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初二上学期>>食物的消化
备课资料
教学目标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示例
扩展资料
能力训练
探究活动
习题精选
典型例题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应明确三个问题:第一、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第三、食物消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1、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

  2、事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1、小肠与消化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法建议
  建议授课
3课时:第1课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道理。第2课时学习消化食物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第3课时通过实验探讨食物消化的过程。

  关于“食物为什么需要消化”的教学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食物需要消化的原因——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能进一步被细胞利用。建议教师演示“淀粉和葡萄糖的透过性实验”,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最好先让学会通过讨论,自己设计实验,再演示。

  在了解了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的基础上,很自然就会想到“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怎样才能转变为小分子物质呢?”引出——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可让学生看图自己说出。并结合自身实际指出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其自然位置。关于牙齿的教学,可以利用模型简单介绍,建议把牙齿保健的内容放到第四节讲解,让学生先收集一些资料。关于胃的结构的教学,建议先利用挂图明确胃壁的四层结构,并指出整个消化道壁的结构都与其相似;再结合录像或实物,让学生对胃壁内表面有皱褶,能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由于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所以在关于小肠的教学中应注意明确:一、小肠长(利用消化系统挂图就可看出);二、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演示实物或看录像)这种结构特点——面积大决定着食物在小肠中停留的时间相对长,消化更充分。进而强调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于大肠的教学,可结合挂图进行讲述,要让学生明确平时易混淆的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关系。关于消化腺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确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的关系(见下表)。

消化腺

开口

所分泌的消化液

含有的消化酶

唾液腺

口腔

唾液

消化淀粉的酶

胃腺

胃腔

胃液

消化蛋白质的酶

小肠腺

小肠腔

肠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肝脏

小肠腔

胆汁

不含酶

胰腺

小肠腔

胰液

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酶

  “食物的消化过程”一节教学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已经学过的“食物为什么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只有转变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细胞所利用”和“食物消化的结构基础——消化系统”的基础上,解决“食物怎样消化”这个问题,其重点就在于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何转变为小分子物质,这个过程是在人体消化系统里进行的,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眼睛是无法直接看到的,因此如何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人体内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转变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便成了这节课的难点,选择“实验法”教学是解决这一难点的最佳途径,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最佳方式。建议从生活经验入手——为什么吃馒头的饿时候,在嘴里多咀嚼一会儿会感到有甜味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唾液的质量、淀粉糊的制备、温度的控制。建议在书上实验的基础上,增加探究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什么环境条件的实验(改变温度和酸碱度)在学生对淀粉这样大分子物质的化学性消化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讲解蛋白质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