由基产生后可能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减少
C. 自由基也可能会使光反应产生的[H]、ATP产生减少
D. 葡萄糖进入线粒体的数量减少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因此自由基的产生可能会引起浆细胞分泌抗体减少,A正确;也可能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减少,B正确;亦可以引起光反应产生的[H]、ATP产生减少,C正确;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氧化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即葡萄糖本来就不会进入线粒体,D错误。
4. 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再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B. 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神经元,再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神经元
C. 氧分子在肺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在组织处又以自由扩散方式出红细胞
D. 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又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靶细胞传递信息
【答案】D

5. 甲、乙两种酶用M酶在适宜条件下处理时,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M酶为胰蛋白酶,则甲酶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B. 若M酶为RNA酶,则甲酶可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 乙酶活性下降仅仅是由空间结构改变引起的
D. 甲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作用
【答案】C
【解析】若M酶为胰蛋白酶,图中甲酶在胰蛋白酶的处理下活性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甲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RNA,A正确;若M酶为RNA酶,图中甲酶在RNA酶的处理下活性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RNA,因此甲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正确;在M酶的作用下,乙酶空间结构改变是导致乙酶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C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6. 下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
A. 若F点以后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会一直不变
B. 若A代表02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02也不释放02
C. 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 若A代表C0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02浓度,E点可能向右下移动
【答案】D
【解析】图中E点表示光饱和点,E点以后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将不再增加,但是当光照太强时会引起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减弱,A错误;若A代表O2吸收量,D点表示光补偿点,即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相等,植物只有叶肉细胞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因此D点叶肉细胞吸收的氧气少于释放的氧气,B错误;C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C错误;若A代表CO2释放量,提高大气中的CO2浓度,光饱和点(E点)增大,向右下移动,D正确。
7.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 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虽然发生了稳定性差异,但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C. 正常细胞中只有多个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后,才会引起细胞癌变
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A
【解析】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加,相对表面积减小,因此物质交换率下降,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C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对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D正确。
8. 孟德尔说“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于实验目的的适合性”。下列遗传实验材料的选择可能不适合的是
A. 用噬菌体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
B. 用山柳菊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
C. 用果蝇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D. 用大肠杆菌研究DNA的复制方式
【答案】B
【解析】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是分开的,适宜作为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材料,A正确;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基因的遗传规律,而山柳菊的相对性状比较多,不适宜作为该实验的材料,B错误;摩尔根利用果蝇为材料,证明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大肠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拟核区只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因此研究DNA复制过程适宜选用大肠杆菌,D正确。
9. 某雌雄同株植物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受精作用过程中,A基因的精子与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会使胚胎致死。现有基因型为Aa的该植株若干做亲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交,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2
B. 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
C. 如果从亲代起至F2代,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0.25
D. 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之比为3:5
【答案】D
【解析】基因型为Aa自交产生的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于AA胚胎致死,则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3,因此F1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2/5×1/2=1/5(0.2),A正确;F2(Aa:aa=2:3)自交产生的后代为AA(致死):Aa:aa=1:2:7,因此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所占比例为7/9,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1,其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致死):Aa:aa=1:4:4,则F2植株中A基因的频率为4/8×1/2=0.25,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如果从亲代起至F3代,每代均自交,则F3植株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之比为2:7,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区别,并能够根据后代的基因型比例计算相关基因频率。
10. 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用植株AaBb自交产生Fl,用绿茎感病植株对F1紫茎抗病植株授粉得F2,理论上F2植株的表现型之比为
A. 4:2:2:1 B. 1:1:1:1
C. 7:5:5:3 D. 3:2:1:1
【答案】C
【解析】用植株AaBb自交,雌配子为AB:Ab:aB:ab=1:1:1:1,雄配子Ab:aB:ab=1:1:1,则产生的后代中紫茎抗病植株基因型及其为1/12AABb、1/12AaBB、1/12+1/12+1/12=3/12AaBb,即AABb:AaBB:AaBb=1:1:3,则其产生的雌配子AB:Ab:aB:ab=7:5:5:3,因此与绿茎感病植株aabb杂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7:5:5:3,即理论上F2植株的表现型之比为7:5:5:3,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中“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分析答题,先确定雄配子的比例,再计算后代紫茎抗病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最后计算紫茎抗病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比例。
11. 蝗虫因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较大,常用作减数分裂的观察材料。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Ⅰ前期,可以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1个四分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
B. 雄蝗虫精巢细胞中X染色体条数可能为0条、1条、2条
C. 蝗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果蝇的不同
D. 蝗虫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3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已知,雄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O,雌性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2+XX,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有11个四分体、初级卵母细胞中有12个四分体,A正确;雄蝗虫精巢细胞中,精原细胞只有一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2条或者0条X染色体,B正确;根据提供信息分析,蝗虫的性别与X染色体的数目有关,而果蝇的性别与性染色体的种类有关,C正确;蝗虫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2条染色体(11条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错误。
12. 荧光标记技术常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荧光标记物可以与膜蛋白结合,也可以与染色体上的基因结合
B. 不同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在0℃下经过40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会均匀分布
C. 用该技术观察染色体端粒时,可以看到每条染色体的两端有焚光点
D. 用不同荧光分别标记两个非等位基因,可以判断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答案】B
【解析】荧光标记物可以与膜蛋白结合,也可以与染色体上的基因结合,A正确;不同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在37℃下经过40min后,两种颜色的荧光会均匀分布,B错误;用该技术观察染色体端粒时,可以看到每条染色体的两端有荧光点,C正确;用不同荧光分别标记两个非等位基因,可以判断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正确。
13.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相关基因为A、a)。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4号和6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 5号的基因型为aa
C. 若8号男孩为携带者的概率为3/5,则2号、3号必为杂合子
D. 9号个体必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来自于2号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图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儿子,为隐性遗传病,可能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无论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6号都是携带者,而4号则可能是携带者或者纯合子,A错误;5号的基因型为XaY或,B错误;若8号男孩为携带者的概率为3/5,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2号、3号必为杂合子,C正确;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9号个体的致病基因能来自于6号,而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D错误。
1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下列关于基因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豌豆体细胞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基因都彼此分离
B. 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a的两个DNA分子中(A+G)/(T+C)的比值不同
C.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
D. 豌豆皱粒性状的形成体现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豌豆体细胞核中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在产生配子时细胞核中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A错误;不同的DNA分子中,由于A与T配对,G与C配对,则(A+G)/(T+C)的比值都是1,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同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和基因的复制与分离总是同步的,C正确;豌豆皱粒性状的形成体现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15.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细胞内基因种类发生变化
B.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C. 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
D. 发生在玉米根尖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花药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细胞内基因的数目和种类并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B正确;单倍体育种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纯合子,如四倍体AAaa单倍体育种获得得到后代可能还是AAaa,C错误;发生在玉米花药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根尖中的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错误。
16.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进化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B. 共同进化不仅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种群,现存变异类型越多的种群往往所处环境越多变
【答案】D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正确;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B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环境只是对生物变异进行选择,D错误。
17.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维持的基础
B. 神经递质、葡萄糖、抗体、02、HC03—均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
C. 组织液中的CO2浓度一般要髙于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
D. 血浆的成分主要来源于消化道吸收、组织液渗入、淋巴回流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神经递质、葡萄糖、抗体、02、HC03—均属于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二氧化碳产生于细胞内,因此组织液中的CO2浓度一般要低于细胞内液中的CO2浓度,C错误;血浆的成分可以来自于消化道吸收、组织液渗入以及淋巴回流,D正确。
18.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
B. 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
C. 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变
D. 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神经纤维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反射过程中,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信号转变,C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反射弧完整,反射才能完成,D正确。
19. 下列与激素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饭后4小时,血液流经胰脏后,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
B. 冬泳时,人体皮肤血流量减少、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
C. 在紧急情况下,人体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一反应与肾上素分泌增多有关
D. 沃泰默以狗为实验对象设计生理学实验发现了第一种动物激素胰液素
【答案】D
【解析】饭后4小时,血液流经胰脏后,血糖浓度降低,则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以提升血糖浓度,A正确;冬泳时,人体皮肤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量,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多,以增加产热量,B正确;在紧急情况下,人体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一反应与肾上素分泌增多有关,C正确;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D错误。
20. 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而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B. 免疫活性物质是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物质
C. 受抗原刺激,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抗原
D. 过敏反应与艾滋病产生的机理不同
【答案】A
【解析】根据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可知,两种免疫过程都有T细胞的参与,A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淋巴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等,B正确;受抗原刺激,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抗原,C正确;过敏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能力过强,而艾滋病是免疫能力不足,与此过敏反应与艾滋病产生的机理不同,D正确。
21. 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 若该实验为预实验,要确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要在8ppm和16ppm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
C. 生长素通过促进根细胞分裂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 该图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C

22. 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2〜T3时间段内,种群数量不断增长;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B. 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 T5时持续增加饵料的投放,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将不断增大
D. T2和T4时,该草鱼的种群密度一样大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0-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T3~T5时间段内,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种群数量逐渐上升,A错误;T3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2值;达到T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值,B正确;由于池塘的空间是有限的,因此T5时持续增加饵料的投放,该池塘对草鱼的最大容纳量不会持续性的增大,C错误;T2~T4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T4时该草鱼的种群密度较大,D错误。
2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调査车前草种群密度宜采用样方法,调査蚜虫种群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B.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人率、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的主要因素
C.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
D. 九寨沟地震若干年内,群落将发生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解析】调査车前草等植物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等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也用样方法,A正确;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人率、迁出率,B正确;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C错误;九寨沟地震若干年内发生的是次生演替,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24. 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洲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齡增蓄等。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欧美黑杨引进后,洞庭湖区鸟类大量减少,这表明外来物种人侵会降低生物多样性
B. 湖洲钢制矮围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
C. 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
D. 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Na、K等元素含量增多,引起水华现象
【答案】D
【解析】欧美黑杨引进后,洞庭湖区鸟类大量减少,这表明外来物种人侵会降低生物多样性,A正确;湖洲钢制矮围严重影响洞庭湖鱼类的正常繁殖,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增长,B正确;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有利于提高物种多样性,进而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C正确;水华是由于N、P等元素含量增多引起的,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5. 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叶片自身所需外,会大量运输到茎、果实、根等其他器官利用或储存起来。为研究温度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科学家把14CO2供给甘蔗叶片吸收以后,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其光合产物一14C标记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情况。结果如下:

组次 实验温度(℃) 14C标记的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比例

气温 土温 顶端 根部
1 22.4 22.0 19.8% 8.2%
2 14.7 22.0 15.3% 13.7%
3 22.4 17.0 19.2% 2.1%

气温与土温对光合产物在地上部与地下部分配的影响
(1)叶片吸收14CO2后先固定为_________化合物,再在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的作用下还原为14C光合产物。
(2)从曲线可以看出,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0℃~30℃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大大降低运输速度,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格可以看出,当土温大于气温时,甘蔗光合产物运向根部的比例_______;当气温高于土温时,则有利于光合产物向_____________运输。
(4)与南方大田水稻相比,沙漠水稻不但产量高,而且矿物质、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含量也有较大提髙,其原因可能是沙漠的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两点)
【答案】 (1). C3(或“三碳”) (2). [H]和ATP(或“NADPH和ATP”或“还原氢和ATP”) (3). 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导致运输速度变慢;温度太高,呼吸增强,也会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同时酶的活性减弱,导致运输速度降低 (4). 较大 (5). 顶端 (6). 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甘蔗叶中碳水化合物的运输速度先增加后降低,大约在25℃时运输速度达到最大值;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三组实验都表现为顶端14C标记的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比例高于根部,且气温较高时顶端比例较高,土温较低时根部比例较低。
(1)14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先与五碳化合物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再利用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生成含14C的光合产物。
(2)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导致运输速度变慢;温度太高,呼吸增强,也会消耗一定量的有机物,同时酶的活性减弱,导致运输速度降低,因此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0℃~30℃之间。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当土温大于气温时,甘蔗光合产物运向根部的比例较大;当气温高于土温时,则有利于光合产物向顶端运输。
(4)与南方大田水稻相比,沙漠水稻不但产量高,而且矿物质、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含量也有较大提髙,其原因可能是沙漠的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判断碳水化合物的运输速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土温、气温对于不同器官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26. 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
(1)该遗传实例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在数量上,并不都是_________;在功能上,基因能通过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2)理论上,该动物种群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
(3)上述两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的黑色个体测交子代中黄色个体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简单的线性关系(或“一一对应的”) (2).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 27种(或33种) (4).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5). 1/3或3/9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控制该动物毛色的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A_B_dd表现为黑色,A_bbdd表现为褐色,由于D抑制A的表达,因此A____D_、aa____都表现为黄色。让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子二代的组合方式是52+3+9=64种,因此三对等位基因都是杂合子自交实验,即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中一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根据题干信息“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2)由于该动物毛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该动物种群中与毛色有关的基因型有3×3×3=27种。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纯合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4)已知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Dd,则F2中的黑色个体基因型为A_B_dd,其与aabbdd测交后代中黄色(aa__dd)比例为1/3。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并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和亲本可能的基因型。
27. 为了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摩尔根设计了一个著名的果蝇杂交实验,最终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杂交实验如下:

(1)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摩尔根假设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其等位基因。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中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
①试用遗传图解证明该同学的观点。
②提出假设后,摩尔根设计了果蝇的回交实验,即:让F1雌果蝇与亲代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代中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
这一比例能否验证红眼和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吗?______________。请从回交子代中选择合适亲本,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验证“白眼基因和红眼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假说。(要求:写出简单方案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容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明显等 (2). 假说一演绎法 (3). (4). 否(或“不能”) (5). 从回交子代中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子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实验可知,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杂交,F1表现红眼,说明红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与白眼之比是3:1,符合孟德尔遗传的基因分离定律,眼色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1)摩尔根该实验中采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是因为果蝇容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相对性状明显等。
(2)①根据题意分析,某同学假设该实验中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则图示遗传图解可以表示为:

②F1雌果蝇是杂合子,让F1雌果蝇与亲代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代中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并不能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应该从回交子代中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若子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相对性状的亲本和子一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显隐性关系,再根据子二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的关系判断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
28. 某些研究发现,适宜时间的禁食能引起免疫系统重建。禁食2~4天会迫使身体进人“生存模式”。首先耗尽体内储存的糖分,约4天之后消耗脂肪;更换掉不需要的尤其是受损的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新细胞重建整个免疫系统。
(1)禁食初期,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禁食中后期,该激素主要通过作用于__________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若禁食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血糖浓度过低而昏厥,此时应立即为病人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血浆的等渗溶液)。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尿量______,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___________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各种免疫细胞,从而使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系统通过它的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它在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 (1). 促进(肝)糖原分解 (2). 脂肪 (3). 降低 (4). 增加 (5).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或造血干细胞) (6). 防卫、监控和清除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禁食2~4天会迫使身体进人“生存模式”,先耗尽储能的糖类(糖原),再消耗脂肪,还能更换掉不需要和受损的免疫细胞。
(1)禁食后初期,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使血糖较快得到补充;禁食中后期,胰高血糖素通过作用于脂肪细胞使血糖持续得到补充。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最终导致尿量增加,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新免疫系统构建过程中,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明确其可以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来增加血糖浓度。
29.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洞庭湖某处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莎草、旱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调查洞庭湖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法。
(2)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上个世纪以来,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湿地面积减小,生物种类下降。自2017年起,洞庭湖全境砍伐欧美黑杨,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砍伐后的人工林区将发生__________演替,物种丰富度将_____________。
(3)此外,洞庭湖全境禁止猎鸟。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这些举措属于________保护。(填“就地”或“易地”或“迁地”)
【答案】 (1). 水平 (2). 样方 (3). 次生 (4). 增大 (5). 就地
【解析】试题分析: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洞庭湖某处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莎草、旱柳等,即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芦苇等植物的种群密度应该用样方法。
(2)洞庭湖全境砍伐欧美黑杨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
(3)国家建立了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禁止猎鸟,实施的是就地保护措施。

完整版免注册下载地址:https://pan.baidu.com/s/1hrYR84c


相关评论
鄂公网安备 420881020000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